新加坡製造業受技術人才短缺、外國勞工限制影響

新加坡製造業受技術人才短缺、外國勞工限制影響

儘管新加坡當局與企業密切合作,但行業快速的技術變革使得政府過早規劃變得更為艱難

儘管新加坡吸引了高科技製造商以及引進了相關領域的大量人才,但對高技能勞動力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其政府採取措施遏制外國工人的數量,都可能意味著該國未來面臨艱難的道路。

新加坡是飛機發動機、醫療設備和石油鑽井平臺等領域的主要生產國,全球頂級企業如勞斯萊斯、西門子等也在該國開展業務。英國電氣化先驅戴森將在該市開設首個電動汽車工廠,並宣佈將全球總部遷至新加坡。

但隨著部分企業轉向機器人技術和3D打印等領域,缺乏專業技能以及外國勞工人數受限,海外企業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吸引力或將減弱。

在最近CIMB銀行出臺的一份報告中表示,2018年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面臨職位空缺,至少未來六個月不會被填補,因為缺乏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儘管新加坡當局與企業密切合作,試圖實現幫扶和支持,但行業快速的技術變革使得政府過早規劃變得更為艱難。

近年來,由於當地居民指責海外居民增加導致過度擁擠,且推高本地生活成本,該國大量外國市民的不安情緒處於增長態勢。公司優先考慮當地求職者,也使某些部門招聘變得更加困難。新加坡智庫政策研究所在有關勞工的論壇上提出,增加外國人稅收以及減少配額等政策,似乎會限制企業的發展。

不過,儘管成本高昂,每年仍舊有大量高科技製造商搬遷此處,其認為新加坡便於經商,且政局穩定,是建立亞洲總部和工廠的最佳地點。目前,該國製造了世界上10大藥品中的五項,是第五大成品油來源國。

此外,新加坡企業也與各大學保持密切聯繫,根據高科技製造要求制定課程,培養人才。在新加坡,政府、工業界和學術界之間達成了有效的合作。然而,學校急於調整課程,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工業需求,未來當地學校或將面臨更艱難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