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沙喜儿:我为“光荣之家”而自豪

我为“光荣之家”而自豪

□沙喜儿

作者简介:沙喜儿,男,回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41年10月,系麦积区三岔镇吴砦村人。

我是1958年入伍的老兵,在部队服役七年时间,曾从戈壁滩转战到福建厦门前线,当兵第二年就入了党,荣立三等功,后来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退伍后,曾带领天水县民兵连支援过兰州军区某工程,当过三年的民兵连长和指导员。工程结束后,在本村(原天水地区天水县吴砦公社吴砦大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达13年之久,曾多次受到县、公社的表彰和奖励。我现在已经80岁高龄,麦积区民政局每月发给我一定的生活补助,在家养病,生活有保障。

最近,村上派人给我家悬挂了“光荣之家”牌匾,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借贵报一角,说说自己在部队的往事。

我入伍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北道桥南建小楼大闹钢铁,我从马跑泉二中应征入伍到铁道兵某部三连当战士,我们部队连排长都是从朝鲜战场下来的志愿兵回国后补充到我们部队任职的老同志,他们吃苦敬业,爱兵如子,给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兵蛋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部队主要担负国家国防建设工程,在少无人烟的戈壁滩,我们顶风雪、抗严寒,奋战在数千里的军用铁路线上。当时的列检、火车司机、调度、养路、桥涵、巡道一整套都是由我们铁道兵部队承担,我们三连干部战士为基地的好多附属工程流尽了汗水,曾有四名战士为国防工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记得有一次,在施工营地,我们仅存的一池生活用水是用汽车从百十公里外拉来的,却被从内蒙古流窜过来的马群全部喝完,部队连续两天断水断炊;有时夜间站岗遭遇狼群,我们只好鸣枪驱离;在营地整整一个多月的施工中,我们穿的军装汗气难闻。

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我当兵的第三年年初,我父亲来部队看我,当时部队对外只留了一个兰州市的信箱号,我父亲以为我是在兰州这个大城市当兵,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我。当时老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生产队都在大搞食堂化,每人每天只有半斤面的生活用粮,只能用洋槐花、苜蓿和葛根等充饥。当时我们一线的施工部队每人每月也只有60斤的生活口粮,但就那时而言也算不错的了。父亲连来带走只有3天时间,我当时已经担任班长,每月有12元的津贴,我把平时节约下的120元钱和战友们资助的100元钱交给了父亲,连长叫炊事班长给我父亲装了20个馒头,父亲千恩万谢、感激不尽,满含热泪地离开了连队……

有句话说得好:“好汉流血不流泪!”这是我们军人的本色,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一个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和班长,更应该带领全班战士坚决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一切任务,这才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

1962年,我们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进行整编,从北京长辛店乘军用专列南下到达福建厦门,成了由福州军区管辖的海防前线兵,开山、打洞是我们铁道兵的专业,我们立即投入到修建地下仓库和防空洞施工中。厦门靠海,天气炎热,空气潮湿,蚊虫叮咬,没有蚊帐难以入睡,身上也经常起痱子。但我们已是长期吃苦惯了的老兵,响应上级号召,长期死守,独立作战,以岛为家,以苦为荣,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海岛建设中。

最近,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有30名消防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引起了习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烈士们,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们这些退役的老兵,退伍不退志,退伍不退军人本色,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如今,我已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我家两代人都是军人,我要在有生之年遵纪守法,听党指挥,绝不给“光荣之家”的荣誉抹黑。

我为是一名老兵而自豪,也为“光荣之家”而骄傲!

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