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飛行員為什麼都穿皮夾克?

小興安嶺東麓


實際上,酷酷的皮夾克多是二戰電影裡面的飛行員形象。當今的飛行員服裝早就換成了使用複合材料的抗荷服,遠非電影中的那種單純的皮毛一體夾克。

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皮夾克的確是飛行員們的標配。一是防寒保暖又抗風;二是比較利落,如果真穿著臃腫的大棉襖上去,座艙空間那麼狹小,鉤住掛住哪兒什麼的,弄不好就會出問題,還有,萬一跳傘掉水裡,棉花一吸水,那飛行員也就直接沉了。

而且,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飛行員的皮夾克都是拉鍊式設計。這是為了防止衣服紐扣等零碎在關鍵時刻脫落,釀成事故。據說美國曾發生過這類慘劇,紐扣脫落下來卡在戰鬥機的設備上,導致機毀人亡......

(下圖,抗戰時期美國“飛虎隊”援華飛行員夾克上還多了個“裝備”——後背上縫上了一塊“Blood chit”(求救書),上面寫著“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的中文,可以保證飛行員跳傘後,能被當地的老百姓理解和救助。)
其實,在上世紀初,飛機剛剛發明時,操作者穿著普通衣服就能直接上天。因為,當時飛機性能有限,高度低,速度也慢,就跟我們現在開摩托車差不多。

(1914年,日本飛行員)

到了一戰時期,飛機性能有了極大的提升,飛行最高能到8000米,速度達到300公里/小時,這個高度和速度,就需要皮製的專門飛行服裝了;二戰時飛行高度已達8000-10000米,速度超過700公里/小時。這時,攜帶氧氣面罩的厚重皮毛飛行服成了各國飛行員的標配,甚至,執行高空轟炸任務的飛行人員還需穿著電加熱的飛行服。

(電影《烈日長虹》中,二戰中,投奔英國的捷克籍飛行員裝備)


隨後的冷戰中,在兩個霸主瘋狂軍備競賽中,飛機性不斷地高速提升,飛行服也跟著與時俱進。像美國U2偵察機、蘇聯的米格25戰鬥機,都可以飛到近2-3萬多米的高度,顯然這已經達到人類生命承受的極限。因此,這類飛機的飛行員,要配給類似於宇航服的高空荷壓服,這種飛行服內部含有電加熱系統和單獨的供氧裝置,以保證飛行員的人身安全性。這樣,即使在高空、高速狀態下跳傘,飛行員也不會因氣壓、風力和高寒而喪命。
(第五代戰機F-22飛行員行頭,據說,精華是這個頭盔——JHMCS,除了普通功能外,不僅可以對目標進行瞄準,還能夠顯示各種火控和飛行參數,大大提高了飛行員獲取作戰信息的效率)


相比之下,普通的戰鬥機飛行服雖然沒有這麼強大,但也遠遠超出了普通的皮夾克的範圍,多選用複合材料,凝聚著眾多尖端科技,比如帶著排洩袋、有定位功能的衛星電話、充氣式救生筏等等。

看到這兒,有人會問了,為什麼民航飛行員不穿皮夾克,也沒有什麼保暖防寒的配置,只穿一身帥帥的制服呢?
主要原因是,民航飛機體積大,能安裝完善的空調設施,在這方面,講究機動性的戰鬥機自然沒有可比性。此外,戰鬥機通常是高空高速,活動更猛烈。還有,民航飛機一般出了事故都是要儘量迫降,斷然是不允許飛行員自行跳傘逃生的; 而戰鬥機則必須考慮到飛行員在高空、高速情況下跳傘會遭遇的各種情況。

不過,正如開頭所說,現在通用的是複合材料+高科技的連體的抗荷服,所謂的飛行員拉鍊式皮夾克早就成了歷史,大家對皮夾克飛行員的印象更多的是受了二戰電影的影響。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是全世界飛行員的一種著裝標準,算是飛行員文化之一。穿皮夾克最初的原因,就是因為冷。

最初飛行員上天飛行會遇到非常冷的空氣,高空氣溫是非常低,所以保暖是非常重要的。一戰二戰時期,由於技術限制,機艙內還是很冷的。飛機飛到25000英尺的高度後,氣溫非常低。那麼,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保暖就一種辦法,多穿衣服唄。有棉襖可以穿,但是棉襖太透風了。皮夾克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外面是皮的,裡面是羊毛的,保暖又不透風。在那個年代,飛行夾克對於飛行員來說,至關重要。而且皮夾克是用拉鍊的,當時用拉鍊的衣服非常少,非常方便。

時間長了,各國飛行員都穿的皮夾克,時間長了,皮夾克就成了飛行員的標誌。當年美國飛行員的標誌就是皮夾克和雷朋太陽鏡。這兩個都是美帝飛行員的象徵。

不光空軍飛行員要穿皮夾克,所有飛行員都要穿。那個年代不比現在,現在客機飛行員穿短袖,就可以了。飛行員不光有皮夾克,還有風鏡和氧氣面罩,這些都是來源於高空中極其惡劣的環境。

而如今的飛行員,穿的都是連體飛行服,相比較皮夾克而言,輕便舒適很多。


軍武文齋



本·阿弗萊徹在《珍珠港》劇照,身著的就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是二戰以後成立的)的一代經典A2飛行夾克!

軍用飛行夾克首先要材質好,皮質要柔軟並且耐拉扯力強!所以,早期的飛機夾克採用馬皮製作,那麼為啥用馬皮而不是用牛皮或者羊皮?

首先,就是牛皮比較厚,早年間製革工藝落後,不像現在一張牛皮可以剝好幾層,當時最多三層,用這樣厚的皮質做出來的夾克很硬!穿在身上不舒服並且不透氣…而且都採用一年齡以下的小牛皮製作價格太貴了,不是軍裝這類大批量生產品所使用的材質,而羊皮又太薄了,強度還差!當時機艙設計也沒有“人機工程學”這麼一說,座艙裡面“稜角”不少,說刮破就刮破了…既然牛皮太厚、羊皮太薄,只能選用薄厚適中、價格相對便宜、原料可以大批供應的馬皮。總得來說A2飛行夾克,設計簡潔,沒有多餘的零碎、修身性好,穿著舒適、帥氣!



巴頓將軍穿著轟炸機機組的B–3保暖飛行夾克那是相當的帥氣!

並不是所有的飛行員都穿一種飛行夾克,二戰期間的轟炸機,比如:B-24、B–17機艙不是封閉增壓的,機組乘員中有多名機槍手,要對外射擊,抵禦敵方的戰鬥機來襲……由於高空很冷,加之機艙還不封閉,氣溫在零下20℃左右冷的像冰窖!所以,美軍特為設計了抗高寒的B–3飛行夾克,原版也是採用馬皮為面,內襯採用羔羊皮草…雖然B-3夾克看似有些臃腫,但是在高空高寒環境下保暖性極佳!
楊冪穿的就是經過現代時裝化了的B-3飛行夾克。

總之,美軍飛行夾克的用材高檔,設計先進、美觀大方,保暖性好,一直是美國空軍和外軍仿效的夾克,七八十年了它們的外觀仍然沒有落伍,再經過時裝設計師的時裝化的改進,俊男靚女的演員穿著,在群眾當中影響很大…也再一次演繹了A2和B3飛行夾克的一代經典傳奇!


皇家橡樹1972


皮夾克有了歷史了。飛行員夾克源自一戰時期,美國空軍防風保暖的重型飛行皮夾克,是為了當時美軍日常作訓,應對寒冷的非封閉式座艙而設計的。


一是保暖。高空戰鬥機開始時裡面還沒有溫度調節系統,我們都知道,在空中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氣溫就會下降0.6度。這就很冷了,為了禦寒,所以效果很好的皮夾克就穿上了。

二是習慣。當然還是保暖的傳統,現代飛機各種功能齊全,不需要皮夾克暖了,但穿皮夾克已經深入飛行行業靈魂,還有就是,飛行員也需要在機場或室外活動啊,那有時也是很冷的,在有些地方不次於高空,所以皮夾克就繼續服役了。



三是尊嚴地位象徵。與飛機共舞的飛行員,向來是人們心中高大上的存在,而在飛行員身上的皮夾克更是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當然由於選料考究、製做精良,皮夾克也是時尚與高檔的象徵。


下雨啦16


皮夾克之所以成為飛行員的標誌服裝,不外乎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原因是為了保暖,皮夾克內裡是羊毛料,外層是皮料,密不透風,保暖效果是當時所有衣物中最好的,並且重量相對輕一些。

第二原因是因為整件衣服上下都是採用拉鍊封口方式,而不是常見的紐扣等方式,這樣飛行員在機艙中操作飛機時,不會以為紐扣脫落引發設備故障。

第三個原因,由於長期使用皮夾克,並且流傳到各個國家空軍都使用,慢慢的就演變成一種空軍飛行文化和傳統了。如今飛機內部人機環境做的很好了,但是依然穿戴皮夾克。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權則刪。)


老鷹航空


1.飛機座艙狹小,皮甲克表面光滑,不容易刮碰到座艙裡面的設備。  

2.皮夾克暖和,不透風,飛行員在逃生彈出座艙後,能夠保持身體溫度,不會因低溫受傷。 

以前飛行遠不是穿皮夾課,而是有扣的衣服,後來有一個飛行員在飛行的時候衣服上的扣子脫落掉進了飛機設備裡面,導致飛機失事,後來飛行員就該穿夾克了。  

3.民航飛機設計要較為舒適,沒有戰鬥逃生的必要,因此不必穿皮夾克。  

4.穿皮衣多為二戰前後,現代戰鬥機飛行員必須穿複合材料的抗荷服。


石榴實力主管Q626928


因為冷啊,過去飛機沒有全封閉的加壓機艙,也沒有空調,飛行員需要一種袖口和領口腰部都不漏風的服裝,於是夾克出現了,但是布料製成的夾克並不能滿足保暖需求,在一戰和二戰初期,飛機還是開放式座艙,一上天能凍的半死,只有皮毛能提供足夠的保暖防風性能,而且不會因為低溫受潮而變脆,不容易因為飛機裡各種稜角刮蹭漏洞,所以普遍選用皮夾克,皮手套,皮帽子,而到現代,飛行員依然可能碰到飛機空調系統故障,所以現代戰鬥機飛行員還是普遍使用皮夾克作為戰鬥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