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偏要大學才能學醫呢?以前中醫不是從小就跟隨學習嗎,讀書讀那麼多,不累嗎?

橋橋


我姑父是當地名醫,是祖傳世家,他的兒子都是中醫生,那時中醫院的醫生大部分都是祖輩行醫的,醫院接收中醫生也不需要學歷,就算不怎麼懂醫,只要是租輩是醫生便行,我兩個老表便是憑藉父親是中醫而入職的。當然那時大學未普及,能讀大學的很小。後來講文憑的時代,醫院招收醫生都必須大學文憑,那些早輩行醫的孩子不一定讀上大學,所以儘管其繼承父輩醫術,也無用之地,中醫人材便式微。學中醫相對比西醫難,什麼望聞問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都是在學理論中要結合實踐才能掌握,藥理湯方理解和記憶及運用,這都要從小去學習,耳濡目染非三年五載便成,儘管在大學專業幾年是達不到的。現在醫院裡的中醫生由於不怎精於中醫,對患者往往使用西醫方法去治病,又或是看的病人太多,都不會對病人仔細望聞問切了,只是簡單的觀察問幾句然後利用西醫設備作確診,像打開百度一樣開藥方,不會按病人實際情況對藥方進行加減,是因為藥理藥方理解不清。醫術,如同於能工巧匠,邊學邊動手,習者既要始志不變,專心學研方可成材,學醫越長:醫術越精,個人認為培養醫生,應在中專設立醫科教育,並把有醫學基礎的生源當作特長生來招生,讓他們不因其他知識科稍欠而不能進入醫學教育大門,等同於藝術學校學院招生方式一樣。


廣少1571


現在在醫學院校學醫,學科多學習內容繁雜,這不是累不累的問題,而是專不專精不精的問題。這種教育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陪養出很多好看不好吃的空心蘿蔔,中看不中用的碩士博士生。如西南醫科大學有一位博士級教授,居然在網上說:一碗山藥糊,就可以治癒風寒感冒。象這種二百五的醫科大學教授,能教出好中醫來嗎?傳承了幾千年的中醫藥學,能不斷送在這幫人手裡嗎?因此,除了連自己祖宗姓啥都不懂的中醫黑社會人渣之外,廣大國民同胞,應該看清當前中國的醫療形勢:由於中醫已經離開了中國的醫療市場,百年騙局的偽科學西醫,已經佔領了囯內的醫療市場和話語權,這病人已經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在開始下滑:已經患上糖尿病的人已經過億,已經將要步入糖尿病的人,已經超出三億,患心腦血管病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並且已經趨於年輕化,還有高血壓,癌症人數,已經在逐年增多,中國人已經跨入東亞病夫之門,這種情況下的人均壽命能增長嗎?


7311665134351


看明白了,中醫吹些的觀點是啥:難學,要天賦,要學好非幾十年經驗不可,自己的門道自己清楚別人都不懂。培養不成體系,所培養人人員是否能用靠撞大運?!不說難的!我一個朋友,急性心梗,腿上打個小孔就搞定了,而這種技術,任何一個三甲醫院都能。中醫是不是要麼頂級大師,要麼給家屬說準備後事?!中醫,古時巫醫不分,都啥年代了,不適應社會而不思改變,雲裡霧裡繞普通人,繞同行,繞自己,精神勝利法你們自己耍吧,等啥時候你們行業能快速批量培養可以與西醫抗衡的醫務隊伍再說!


製圖員No33


中醫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比較嚴峻的,希望能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一是在認知上,要麼大多數人把中醫當做醫無可醫時的救治稻草,希望中醫能力挽狂瀾起死回生,希望一劑藥或者一根針就能馬上見效;要麼是醫治效果較慢或醫治無效後的大罵中醫是招搖撞騙。

二是在中醫教育和培訓體制上,這才是最為要命的事情。中醫盛行時,多采用學徒制,即從小便跟師學習,從最初的湯頭歌開始到疑難雜症的研究和活體試驗,是在長期實踐摸索和學習指導下逐漸掌握中醫技術,領悟中醫的辯證方法和治病思路。起初做學徒做些草藥的辨識,慢慢可以負責抓藥,再後來嘗試看些常見病症,接著做個坐檯大夫,最後走上專科大夫和疑難雜症的研究等等,並在過程中不斷的修行醫德和醫道,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學習中醫和傳承中醫,這才是真正的中醫教育。

為什麼會盛行這種中醫教育和培訓體制,因為中醫太過博大精深,要學有所成必須要漫長的過程,大量的理論要學習,大量的要點要背誦,大量的病例要觀摩,大量的臨床要實操,大量的藥草需要認知,大量的炮製手段需要練習……要想學好中醫不是件簡單的事,既要勤奮好學又要時間積累,更要有較強的悟性和博學多才。所以學徒年幼時偏重於背誦和記憶,長大些偏重於跟師觀摩醫治和常見病的嘗試治療,再成熟些偏重於對八綱辯證的領悟和對醫書藥方的批判吸收,自成一家後偏重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求證。

這種教育和培訓體制很好地培養了各個階段的醫者,將醫師和學徒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邊醫邊學,邊學邊醫,既解決了漫長學醫路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又為醫館解決了人員招聘問題。很好的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和中和思維。

可如今的中醫教育制度卻是在大學時才能選擇中醫專業,大學3-5年畢業,研究生進修再2-3年,即便是研究生畢業也不過學習中醫最多8年而已,而這8年還多是理論,進入社會後還要再開始實操,所以有很多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後,連常見草藥的優劣辨別和針灸準確位置都還找不準,更別說什麼辯證治療根據古方做加減,整個一紙上談兵,根本就沒辦法給病人信心。所以就只能用西醫儀器來給自己撞膽,用所謂的中西醫複合藥方來治病,這就像是考場作弊一個道理。我雙管齊下,各種辯證方法都給你用上,各種中藥西藥都給你用上,總會有藥能蒙對,即便不能除根也能緩解症狀。

而像中醫炮製,藥材培育,保健理療等這些相對簡單的技術,其實培養起來並不難,可偏偏沒有專業人士從事,為何呢?因為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為何我要從事這些既耗費大量體力又不體面收入又低的工作呢?可這些專業人才不從事的話,那就只能由其他低學歷的小白來做了。所以才會出現現在的藥材,明明是同樣一味藥,可偏偏不治病,因為培育和採摘的方法不對;明明炮製出來了藥材,可就是不起作用,因為炮製的方法不對;明明同樣做了保健理療,可總會不時冒出來醫療糾紛,因為所謂的保健理療師有些半路出家偏偏又膽大心不細。

而民間的中醫多是從祖上傳下來,或是自學成材,其中的中醫水平良莠不齊,有混水摸魚者,也不乏很優秀的中醫者,可都因資格證的問題被攔住了。甭管治好了多少病人,甭管幫助了多少家庭,動輒查封罰款,動輒非法行醫的帽子扣下來,連診所都沒辦法開下去,談何收徒傳授醫術呢?

中醫的發展早於科學發展800年,它的博大精深也遠超於科學的發展。中醫是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體,與人文社會科學相整合的科學知識體系,融合了古代醫學,古代哲學,天文學,歷學,地理學,農學,生物學,植物學,礦物學,解剖學,心理學,易經等多學科知識。可現在卻用科學的標尺來評判中醫的對與錯,是與非,顯得很是滑稽和可笑。至於中醫是否有效,舉個很直觀的例子。李清雲出生於1677年,死於1933年,在世256歲,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中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而獲政府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的時候,仍常去大學講學;國醫大師千祖望,我國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2915年去世享年104歲;雲南國醫名師張震,現年90歲,如今仍是雲南中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如果你關注中醫的話,就會發現中醫從業者長壽者居多,且晚年生活質量很高。對比下西醫從業者,長壽者我們很少聽到,倒是西醫醫生猝死或英年早逝的新聞層出不窮。

中醫中有句話叫“人參殺人無罪,大黃救人無功”。套用在現在中醫西醫的關係上現在也很恰當,西醫殺人無罪,中醫救人無功。西醫在中國的絕對控制地位帶給中醫的打壓,已嚴重影響了中醫的繼承。很多國醫大師都在呼籲,再不保護中醫,中國也就將沒有中醫了。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今天開始注視中醫,重視養生,重視現行醫療制度,莫要讓中醫這顆明珠繼續蒙塵。


果子的佛系生活


中醫不是靠讀什麼大學就能學到的,中醫是靠傳承實踐總結而掌握的,主要是家族傳承師徒傳承,說明一下,過去的師徒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中醫是幾千年傳承的文化瑰寶,什麼是科學知識,前人經驗不斷總結創造可重複的,現在很多人否定中醫,到底為什麼不知道,他們是否真正瞭解和體驗過,建國初很多人看過中醫,我體驗過比如骨折,中醫很簡單就治好而不留痕,現在西醫鋼板螺絲兩次開刀,最疤痕累累好了我們就否定西醫不行嗎,過去身邊很多人得怪病,現在西醫是看不好的,比如癲癇,紅斑狼瘡,牛皮癬中醫都能看好,中醫幾幹年,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做出貢獻成為當時人囗大國,而醜陋的不孝子孫詆譭他們的祖先,否定自己的文化,到底為了什麼。你們看的中醫,是假中醫還是偽中醫,這些內奸願意做洋人面前的下等人,也不願意做挺直腰桿堂堂正正中國人,真是人賤命賤一生賤。


滾滾洪流874


中醫中藥,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比較嚴峻的!希望能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與關切。一 是在認知上,要麼,大多數人把中醫當做醫無可醫時的“唯一救治稻草”。希望中醫能力挽狂瀾起死回生,希望一劑藥或者一根針,就能馬上見效;要麼,是醫治效果較慢或醫治無效後,大罵中醫是“招搖撞騙”。

二 是在中醫教育和培訓體制上,這才是最為要命的事情。中醫盛行時,多采用學徒制,師徒傳承,父子傳承,爺孫傳承等,即從小便跟師學習,從最初的背詠湯頭歌開始,到疑難雜症的研究和活體試驗。是在長期臨床實踐摸索和學習、指導下逐漸掌握中醫技術,領悟中醫的辯證方法和治病思路。起初,做學徒做些草藥的辨識,逐步認知,採集,炮製,儲存,保管,進而,和藥,處方;在漫長的歲月裡,學習研究,臨床病案,認知疾病,逐步診斷,辯識疾病,慢慢可以負責抓藥,再後來嘗試看些常見病症,等到經驗豐富,臨證貼切,接著跟師學習臨床實踐,才能逐步執掌臨床,做個一線坐診大夫,最後,走上專科大夫和疑難雜症的研究等等……

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的修行醫德和醫道,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學習,勤勤懇懇的鑽研,兢兢業業的工作,敬敬畏畏尊惜生命,夾著尾巴做人”;

做好中醫藥和傳承中醫藥,這才是真正的中醫教育。

為什麼會盛行這種中醫教育和培訓體制,因為,中醫太過博大精深,要學有所成,必須要漫長的過程,大量的理論要學習,大量的要點要背誦,大量的病例要觀摩,大量的臨床要實操,大量的藥草需要認知,採集,炮製,大量的炮製手段需要練習……要想學好中醫不是件簡單的事,既要勤奮好學,又要時間積累,更要有較強的悟性和博學多才。所以,學徒年幼時偏重於背誦和記憶,長大些,偏重於跟師觀摩醫治和常見病的嘗試治療,再成熟些,偏重於對八綱辯證的領悟和對醫書藥方的批判吸收,自成一家後,偏重於對已知和未知領域的探索和求證。

這種教育和培訓體制,很好地培養了各個階段的醫者群體,將醫師和學徒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邊醫邊學,邊學邊醫,既解決了漫長學醫路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又為醫館解決了人員招聘問題。很好的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和天人合一,辯證施治的中和思維。

可如今的中醫教育制度,卻是在大學時才能選擇中醫藥專業,大學3-5年畢業,研究生進修再2-3年,即便是研究生畢業,也不過學習中醫最多8年而已,而這8年還多是理論包括西醫理論,外語,計算機,等等一系列輔助課程的學習。進入社會後,才能再開始實操。所以,有很多大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後,連常見草藥的優劣辨別和針灸準確穴位位置都還找不準,更別說什麼辯證治療,根據古方做辯證加減化裁?整個一紙上談兵,根本就沒辦法給病人信心。所以,就只能用西醫儀器來給自己壯膽,用所謂的“中西醫結合”,“中西醫藥方”和用來治病,這就像是考場作弊一個道理。我雙管齊下,各種辯證方法都給你用上,各種中藥西藥都給你用上,總會有藥能蒙對,即便不能除根也能緩解症狀。

而像中醫炮製,藥材培育,保健理療等這些相對簡單的技術,其實,培養起來並不難,可偏偏沒有專業人士從事,為何呢?因為,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大學畢業 ,研究生畢業,為何我要從事這些既耗費大量體力,又不體面,收入又低的工作呢?可這些專業人才不從事的話。那就只能由其他低學歷的小白來做了。所以,才會出現現在的藥材,明明是同樣一味藥,可偏偏不治病,因為培育和採摘的方法不對;明明炮製出來了藥材,可就是不起作用,因為炮製的方法不對;明明同樣做了保健理療,可總會不時冒出來醫療糾紛?因為,所謂的保健理療師,有些半路出家,偏偏又膽大心不細。

而民間的中醫多是從祖上傳下來,或是自學成材,其中的中醫水平良莠不齊,有混水摸魚者,也不乏很優秀的中醫者,可都因資格證的問題被攔住了。甭管治好了多少病人,甭管幫助了多少家庭,動輒查封罰款,動輒“”非法行醫“”的帽子扣下來,連診所都沒辦法開下去,談何收徒傳授醫術呢?傳承中醫藥醫道?

中醫的發展,早於西方科學發展800年,它的博大精深,也遠超於科學的發展。中醫是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體,與人文社會科學相整合的科學知識體系,融合了古代醫學,古代哲學,天文學,曆法學,地理學,農學,生物學,植物學,礦物學,解剖學,心理學,易經,數學等多學科知識。可現在,卻用“科學的標尺”,來評判中醫的“對與錯”?“是與非”?這樣的評判唯一模式,顯得很是滑稽和可笑。至於中醫是否有效,舉個很直觀的例子。李清雲出生於1677年,死於1933年,在世256歲,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中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而獲政府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的時候,仍常去大學講學;國醫大師千祖望,我國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2915年去世享年104歲;先祖父趙耀亭(清。同治11年 1872--1961年)享年八十九歲,老人家在世時,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個談“癆”(肺結核)色變年代,採用“勒裹肚”(趙氏敷臍療法)治癒的原陝西省國民政府省主席(省長)熊斌中將的“肺癆”病,老將軍於1964年在臺灣仙逝。老先生曾於1953年,就可以採用趙氏祖傳秘方,治癒斷肢再生,自然修復的案例多人;而譽滿三秦;雲南國醫名師張震,現年90歲,如今仍是雲南中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如果您關注中醫的話,就會發現中醫從業者長壽者居多,且晚年生活質量很高。對比下西醫從業者,長壽者我們很少聽到,倒是西醫醫生猝死或英年早逝的新聞層出不窮。

中醫中有句話叫:“人參殺人無罪,大黃救人無功”。套用在現在中醫西醫的關係上,現在也很恰當,“”西醫殺人無罪,中醫救人無功“”。西醫在中國的絕對控制地位,帶給中醫的打壓,已嚴重影響了中醫的繼承。很多國醫大師都在呼籲,再不“”緊急搶救性保護中醫“”,中國也就將沒有真中醫了!在我們這個年代,真中醫的消亡!將會被寫進歷史厚重!沉痛!悲哀的,慘不忍睹的一頁! ! ! 警惕啊! 國人! 醒醒吧!國人!

希望我們中國每個人,都能從今天開始注視中醫,重視養生,重視現行醫療制度,莫要讓中醫這顆璀璨的明珠繼續蒙塵。

等到我們自己籌措五百萬美金,去美國認祖歸宗,送上聊聊性命的那一天! 對於每一位朋友,都將是天昏地暗之日!混天黑地之時……

99 贊 踩 38評論
分享
舉報

岐黃之術敬信傳


這個問題實際上和前些年爭議的“讀書無用論”類似,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大學上的會計專業,之後也考了證,但從來沒有做過一天會計,那大學有沒有用?我認為很有用!

談起中醫,很多人都習慣於“傳承”的概念,這種認知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家心底實際上默認中醫是一門技術,對從業者的能力要求首重技術能力。然而現實中,大家越是強調傳承,中醫似乎越是萎靡不振,凋零衰落,為什麼?在我看來,是因為中醫不僅僅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哲學!中醫知識學習到中後期,單純的技術能力已經完全不足夠,想要駕馭更高深的知識,擁有較高知識整合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所謂知識整合能力,直白的說就好比管理能力,懂技術你可以做打工仔,但想做老闆則必須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這種管理能力,可以來自人生歷練,可以來自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來自自我思考,但幾乎不可能來自學習中醫這個行為本身!所以,從小就學習中醫,並不意味著就能更好的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如果有誰不上大學就能成為優秀的中醫,那麼他如果上了大學,吸收到更多的養分,一定會更加優秀!

我自己還真有思考對比過這個問題,如果我沒有大學的經歷,一開始就直接學習中醫,我覺得估計在入門階段有可能就直接信心崩潰了。大學的經歷開拓歷練了我自身的眼界和思維模式,這讓我後來轉道學習中醫之後,一直深感受益。我已經不僅僅是在“傳承”老師的醫術,很多時候都有在主動優化完善老師傳承的技藝,如今部分醫術相比最初的知識版本,基本已經被我改得面目全非,我認為這是一個只知道“傳承”中醫的人很難做到的。

當然,凡是皆有利弊,如果從小就開始學習中醫,中醫的隊伍的擴大自然能夠更快許多,但如果想要更高的成長潛力,學習中醫並不需要搶跑,緩一緩,有了一定文化基礎之後再學,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吧。


探花233


這是因為醫藥成為產業化,學術文憑化,導致學醫者門檻提高才行成這樣局面,而且學者都是為了執業的文憑才學醫,不是為了醫學深研而學醫,只為提高自已的地位權威而獲得的學位也不真,歷代以來造成醫學退化,現在已退化到不認識所有病因的成度,就是因學位失真弄虛作假,醫學源頭變成無水的枯井,後生學醫者也只能是乾枯的朽木,現代的醫學現在有治不了的癌症,不久的將來必出現治不了的瘟疫。不是人世間沒有能治病的醫學,而是無水的枯井朽木醫學在創造癌症,將來也會創造出瘟疫來流行滿世界。醫學的退化,有後患無窮的惡果無聲無息向人類靠近。


中醫學是我生命中全部


學中醫這事很挑人,適合學的人,大學畢業了再學也不遲,不適合學的人,從童年開始學也不一定學得好。

必須大學畢業了再開始學,然後才給所謂的證,這也無可厚非,但在擇業難的時候,為了那個證就有人不適合也強拿,外看理所當然,內在的情況是強扭下的果,充數而怪味。

大學的門又堵住了很多適合學醫的人,而更多的人皆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學醫,最後,好的中醫人少之又少便在情理之中。

發現適合學中醫的人並引導其學醫,這個伯樂不是大學也不是證,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得不到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能治病不一定要讀大學,搞學術研究就必須要讀完大學甚致博士。

治病是烹飪師,學術研究是營養家,烹飪師傅你硬要拉去學營養師的那一套,真的太多餘,你炒的菜好吃就行了,大眾口味,營養師當然也很會從營養角度炒菜,太高端了,大家吃不起呀。

學校講德智體,沒有講治病的東西,這本身就註定了人們欠病,和欠揍同理。一個瓶子裝過太多的東西,雖然說明了他很有用,也很能裝,但估計裝過油的瓶子沒人願意用來裝飲用水,油和水相比,油更有價值,為什麼有這個結果呢?知識越多越好嗎,若是為了利益,就是用裝了油而且沒洗淨的水杯盛水喝,解了渴也補充了營養。

中醫人要淨,象那個潔淨的杯子和乾淨的水。社會是用杯子喝水的人,在強調杯和水乾淨的同時,也應得到更區別的對待,杯子和水都不是很值錢的東西,卻值得好好尊重。


雞立鶴群829


你說對了一半,中醫在學校讀幾本書阿,除了寒假暑假,禮拜天,學外語,政治經濟學,各種活動。他們讀不了幾本書。

不要認為中醫學徒讀書少 。幾十年前,陳廠長說他有時候走路像踩空一樣的感覺。我說你是中風偏癱前兆,給他開了三劑中藥。

第四天來了一箇中醫碩士研究生中醫看他說他感冒。開的小柴胡湯。吃了以後他症狀加劇了。又按照我的藥方吃了三副,症狀消失了。他感嘆說名醫不會治病。我糾正他說。他研究生第一不是名醫。第二,他沒有看幾本書。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天看一個小時的中醫書籍加起來學時遠遠超過她。第三,我看的中醫書籍,都是貨真價實實用的書籍。沒有外語,政治經濟學拿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