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香,芳也。它邀天集靈,祀先供聖,是敬天畏人的體現,又是禮的表述;是頤養性情、啟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闢穢、安神正魄的良藥。沒有哪一個民族不喜歡香,甚至有人說,香是上帝賜予人間的一種高貴美麗的聖物。中國用香歷史悠久,在長達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東方香文化。縱觀歷史的脈絡,中國的香文化萌發於先秦,初成於秦漢,成長於六朝,完備於隋唐,鼎盛於宋元,廣行於明清。宋代政治經濟都進入了一個高峰時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文化也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在居室廳堂裡有薰香,各式宴會慶典場和也要焚香助興,而且還有專人負責焚香的事務;不僅有燻燒的香,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掛佩,製作點心、茶湯、墨錠等物品時也會調入香料;集市上有專門供香的店鋪,人們不僅可以買香,還可以請人上門作香;富貴之家的婦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僅用香,還親手製香,並呼朋喚友,鑑賞品評…… 香文化也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遍及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香藥與許多行業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諸如食品、製藥業、釀酒業、製茶業、制瓷業等,香藥業的繁榮促進了大宋的芳香產業經濟。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一、宋代的香藥種類及來源

根據宋代洪當《香譜》、陳敬《陳氏香譜》、趙汝適《諸蕃志》、唐慎微《證類本草》等資料記載,當時常見的香藥主要有龍涎香、龍腦香、沉香、乳香、檀香、丁香、蘇合香、麝香、木香、茴香、藿香、蓽澄茄、金顏香、沒藥、胡椒等數十種。

按其材料來源可以分為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兩大類。天然香料包括動物性天然香料(麝香、靈貓香和龍涎香等)和植物性天然香料等。宋代人們使用的多是天然香料,根據宋代相關的史籍記載資料可以得知,人們習慣將香料稱為"香藥",宋代的香藥不僅可以入香,並且還能入藥。而宋代的香藥有著非常廣泛的取材範圍,除了本土生產的香藥以外,還有部分從東南亞和阿拉伯等地運回來的香藥。

西漢時期,西域諸國開始派遣使者來漢進行香藥朝貢貿易進入宋代以後肚會經濟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發展,海外國家對宋朝的朝貢貿易絡繹不絕,大約有20多個海外國家前來宋朝進貢,促進了香藥數量的增多,主要來自大食、天竺、渤泥、交趾、占城、真臘、三佛齊、闍婆等國。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二、宋代繁榮的香藥業

宋代的市井生活隨處可見香的身影,街市上有 "香鋪"、"香人"。有專門製作"印香"的商家,乃至於社會上出現了專司香事服務的機構和人員,茶肆酒樓前有專供打香篆的"香婆",有敲鐵盤為號,沿街行走專司香事服務的職業香人。《清明上河圖》中有多處描繪了與香有關的景象,其中即可看到一家香鋪門前招牌上寫有"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字樣(也指劉家上等沉香、檀香、乳香)這也是宋代香鋪的典型代表。當時還出現了專門販賣香藥的香鋪,《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從事香藥買賣的人還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服裝:"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謂如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類。"由此可見,香在宋代不論是國家的計劃指導還是民間的自主經營,其市場都空前活躍繁榮,香在宋代形成了專業化的經濟領域。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香在宋代可以算作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政府機構設置市舶司,以政府為主導,對香料實施壟斷經營,不論是對外貿易還是對內經濟需求,宋代政府從中獲得的稅收利潤十分豐厚。香在宋代是國家的支柱性產業,它與鹽、茶、酒、礬一樣是屬於國家壟斷性產業,正如《宋史·食貨志下七》所說:"宋之經費,茶、鹽、礬之外,惟香之利博,故以官為市焉。"雖然也有官營與私營之分,但官府從國家立法的角度對其准入和使用進行嚴格的管理,像酒業,北宋確立榷酒制度,酒的利潤全由國家壟斷,從造酒原料酒麴的製作和買賣到對造酒工人,即酒工的管理和酒的釀造,一切都只能由官府進行經營,而私營者受到極大的限制。香也一樣,被確立了榷香制度。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清明上河圖》——劉家上色沉檀揀香

宋代經濟高度發達,中外貿易中進口了大量的香料,據《宋史》記載,宋初入貢的乳香動輒萬斤,其中不少香藥被用作防治疾病。為了有效管理香料的進口貿易,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置"榷易院",創立了以乳香為主的進口商品專賣制制度;並與後來的中成藥專賣制度相配套。如宋·高承《事物紀原·東西列班·香藥》:"太平興國中……始議於京師置香藥榷易院,增香藥之直,聽商人市之,命張遜為香藥庫使以主之。此蓋置官之初也",。部分香品如乳香等被列人禁榷物品,由政府專賣,民間不得私自交易。隨著香藥貿易帶來的可觀財政收入,統治者對香藥愈加重視,香藥的採集、香藥貿易及經營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因此香藥行業的主管機構——香藥庫應運而生。政府設置香藥庫,掌出納外來香藥、寶石等物。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宋真宗時,宮內有28個香藥庫,用來貯藏各地進貢的名貴香料"。宋代還設有專為官府貴家宴會服務的"四司六局",其中六局之中的"香藥局"主要掌管"龍涎、沈腦、清和、清福異香、香疊、香爐、香球……及裝香簇細灰"等事務,專司香料的使用。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是時,香藥貿易繁榮的原因主要是宋朝統治者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的階級統治,樹立自己的威信,積極招徠海外國家進行朝貢貿易並且放鬆了對於香藥朝貢的限制。另外,宋代對於前來朝貢的國家往往會賜予豐厚的"回賜",而這些回賜通常會超過貢物本身所擁有的價值,對其他國家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擴展了香料朝貢貿易。

三、宋人時尚的芳香生活

香藥在宋代以前就被人們較多地消費使用,但主要侷限於上層社會官僚貴族階層,沒有普及於平民百姓生活之中。進入宋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海外貿易日益發達,香藥大量進口。隨之,香藥消費開始進入宋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時官私宴席、同僚聚會、茶肆酒樓、科舉考場、朝堂辦公、婚喪禮儀、宗教祭祀等諸多場所都要用香藥。同時,除上層社會官僚貴族奢侈享用消費外,宋代香藥也開始大量進入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被消費使用,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費品。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1、官僚貴族用香

宋代官僚貴族在諸如飲食、焚香、薰香、佩香、沐浴、待客、化妝、書寫、宗教活動等日常生活的許多方而使用香料尤盛,香料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物。

宋代貴族在筵席上陳設香料食品漸為盛行。宋哲宗時不管是公家還是私家,以香料食品為盛禮:"會公宴,香藥別桌,為盛禮,私家亦用之"。

在居室中焚香,可以消除濁穢之氣,淨化空氣和居室環境,清爽宜人,因而當時的貴族官僚大量焚香藥以為一種奢侈而又雅緻的享受。真宗時名臣梅詢,"至慶曆中,為翰林侍讀以卒。性喜焚香,其在宿舍,每晨起將視事,必焚香兩爐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定,撒開兩袖,鬱然滿室濃香。"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當時官僚貴族在社交聚會時,主人往往焚名貴香藥,作為一種待客的厚禮,如北宋徽宗時的蔡京,"諭女童使焚香,久之不至,坐客皆竊怪之。已而,報雲香滿,蔡使捲簾,則見香氣自他室而出,靄若雲霧,濛濛滿坐幾不相睹,而無煙火之烈。既歸,衣冠芳馥,數日不歇。"如果說,北宋蔡京焚數十兩名貴香藥待客,算是奢侈,那麼南宋時大臣張功甫所開的"牡丹會",焚燒大量香藥,香霧騰騰,任客人縱情享受,營造了一個讓來客感到恍然如仙遊的飄渺世界。

貴族官僚佩香漸成風氣,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載:"京師承平時,宗室戚里,歲時入禁中。婦女上犢車,皆用二小鬢持香球在旁,在袖中又自持兩小香球,車馳過,香菸如雲,數里不絕,塵土皆香。"可見當時宗室婦女佩帶香球之多。陶谷《清異錄》卷下說:"齊凌波以藕絲連螭錦作囊,四角以鳳毛,金飭之寶,以闢寒香為之,寄鍾觀玉,觀玉方寒夜讀書,一佩而遍室俱暖,芳香襲人。"這對闢寒香的作用雖有點誇張,但多少起到一些禦寒的作用,加上芳香襲人,當時貴族文人喜歡佩此香在寒夜挑燈讀書。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香藥也用於建築之中,根據(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記載,官僚趙梅石"性侈靡而深險,其家有沉香連三暖閣,窗戶皆鏤花,其下替板亦鏤花者。下用抽替,打篆香於內,香霧芬鬱,終日不絕。"趙梅石把沉香用於他家的豪華裝修,終日香霧不絕,其對香藥的奢侈揮霍,可以想見。

當時一些文人"每書其墨,必古松之煙末,以察香方下筆。"用發出濃濃香氣的香墨來作文寫字,更加表現出當時貴族文人生活的奢侈和雅緻。

從當時貴族階層醉心於物質生活窮奢極侈享受的背後,可以透視出他們既雅緻又縱情享樂、空虛無聊的精神世界,一方面與王公貴族的富有,奢侈的生活習慣密切關係,另一方面又與當時政治有關係,為了尋求新的心理平衡,他們逃遁、退避於現實世界之外,著意於心靈的安適和官能的刺激感受。而芳香怡人的香藥正好是他們心靈安適和感官刺激的一種憑藉。

2、文人用香

由於士大夫對物質生活的高標準嚴要求,又從精神層面著力倡導和提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現出博大雄渾的態勢。薰香至此也成了一門藝術,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經常相聚聞香,並制定了最初的儀式。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宋代文人用香的盛行,更是豐富了香文化的內涵和藝術品質。文人雅士對香文化的推崇更是成為香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人士大夫不僅視用香為文人雅事。更將香與香氣視為濡養性靈之物,古代文人用香。不僅是享受香氣芬芳,更是用香來頤養性情,正心養神。因此文人的香文化更是一種講究性情和心靈的文化。無論是寫詩填詞還是撫琴唱和。抑或是宴客會友獨坐幽居的時候都少不了香氣的陪伴和參與。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尤其是宋代文人之間開始形成的"品香"文化,清新麗致,優雅從容。唐宋以後由於佛教、禪學思維的普及,與儒家思想的互動,文人對人生品味的昇華,不斷努力追求品香四德(浮心契道、品評審美、勵志翰文、調和身心),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修身養性的"四般閒事"。同時宋詞中也出現了大量與香有關的作品,如黃庭堅:"一柱煙中得意九街塵裡偷閒"。"隱几香一柱,露臺湛空明。"辛棄疾:"記得同燒此夜香,人在迴廊月在迴廊。""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瀋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另外,一些關於香得著作也相繼出現,尤其是洪自《香譜》為今存北宋最早也是保存比較完整的香藥譜錄類著作,對歷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種合香配方,廣而收羅,反映出宋代香事活動高度發展的真實現況與價值取向。而宋代李防等編修的《太平御覽》,也專輯有"香部"3卷,專論香藥及其典故。香已不單單是芳香之物,它已成為評價性情、審美、心靈的一種高品位的象徵,成為社會生活中的時尚。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3、平民百姓用香

香文化普及隨著宋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文化也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人們在生活、飲食、佩香、化妝、建築、婚育儀式、宗教活動、宴會慶典、節日習俗等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香品成為時尚。妝飾香品香膏,佩帶香囊,居室廳堂焚香薰香,墨錠加香,食沏香點香茶,沐浴香湯,調服香藥、香酒,品香、制香等,彰顯出香文化既是精英文化,又是大眾文化的獨特魅力,香事儀式普及民間。

香文化盛行的宋朝——宋代繁榮的香藥業以及宋人的時尚芳香生活

唐宋以後的一千年裡,特別是清嘉道以降,由於戰亂頻仍,隨著國勢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趨於粗疏萎頓,香席的儀式與詩、詞、樂、舞、棋等純粹的藝術形式一樣也日漸式微,退出了貴族和文人的清閒生活。這爐香傳至清末,終於在風雨飄搖中火盡灰冷了。

而今天,國人說到薰香第一想到的卻是佛寺禪院裡已經變的有些畸形的裝神弄鬼的上香了,作為外來宗教,佛門無疑自漢魏兩晉以其需要變相繼承的薰香,然而究其實質早已沒有了那種文化沉澱與精髓。以至於當今的很多人都僅僅將它視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歸人封建迷信的範疇,實為時代之遺憾。

中國香文化歷經千年風雨,留給民族與歷史的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氣象,固然使人心生憂慮,但令人欣喜振奮的是,走過風雲激盪的20世紀的中國人,正開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審視傳統文化的是非功過,對其精華燦爛報以更加睿智的熱愛與珍惜;更有眾多知香、好香、樂香的人們,興味於傳統文化的人們,共同關心著她的發展;而涉過千年歷史之河的中國香文化,自當使人滿懷信心,以其靈妙的智慧必能跨越一波三折,再次向世人展示出迷人的光華。

亦可相信,那不會是一個因循守舊、疏遠時代的老人,而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玉樹臨風,超塵撥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