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今天接著寫髖關節

二、髖關節

對髖關節真的是又愛又恨。髖不夠靈活,很多體式都做不了,然後就拼命的開髖,不知道什麼時候開髖似乎成了一個流行詞成了一件時髦的事,以至於提到瑜伽就會提到劈叉一字馬。相信很多伽人跟別人說起自已是練瑜伽的,別人有很大概率會問你,那你會一字馬麼。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我們平時可能聽過在某次運動中崴了腳,傷了膝蓋,扭了腰,但是很少有聽說在某次運動中傷了髖關節的。所以髖關節在單次的運動中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怕就怕天長日久的人為的執念,導致髖關節的不平衡,然後再有髖關節的不平衡,引起一系列的後遺症。注意,我說的是人為的執念


就髖關節而言。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平衡”,而這平衡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 一個是:開髖方向的平衡。
  • 另一個是:靈活度柔韌性和關節穩定性肌肉力量的平衡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想知道開髖方向的平衡,就必須先了解髖關節的6個活動方向。

從髖關節的結構來說,它是一個活動度比較大的關節。他有6個活動方向,又分為三組,每一組兩個方向互為正反。前屈和後伸;內收和外展;內旋和外旋。通常我們會把後面二組合並在一起來說,內旋內收和外展外旋。

1、前屈和後伸

以山式站立為準,從人體前側來看。大腿向腹部靠近的動作,我們稱為髖關節的前屈,大腿向腹部越來越遠的動作,我們稱為髖關節的後伸。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2、外展外旋和內收內旋,

依然以山式戰力為準,從眉心到鼻尖到肚臍這一條垂直線為身體的中線。大腿向中線靠近的動作稱為髖關節的內收內旋;大腿離開中線向外的動作稱為髖關節的外展外旋。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順帶說一下,平行向內向外移動稱為內收和外展,比如橫叉就是外展,當髖關節有旋轉動作的時候,稱為外旋和內旋,比如蓮花坐就有外旋。


知道了髖關節的方向,我們再來說一說在開髖中的平衡。

前面說了髖關節的靈活度很大,他幾乎可以前後左右上下的運動。但是髖關節又是一個整體,空間就那麼大。你過分的打開一側必然就會擠壓到另一側,而破壞平衡。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1、單側各個方向的平衡。

  • 也就是說你做了髖關節的前屈,就一定要做髖關節的後伸,
  • 你做了髖關節的內旋內收,就一定要做髖關節的外旋外展。
  • 不能為了完成做一個動作,而只做單方向的運動,人為的使髖關節各個方向的靈活度失去平衡。

在這特別要提橫叉,橫叉只要求髖關節的外展能力,所以很多人在練習橫叉的過程中就拼命的練外展動作,而忽略內收的平衡。髖關節做向外打開的動作之後,必須要做向內收的動作,是必須。大家平時在練習過程中要養成習慣,先向外打開再向內收,把這看作一個整體。絕不單獨練習。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比如還有人拼命練髖關節的前屈,卻很少練髖關節的伸展。

2、兩側髖關節的平衡。

比如豎叉,有的人在練豎叉過程中會發現,似乎有一邊下豎叉的幅度更大一點,也就是說如果單練這一側的話,更容易更快的完成豎叉,然後,就只練這一側,或者這一次練的更多。這就會造成兩側髖關節的不平衡。這種髖關節兩側的不平衡,還會影響骨盆的正位。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2、靈活度與穩定性的平衡。

我們總在追求關節的靈活度和身體的柔韌性。但是過分靈活和過分柔韌,而缺少強勁的韌帶和強壯的肌肉力量來維持關節的穩定。很顯然也是不安全因素,增加了在運動中的損傷。所剛中有柔。太鋼易折太柔易曲,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瑜伽也一樣。

下圖

瑜伽開髖中,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在練習之前就應該知道

你能想象,如果單側髖關節各個方向不平衡,兩側髖關節不平衡;或者髖關節太過靈活,而韌帶沒有彈性,肌肉沒有力量下的髖關節是什麼樣子嗎?

看了髖關節的自我保護方法,大家有沒有發現關於髖關節的自我保護預防傷,技術含量不大,更多的是內心的執著和急功近利。這種執著打破了髖關節的平衡,然後又由於髖關節失去平衡,引起一系列的反應,比如傷害膝關節代償磨損,骨盆不端正,長短腿的。然後骨盆不端正又引起脊柱問題,比如高低肩。

人體是一個整體,只要有一個地方失去平衡,人體的整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對於開髖,一字馬,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牢記平衡。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

初學者怎麼開髖才不會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