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系列之一踩線生


踩線生的志願,所謂踩線生,實際上是指的兩類考生,一類是踩控制線的,另一類是指踩目標學校錄取線的,對於這兩類人,填報志願的方法和考慮是不一樣的。

高考志願系列之一踩線生

首先,對於踩著控制線的這一類考生,是最尷尬和糾結的,比如河南省2018年一本文科控制線是547分,考生考分在547以上,550以下,都可算做踩線生。這樣的考生,填一本學校,希望不大,填二本學校心有不甘。各種鬱悶。

其實我個人倒覺得這類考生在填志願時是左右逢源的,一本沒準能上,二本多半能去好學校和好專業。那麼這樣的考生在填一本志願時,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自己沒有挑學校和專業的資格,一是選冷門的學校,二是選冷門的專業,而且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說白了,最多也就是混個一本的名聲,還想要怎麼怎麼好,這種機會很少很少了。就我個人來言,這種分數的考生,可能往下一個批次去考慮會更好些,在二本中,這個分數是絕對的高分,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可以考慮一個好的學校和好的專業,所謂高分考生選學校,低分考生選專業就是這個意思。

但這個也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從往年情況來看,北京、上海等沿海地區不少高校的二本錄取線接近或超過本一本控制線,剛踩一本控制線的考生在選擇本二志願時同樣要謹慎,考生也要將眼光放遠些。在具體選報時,前面兩三個志願可衝一下,後面的(物理順序)兩個志願則一定要報切合實際的高校保底,可參照高校前三年的錄取線情況,如果考慮地域,不想出省,則填報時要留有餘地,出省則可選好一些的高校,在專業選擇上,也要形成梯度,所填的專業不能都是熱門專業。

第二種就是踩錄取線的,踩著自己目標學校往年的錄取線,不知道今年自己如果報的話能不能錄到。

前面說過,高校在錄取時,一般是象省級考試院申請一個投檔比例,大致上是在105%到120%之間,假設是105%的話,那麼100個計劃就會投105個考生。最後一個考生的分是多少,錄取線就是多少,踩錄取線的考生基本上就是超出錄取計劃的5%,對於這部分考生來說,如果前面的考生沒有退檔等情況發生,基本上是沒有錄取希望的。尤其是對於分數優先的學校。

曾經有學校提議,以後不要調檔比例,就按100%投檔,如果有退檔的情況,就把空缺的計劃投放到徵集志願中去,個人覺得,這個想法對大多數考生來說可能更公平也更利好,但好學校不是太贊成這個,因為他們更希望有個挑選的餘地,所以這個暫時還沒有形成政策,不過這幾年考試院逐步的再收窄投檔比例可能也是基於這種考慮

因此,這樣的考生應該平衡自己的心理,掌握填報中的技巧,填志願時最好是把這個學校列為自己衝的目標,同時根據自己的考分情況結合往年的分數情況,分差,另選更適合自己考分的學校做為穩的目標,並且考慮好保底的學校,不能咬住目標不鬆口。而對於衝的學校,專業一定要服從調劑。

如果目標學校本身的錄取線已經很低,接近控制線甚至就是控制線(這種情況也有),沒有辦法再去拉開檔次,那麼,就要提前考慮徵集志願怎麼填,同時要在下一個批次的學校中做好選擇。

另外,曾有考生對某校或者某個專業特別鍾性,在填志願時五個志願都填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專業,或者只填一個學校其餘都空著,這種填法叫唯一志願,他們覺得反正是頭一批,萬一錄到了就滿足了自己的心願,即使錄不到還有徵集志願。這一點,個人感覺除非你的成績考得特別好,超出控制線一百多分甚至兩百分,那麼你有資本這樣填,否則,強列不建議用這種孤注一擲的方式,要知道,徵集志願一是學校比較少,相對於本批次已經錄滿的學校檔次可能也要低一些,二是徵集志願的計劃少,考生相對多,分數未必會比頭一次錄取下降,萬一到時自己的分數不夠了,就只能降一個批次錄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