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我写过几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之后,便总有人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上的游戏怎么办,孩子整天玩手机怎么办,孩子迷上了B站怎么办……

这还是正常的心态。毕竟,小孩子天生就贪玩,家长稍不留意,他可能就会贪恋玩耍而忽略了学习,大人还是要想找办法纠正过来的。

但也总有一些父母认为,这个世界一定有某种东西为自己的教育失败负责。这种巨婴思维,渗透在我们的一直以来的教育实践中。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海街日记》




1/3


这种家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好好约束和引导自己的孩子,而是:希望限制、查封那些曾经让他的孩子沉迷过的网站或游戏。

天涯杂谈上有位家长,最近就倾诉了自家孩子对“吃鸡”游戏的痴迷,甚至还写成了论语式的攻略:

“他全班同学都在讨论游戏,如果一点不懂游戏,孩子会不合群甚至成为异类,他不到九岁眼睛近视400多度,为了游戏,与父母争吵,这不是我想要的亲子关系!”


9岁孩子还是可以引导教育的。但这位家长接下来的注意力,却是开始倾诉游戏开发商太过逐利,需要加强监管。他的想法是,只要游戏公司关停、整改了,他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会提高了。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天涯用户@斑驳时光 发了一段文字并且配图倾诉孩子对游戏的痴迷




另一个例子,是某媒体4月曾刊发的一则热门报道,称一位女大学生,在大学里迷上了看B站,成绩也一落千丈,面临退学,辅导员多次劝阻无效后母亲不得不来到大学旁边租房陪着她,才让她远离B站。

而这篇文章的结论还是,B站有大量让人沉迷的动漫内容,需要为一位大学生的学业失败负责。

三十年前,常常有家长联名投诉电视台的动画片,觉得动画片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后来投诉各种各样的游戏厅,它们害得孩子流连游戏。

再后来,骂各种网络游戏,觉得它们带坏了孩子。

现在呢,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是因为存在B站这样的网络社区、这样的视频网站。既然B站吸引了那么多其他年轻人,自然也应为自家的孩子的沉迷而负责。

请相信,只要以后有什么特别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出来,一定会有一些家长们把孩子学习不好归罪于那些玩意儿的身上。

对于这个成年的女大学生来说,她的问题在于完全缺乏自控力。把B站,换成游戏、换成手机、换成漫画,甚至换成谈恋爱、逛街,也一样成立。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请回答1997》中,追星的诗源




但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一定有某种东西为自己的失败负责;而他本人,还是一个宝宝呢(哪怕八十岁了),是不能为自己的失败担起责任的。

这种巨婴思维,渗透在我们的一直以来的教育实践中。

比如说,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哇哇哭,家长为了安抚孩子,就说“都是地板的错,地板不乖,打地板!”小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打了几下地板,然后就高高兴兴地继续往前走了。

或者,孩子撞到了桌子,哭了,大人就说:“桌子坏,桌子不乖,打桌子!”孩子知道有东西能为他的错误买单了,于是打了几下桌子,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狗十三》




这种解决方法,确实是很省事。但它是颠倒是非的。

小孩子没有掌握安全守则、有些小磕碰,很正常,然而大人不去帮他找原因,改进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而是把错误都推诿在他人身上,迁怒于人。久而久之,孩子,包括大人,都会有一种错觉:如果我失败了,做得不好了,就一定是别人的错,我是不会错的,我要找一个人来转移我的过错。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2/3


当然,并不是要任由孩子玩手机、玩游戏,或者上B站。

孩子自控力不足可以理解,大人有义务帮助孩子培养这种能力。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纯洁的、纯氧的、没有任何污染的世界。这更不是一个只有对你的孩子的学习有益、整个世界都配合你的孩子正面积极向上的世界。

因为孩子不成熟,他的行为需要引导,他还缺乏自控力,他的延迟满足能力不足。父母应该尽可能早地培养孩子对目标的专注,形成自控能力。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狗十三》




而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和娱乐平台,确实要遵守法律。但只要它符合法律的规定,它们并不负责“都怪你太好玩了,你害我的孩子喜欢玩,不喜欢学习”。

如果家长天天打麻将、刷手机十几个小时、通宵应酬、灯红酒绿,然后责怪孩子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这就是应该行使好监护权的大人,在自己失误没有看好孩子,却在孩子摔跤之后迁怒于地板的放大版。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她的私生活》




教育最好的那些重点中学、小学里,一般都是城市里生活条件相当好的一批孩子,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吗?没有机会看到各种游戏吗?没钱买手机、下载游戏吗?肯定不是。

以我的孩子所在的那所小学为例。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班上的同学十有八九都曾经短暂地玩过《王者荣耀》、《完美世界》或《吃鸡》,还偶尔在课间交流经验。但很快,他们班的学生们就不怎么关心这件事了,没有一个同学投入地玩游戏的。因为孩子们都太忙了,父母对他们的学业看得比较紧,小孩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玩。

反而在一些县城、小镇,或者乡村学校里,游戏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他们家里已经能买得起手机、电脑或游戏机了,物质上并不差。但是,父母没有时间或能力好好教育他们,孩子的时间就靠各种游戏或网络来以填充。对他们来说,学习哪有游戏有魅力?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这么多,要么就是学习,或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出自学和自律;要么,就是用这个时间瞎玩。

过去,没有各种各样的网络吸引他们,不学习的孩子可能就会参与打架斗殴;后来,有动画片就看动画片,有了游戏厅就打游戏,有了网游就打网游,有了B站就上B站……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请回答1997》




总之,是一定要某些娱乐来填充他们没有人教养的空洞的。而网络的游戏,已是最温和的替代方式了。

其实,成年人玩手机、玩游戏,入迷的也非常多,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包括我。最近用小程序一查,我才知道自己平均每天用手机十二到十三个小时。刷微博、朋友圈、看新闻、看视频,甚至在手机上写稿……可我有耽误我该干的工作吗?并没有。

——如果真到了玩手机、刷微博、玩手机游戏,以至于影响了我该干的事的地步,我绝不会投诉手机商,认为他们坑了我,要反省的是:我如何才能克制我的坏习惯?

我相信,已工作了多年的成年人,也会这种基本的判断力。

但为什么孩子教育得不够好,家长却试图让社会和平台为自己的孩子的学业失败负责呢?这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没有教育孩子能力的一种“甩锅”心态。正如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的那样:

“人类的头脑生来是一张空白的刻写板,一张空白的书写板,最终在儿童心灵写下什么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家长和校长的身上。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


3/3


你抱怨孩子沉迷游戏,沉迷于上B站,沉迷于看视频。

但事实上,看了央视网前段时间的报道,我才知道,去年有1800多万人利用B站学习,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2倍。有不少孩子在B站通过直播学习,他们把这种陪伴式学习叫做#study with me#。从高中物理到大学数学,从英俄日法等外语再到古代文学、法学、逻辑学,可以学习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人利用这些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考研成功,也有人用来自我充电。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在B站搜索关键字:物理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2018年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




事实上:网络是一种工具,你用得好,不仅无害,甚至还能找到新的生财之道。

美国7岁儿童Ryan,已成了全球最赚钱视频博主之一了。Ryan 从三岁开始做玩具开箱体验视频,到现在发布了1235个视频,至今261亿次观看量,2018年Ryan就赚了2200万美金,美国的大超市已有了Ryan的品牌玩具和服装产品。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油管博主Ryan




而前段时间,《最强大脑》就登上了一位南开大学毕业的B站UP主,逍遥散人,他在B站有几百万粉丝,是一位全职的UP主,而他投稿的最初动力,一开始只是因为在国外留学的寂寞。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散人参加《最强大脑》




当然,这些成功无法复制,个例也难以模仿,更没有让孩子都拍视频的意思。但只是想说明一点:所有的平台都是为人服务的。它本身是无善恶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应用,家长怎么指导。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说得有点道理:

“也许由于媒介控制的天地越来越大,许多家长对自己抚养孩子的能力丧失了信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和直觉是不可靠的。”


但这点无需过于担心,从历史上来看,每当新的载体出现,比如,广播、电视、电脑、手机出现的时候,当时的时代都曾经有过深深的焦虑,觉得不好控制了;但实际上,这些新的工具明显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多选择了。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并没有因此娱乐的方式增加而变得更笨、更糟糕。

孩子教不好?比孩子更亟待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呢

工具从来都是为人服务的,也有一些app可以帮助培养专注力。戒掉手机。




娱乐并不是错。娱乐是人类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准、有充分闲暇之后才具备的特质,也是文明的标志。有学习,有劳作,有休息,有娱乐,这才是一个文明人生活的健康节奏。

正如我们不赞同996对劳动者无穷尽的施压,也不可能让孩子无休止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适当的娱乐,本来就是有益于孩子的脑发育和身心成长的。

拥有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可能,才是社会的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