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公司一年營收2.3億,200多人的團隊淨利7500萬,他和羅振宇誰的知識變現能力更強?

用戶64077400


羅胖和吳曉波都稱得上是自媒體中的佼佼者,非要比個高低的話,個人覺得吳曉波更勝一籌,吳做財經記者出身,出道早,人脈也廣,混的圈子以“高端”顯名,一些大牌的活動羅胖拿不到的他可以拿到,他要變現容易很多。但兩者的經營模式仍舊不脫網紅經濟下的“流量變現”,與我所理解的“知識付費”並非是一回事。他們善於包裝,熱衷營銷,努力想要做到“高大全”,但內容分享廣而雜,粗而淺,可以讓你增廣見聞,增加談資,但本質上就是把“新聞”“故事”從傳統媒體搬到了互聯網上,缺乏深度解析的能力,長期沉浸其中得到的最終只是一堆無用的廢話,他們分享的這不能稱為“知識”,只是“信息”,你只是知道了有這麼回事,但仍沒有自我“識別”的能力。


胡曰不可說


如果你搜索羅振宇近期新聞,或者羅輯思維近期新聞,甚至於得到APP的近期新聞,你會發現這個之前一直受到追捧的新媒體大佬似乎被冷落了。

而吳曉波和他的吳曉波財經頻道,則烘托起了“巴九零”這個名詞,引起輿論一陣熱議。

這個對比其實也是我們在衡量知識變現能力時容易忽略掉的——知識變現能力的強大應該同時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賺很多錢,二是賺錢能力夠持久。

第一,說一下賺錢多少這件事。

相比吳曉波,羅輯更像是乘勢而起的幸運者,新媒體的春風到來時,羅輯以他對平臺規則的洞悉以及人性的洞悉,很快就成為微信公眾平臺上炙手可熱的大V,同時知乎等經營社區的成立,為羅輯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形象塑造方面的無心幫助。

羅輯思維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收節節攀升,17年甚至超過了一億,並且社會有了羅輯思維即將上市的傳聞,那時候大概是羅輯最風光的日子之一。

後來他還花1200萬投資了當時全網最火的papi醬。(當然,後來羅輯又撤回了投資)

而吳曉波那時候的知名度可以說僅限於財經圈,他的知識當時還沒有開始變現,至少沒有搭上自媒體平臺,讓自己的知識在大眾傳播圈裡變現。

直到今日頭條逐漸躍居資訊類APP第一名,吳曉波強悍的變現能力才開始出現,並且因為頭條屬於開放平臺,其傳播力可以反向影響吳曉波在其他平臺上的數據,並且吳曉波在多年前確實已經有所佈局,在公眾號領域也擁有一批粉絲雖少但質量極佳的大號。

可以說吳曉波更像厚積薄發,而羅振宇則比較像一鳴驚人,缺乏後勁。

所以顯而易見,吳曉波於2018年已經超過羅振宇,在之後,羅振宇恐怕更無法再超越回去。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第二,賺錢的持久能力。

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環境裡,一個人驟得富貴這種事情並不新鮮,但能持久富貴就更見能耐。比如說咪蒙,變現能力可以說媲美羅振宇,甚至咪蒙也曾傳出上市傳聞,然而頃刻間大廈倒塌,曾經的微信公眾平臺頂部大V一夜之間煙消雲散,連個毛都不剩。

跟賺錢持久能力相關的,對新媒體行業來說,其實就是價值觀,和底蘊。

價值觀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比較感性,然而咪蒙也好,羅振宇也好,他們的公號其實都繞不開價值觀取向問題,這裡容易出錯誤,比如說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表達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這裡面絕對會存在偏差,而只要有偏差,就會出問題。然而最怕的是他們後來本末倒置,為了獲得更大的關注度而去製造價值觀衝突。

這種衝突會引發社會問題,而這是更高層面所忌諱的。

對羅輯思維來說,他很難避免這樣的價值觀衝突。

然而吳曉波的內容卻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價值觀衝突,因為財經評論大部分描述的是客觀的東西,即便他的人物傳記或者企業史,也大都客觀。他不去碰觸人們的價值觀,自然就不會引發其他的問題。

所以這方面來說,吳曉波更安全。

而從底蘊來說,其實很難比較,如果用著書立傳來說,吳曉波絕對比羅振宇厲害,我有幸拜讀過吳老師的中國企業史叢書(《浩蕩兩千年》、《跌蕩一百年》、《激盪三十年》等),我一直以為是埋頭於案牘、穿行於歷史中的老者所寫,直到後來才明白是個青年學者,由衷佩服。

但或許羅振宇也有其獨到之處,只是恰好沒有寫作天賦。底蘊這東西很難說,看了一輩子書的人和走了很遠的路的人,很難說誰底蘊更深。

不過常讀書,一直學習,確實可以讓人走得更坦蕩。

所以從這點來說,我傾向於認為吳曉波賺錢能力更持久,並且他不僅僅作為自媒體人,他還作為一名理財高手和企業家。

最後,想說羅振宇最近似乎從公眾視野消失了一樣,新聞中也有指出羅振宇販賣焦慮的內容,不知道這是不是又一個公眾號巨頭衰落前的平靜,或者是他低下頭反思的蟄伏之期。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自媒體有這樣的標杆人物在,或倒下或崛起,都能讓整個行業更加有序健康地發展。

以上。


好人長安君


我大概說下:

我們先來說一下羅振宇:

大家熟悉羅振宇,應該還是從最早的微信公眾號每天早上60秒開始的,羅正宇以前是媒體人,後來離開體制做了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

羅振宇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料有趣,他的知識量非常豐富,可以這樣說,也正是因為邏輯思維,開啟了中國知識付費的先潮。

羅正宇不光有語音圖文,還有非常豐富的視頻在優酷等進行播放,而且還組織了很多創新的活動,比如真愛月餅等等,可以說是,自媒體成就了羅振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羅振宇那也賺的是水滿缽滿。

羅振宇的粉絲是羅粉,有羅友會,但是那是自組織,粘性不強,後面都解散了,所以說羅振宇雖然自媒體做得好,但是它的社群做得並不好。

羅振宇目前的重點是在得到APP,他的很多音頻視頻都放在了這個APP上,而且上面還有一些其他人作品,可以說得到APP是目前邏輯思維的重點。

羅正宇也涉及到了投資,尤其是轟動一時的投資papi醬,還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拍賣,廣告性十足,典型的媒體人會玩!

我們再來看看吳曉波:

吳曉波是知名的財經作家,他最出名的作品可能是激盪30年,同時他還出版了騰訊傳。

吳曉波在社群方面有吳曉波讀書會,同時他也做自媒體,還涉及到一些投資。

吳曉波讀書會來也經常搞活動,同時還涉及到電商,可以說在自媒體領域也是非常的出名。

羅振宇和吳曉波,都是自媒體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在利用自己的特點最大化,強化自己的影響力。

那麼他們到底誰更強一點呢?

其實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羅振宇和吳曉波的職業屬性。羅振宇是媒體人出身,吳曉波是作家出身,所以在營銷策劃宣傳領域,羅振宇一定是強於吳曉波的。

我們再來簡單說一下投資,具體數據就不查了!

羅振宇得到有騰訊的投資,假如投後估值100億,他佔30%那就是30億!

吳曉波前幾天有個謀劃上市的動作,同時他也有一些融資,17年多投後估值就就近20億。

投資方面,我認為吳曉波是強於羅振宇的。

兩人影響力不分上下,我認為短期羅振宇賺錢,長期吳曉波賺錢。



蘇蘇谷谷主孫智俊


吳曉波與羅振宇都是自媒體的賺錢大戶,但是賺錢的形式與方法有所不同。不過,在知識經濟下,他們的知識變現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其中,吳曉波更是一位資本運作的能手,淨利7500萬是一方面,而多年來吳曉波的資本運作更是把自身品牌打造出超級IPO,而近期市場鬧得轟轟烈烈的全通教育收購行為,更是讓吳曉波的名聲驟然提升,成為了財經界的一個賺錢標杆人物。

實際上,對於自媒體行業,其實分化還是非常嚴重,在眾多自媒體從業者中,月度營收低於萬元的,還是佔比多數。至於月度營收逾萬元,乃至逾十萬元,卻是為數不多。對於以吳曉波、羅振宇為代表的核心自媒體,其收入豐厚,更是絕大多數的自媒體人無法媲美的。因此,可以認為,對於吳曉波、羅振宇的賺錢能力,實際上也是處於行業的頂尖狀態,非普通自媒體人可以追趕的對象。


郭施亮


一個是知識付費平臺,一個是大V。完全不具可比性!

個人還是看好羅輯思維,裡面有大量的書籍,而且平臺集聚了大量的讀者。我每天都會聽聽。

吳曉波寫書,進行財經分析評論。在財經這個垂直領域,吳曉波有明顯優勢。但是得到App就不一樣了,那是全方位的知識服務。打個比方,一個是專賣店,一個是百貨商場,哪個銷售量會大一點呢?

現在還有少兒得到,羅輯思維的客戶已經覆蓋各個年齡層次了。而吳曉波呢?再怎麼辛苦,靠一個人的知識服務力量,很難發展壯大。



蘇雷讀書


兩位都是新媒體大咖,單就個人觀點而言,吳曉波更有前途。

1、吳曉波個人知名度和實力、影響力遠大於羅振宇。

吳曉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著名的企業家和財經作家《南方人物週刊》中國青年領袖。藍獅子財經創始人,出版多部圖書,成就卓著,包括《大敗局》《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史經濟變革得失》等。他不僅是財經領域青年領袖人物,而且是最具品牌價值的財經作家。

相反,羅振宇則是一個專業的新媒體人,中國傳媒大學的博士。但是,他只是一個純粹的新媒體人,靠脫口秀和知識服務出名。個人實力和影響力遠不如吳曉波。

2、個人所屬公司和成就差異較大。

吳曉波為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法人,其巴九靈旗下有30個公眾號,包括吳曉波頻道,粉絲350萬,還有德科地產頻道,粉絲25萬等。他的每個公眾號估值都有5000萬元,知識付費收入很高。同時,吳曉波頻道通過資本運作和投資將知識付費內容做的很好,淨收入達到7500多萬,社群運營也很厲害,增加了粉絲粘性和無限的流量。

而羅振宇為得到APP和邏輯思維的創始人,並創造了時間的朋友。邏輯思維粉絲差不多1000萬,營收能力也很強。但是羅振宇有販賣焦慮的傾向,很多理論和思想華而不實、沒有實際價值,其實對社會壓力過大的青年人來說有誤導價值走向的危害。

所以,總的來說,吳曉波變現能力和對社會的價值更大。


個人職場經驗見解,歡迎一起探討;更多職場和新媒體運營知識歡迎關注本人。


借你來往


個人覺得吳曉波這種知識輸出變現模式維持不了多久了,關注吳曉波蠻長時間了,從激盪三十年之後,他個人在學術研究上就停滯不前了,可以說是在不停的後退,心思都在搞項目,搞投資,做商業變現上面了,作為靠著知識觀點作為大IP人設的吳曉波,已經失去了繼續前行的最為重要的核心基礎,學術能力。最近幾年的跨年演講,可以說是沒什麼亮點,有些地方簡直都是災難性的表演,各種矯揉造作的賣弄風騷,真是不敢直視。

羅振宇更加是這樣,沒有焦慮製造焦慮也要上,咪蒙前車之鑑現在羅胖也安淡很多,在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大風氣下面,羅振宇所謂的知識收費對於整個社會沒有什麼推動作用,反而會有負面效果。

接下去會是真正有學識的工匠,學者的時代,因為經歷,所有接地氣,觸人心,提升整個社會向上的力量。



盧說鄉情


感覺羅振宇是販賣焦慮。

知識經濟,說白了,有點像直銷,你買回去他的課自己到底吸收了多少?

你有沒有聽?你有沒有聽完?每個人經歷和學識不一樣,吸收程度也不一樣。況且課程和實踐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有次許知遠電視採訪羅振宇,“你就那麼認可知識經濟給人帶來的價值嗎?”羅振宇的回答也是不肯定的,他也不知道未來能走多遠,他也是有疑惑的,那一刻他在電視裡的表情是對知識經濟的價值並不完全確認。

吳曉波每年都要走訪幾十個城市,出差一百多天,到第一線的“炮火聲”中親自走訪,寫出來的書更有針對性、更真實、案例更血淋淋,更有參考價值和意義!

本人更相信吳曉波在財經行業20多年深耕的功底,羅振宇只是商業模式的勝出,你在得到上買的東西你真正吸收了多少呢?你真正有效轉化到工作和生活中多少呢?你學了得到的知識你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多少呢?


靜定如常閱讀寫作


第一點,講講吳曉波,吳曉波是著名的財經專家,它的特點。就是在自媒體上,它會社群運營社群裂變,他開有很多付費性的專欄。講解的內容都是比較高大尚的,給你的規劃也比較大,都是思維結構方面的。

第二點,講講羅振宇,羅振宇在央視工作過,然後辭職。自己搞自媒體知識付費。她在喜馬拉雅上有很多音頻,在優酷上有很多視頻。我是在優酷上關注到他,看了他的視頻才瞭解他的,他這個人有趣,有料。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堅持60秒,早上六點鐘。現在重點是做得到app。

第三點,吳曉波,以羅振宇他們都是知識付費型的,開創者頂尖人物。吳曉波他的社交商業跟裂變能力非常強大。羅振宇主要搞運營了開發他的得到app。如果後期覺得誰的潛力會更大,我覺得還是吳曉波。



上杭隊長114


誰充錢了?

吳自己還是頭條?

搶資源罷了

然而得到用戶願意花錢買知識,豈會被這種營銷干擾?

頭條本身開的知識付費

音頻對標得到,視頻對標誰?

得到上的老師課程是得到支援,在後期分成。

頭條這個呢?

依然是大部分人,團隊自己製作

質量參差不齊

如同漫畫平臺有妖氣,作者自己來,靠運氣求生存。

平臺本身都有合作的內容團隊,宣傳也有側重

目前明顯就是吳曉波團隊重點戰略伙伴。

做為知識付費用戶

自然用得到

同時也會關注頭條

騰訊本身也花重金做了視頻課程,不過受眾人群更偏向文化產業。

優秀的內容製作團隊,比平臺更重要,期待這些平臺殺出來的好教程。

這是劇烈變革的時代

獲取知識,體系學習

希望能掙脫壁壘

更健康透明綠色的挑選學習

普通人太可憐了

面對任何動輒幾年的小類目學習時間成本

太多人放棄

就這麼活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