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公司一年营收2.3亿,200多人的团队净利7500万,他和罗振宇谁的知识变现能力更强?

用户64077400


罗胖和吴晓波都称得上是自媒体中的佼佼者,非要比个高低的话,个人觉得吴晓波更胜一筹,吴做财经记者出身,出道早,人脉也广,混的圈子以“高端”显名,一些大牌的活动罗胖拿不到的他可以拿到,他要变现容易很多。但两者的经营模式仍旧不脱网红经济下的“流量变现”,与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并非是一回事。他们善于包装,热衷营销,努力想要做到“高大全”,但内容分享广而杂,粗而浅,可以让你增广见闻,增加谈资,但本质上就是把“新闻”“故事”从传统媒体搬到了互联网上,缺乏深度解析的能力,长期沉浸其中得到的最终只是一堆无用的废话,他们分享的这不能称为“知识”,只是“信息”,你只是知道了有这么回事,但仍没有自我“识别”的能力。


胡曰不可说


如果你搜索罗振宇近期新闻,或者罗辑思维近期新闻,甚至于得到APP的近期新闻,你会发现这个之前一直受到追捧的新媒体大佬似乎被冷落了。

而吴晓波和他的吴晓波财经频道,则烘托起了“巴九零”这个名词,引起舆论一阵热议。

这个对比其实也是我们在衡量知识变现能力时容易忽略掉的——知识变现能力的强大应该同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赚很多钱,二是赚钱能力够持久。

第一,说一下赚钱多少这件事。

相比吴晓波,罗辑更像是乘势而起的幸运者,新媒体的春风到来时,罗辑以他对平台规则的洞悉以及人性的洞悉,很快就成为微信公众平台上炙手可热的大V,同时知乎等经营社区的成立,为罗辑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形象塑造方面的无心帮助。

罗辑思维在2015年、2016年、2017年营收节节攀升,17年甚至超过了一亿,并且社会有了罗辑思维即将上市的传闻,那时候大概是罗辑最风光的日子之一。

后来他还花1200万投资了当时全网最火的papi酱。(当然,后来罗辑又撤回了投资)

而吴晓波那时候的知名度可以说仅限于财经圈,他的知识当时还没有开始变现,至少没有搭上自媒体平台,让自己的知识在大众传播圈里变现。

直到今日头条逐渐跃居资讯类APP第一名,吴晓波强悍的变现能力才开始出现,并且因为头条属于开放平台,其传播力可以反向影响吴晓波在其他平台上的数据,并且吴晓波在多年前确实已经有所布局,在公众号领域也拥有一批粉丝虽少但质量极佳的大号。

可以说吴晓波更像厚积薄发,而罗振宇则比较像一鸣惊人,缺乏后劲。

所以显而易见,吴晓波于2018年已经超过罗振宇,在之后,罗振宇恐怕更无法再超越回去。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第二,赚钱的持久能力。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人骤得富贵这种事情并不新鲜,但能持久富贵就更见能耐。比如说咪蒙,变现能力可以说媲美罗振宇,甚至咪蒙也曾传出上市传闻,然而顷刻间大厦倒塌,曾经的微信公众平台顶部大V一夜之间烟消云散,连个毛都不剩。

跟赚钱持久能力相关的,对新媒体行业来说,其实就是价值观,和底蕴。

价值观其实是很主观的东西,比较感性,然而咪蒙也好,罗振宇也好,他们的公号其实都绕不开价值观取向问题,这里容易出错误,比如说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表达对所有事情的看法,这里面绝对会存在偏差,而只要有偏差,就会出问题。然而最怕的是他们后来本末倒置,为了获得更大的关注度而去制造价值观冲突。

这种冲突会引发社会问题,而这是更高层面所忌讳的。

对罗辑思维来说,他很难避免这样的价值观冲突。

然而吴晓波的内容却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价值观冲突,因为财经评论大部分描述的是客观的东西,即便他的人物传记或者企业史,也大都客观。他不去碰触人们的价值观,自然就不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所以这方面来说,吴晓波更安全。

而从底蕴来说,其实很难比较,如果用著书立传来说,吴晓波绝对比罗振宇厉害,我有幸拜读过吴老师的中国企业史丛书(《浩荡两千年》、《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等),我一直以为是埋头于案牍、穿行于历史中的老者所写,直到后来才明白是个青年学者,由衷佩服。

但或许罗振宇也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恰好没有写作天赋。底蕴这东西很难说,看了一辈子书的人和走了很远的路的人,很难说谁底蕴更深。

不过常读书,一直学习,确实可以让人走得更坦荡。

所以从这点来说,我倾向于认为吴晓波赚钱能力更持久,并且他不仅仅作为自媒体人,他还作为一名理财高手和企业家。

最后,想说罗振宇最近似乎从公众视野消失了一样,新闻中也有指出罗振宇贩卖焦虑的内容,不知道这是不是又一个公众号巨头衰落前的平静,或者是他低下头反思的蛰伏之期。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自媒体有这样的标杆人物在,或倒下或崛起,都能让整个行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

以上。


好人长安君


我大概说下:

我们先来说一下罗振宇:

大家熟悉罗振宇,应该还是从最早的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60秒开始的,罗正宇以前是媒体人,后来离开体制做了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

罗振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料有趣,他的知识量非常丰富,可以这样说,也正是因为逻辑思维,开启了中国知识付费的先潮。

罗正宇不光有语音图文,还有非常丰富的视频在优酷等进行播放,而且还组织了很多创新的活动,比如真爱月饼等等,可以说是,自媒体成就了罗振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罗振宇那也赚的是水满钵满。

罗振宇的粉丝是罗粉,有罗友会,但是那是自组织,粘性不强,后面都解散了,所以说罗振宇虽然自媒体做得好,但是它的社群做得并不好。

罗振宇目前的重点是在得到APP,他的很多音频视频都放在了这个APP上,而且上面还有一些其他人作品,可以说得到APP是目前逻辑思维的重点。

罗正宇也涉及到了投资,尤其是轰动一时的投资papi酱,还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拍卖,广告性十足,典型的媒体人会玩!

我们再来看看吴晓波:

吴晓波是知名的财经作家,他最出名的作品可能是激荡30年,同时他还出版了腾讯传。

吴晓波在社群方面有吴晓波读书会,同时他也做自媒体,还涉及到一些投资。

吴晓波读书会来也经常搞活动,同时还涉及到电商,可以说在自媒体领域也是非常的出名。

罗振宇和吴晓波,都是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在利用自己的特点最大化,强化自己的影响力。

那么他们到底谁更强一点呢?

其实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罗振宇和吴晓波的职业属性。罗振宇是媒体人出身,吴晓波是作家出身,所以在营销策划宣传领域,罗振宇一定是强于吴晓波的。

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投资,具体数据就不查了!

罗振宇得到有腾讯的投资,假如投后估值100亿,他占30%那就是30亿!

吴晓波前几天有个谋划上市的动作,同时他也有一些融资,17年多投后估值就就近20亿。

投资方面,我认为吴晓波是强于罗振宇的。

两人影响力不分上下,我认为短期罗振宇赚钱,长期吴晓波赚钱。



苏苏谷谷主孙智俊


吴晓波与罗振宇都是自媒体的赚钱大户,但是赚钱的形式与方法有所不同。不过,在知识经济下,他们的知识变现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其中,吴晓波更是一位资本运作的能手,净利7500万是一方面,而多年来吴晓波的资本运作更是把自身品牌打造出超级IPO,而近期市场闹得轰轰烈烈的全通教育收购行为,更是让吴晓波的名声骤然提升,成为了财经界的一个赚钱标杆人物。

实际上,对于自媒体行业,其实分化还是非常严重,在众多自媒体从业者中,月度营收低于万元的,还是占比多数。至于月度营收逾万元,乃至逾十万元,却是为数不多。对于以吴晓波、罗振宇为代表的核心自媒体,其收入丰厚,更是绝大多数的自媒体人无法媲美的。因此,可以认为,对于吴晓波、罗振宇的赚钱能力,实际上也是处于行业的顶尖状态,非普通自媒体人可以追赶的对象。


郭施亮


一个是知识付费平台,一个是大V。完全不具可比性!

个人还是看好罗辑思维,里面有大量的书籍,而且平台集聚了大量的读者。我每天都会听听。

吴晓波写书,进行财经分析评论。在财经这个垂直领域,吴晓波有明显优势。但是得到App就不一样了,那是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打个比方,一个是专卖店,一个是百货商场,哪个销售量会大一点呢?

现在还有少儿得到,罗辑思维的客户已经覆盖各个年龄层次了。而吴晓波呢?再怎么辛苦,靠一个人的知识服务力量,很难发展壮大。



苏雷读书


两位都是新媒体大咖,单就个人观点而言,吴晓波更有前途。

1、吴晓波个人知名度和实力、影响力远大于罗振宇。

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的企业家和财经作家《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领袖。蓝狮子财经创始人,出版多部图书,成就卓著,包括《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史经济变革得失》等。他不仅是财经领域青年领袖人物,而且是最具品牌价值的财经作家。

相反,罗振宇则是一个专业的新媒体人,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但是,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新媒体人,靠脱口秀和知识服务出名。个人实力和影响力远不如吴晓波。

2、个人所属公司和成就差异较大。

吴晓波为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法人,其巴九灵旗下有30个公众号,包括吴晓波频道,粉丝350万,还有德科地产频道,粉丝25万等。他的每个公众号估值都有5000万元,知识付费收入很高。同时,吴晓波频道通过资本运作和投资将知识付费内容做的很好,净收入达到7500多万,社群运营也很厉害,增加了粉丝粘性和无限的流量。

而罗振宇为得到APP和逻辑思维的创始人,并创造了时间的朋友。逻辑思维粉丝差不多1000万,营收能力也很强。但是罗振宇有贩卖焦虑的倾向,很多理论和思想华而不实、没有实际价值,其实对社会压力过大的青年人来说有误导价值走向的危害。

所以,总的来说,吴晓波变现能力和对社会的价值更大。


个人职场经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更多职场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欢迎关注本人。


借你来往


个人觉得吴晓波这种知识输出变现模式维持不了多久了,关注吴晓波蛮长时间了,从激荡三十年之后,他个人在学术研究上就停滞不前了,可以说是在不停的后退,心思都在搞项目,搞投资,做商业变现上面了,作为靠着知识观点作为大IP人设的吴晓波,已经失去了继续前行的最为重要的核心基础,学术能力。最近几年的跨年演讲,可以说是没什么亮点,有些地方简直都是灾难性的表演,各种矫揉造作的卖弄风骚,真是不敢直视。

罗振宇更加是这样,没有焦虑制造焦虑也要上,咪蒙前车之鉴现在罗胖也安淡很多,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大风气下面,罗振宇所谓的知识收费对于整个社会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反而会有负面效果。

接下去会是真正有学识的工匠,学者的时代,因为经历,所有接地气,触人心,提升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



卢说乡情


感觉罗振宇是贩卖焦虑。

知识经济,说白了,有点像直销,你买回去他的课自己到底吸收了多少?

你有没有听?你有没有听完?每个人经历和学识不一样,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况且课程和实践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有次许知远电视采访罗振宇,“你就那么认可知识经济给人带来的价值吗?”罗振宇的回答也是不肯定的,他也不知道未来能走多远,他也是有疑惑的,那一刻他在电视里的表情是对知识经济的价值并不完全确认。

吴晓波每年都要走访几十个城市,出差一百多天,到第一线的“炮火声”中亲自走访,写出来的书更有针对性、更真实、案例更血淋淋,更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人更相信吴晓波在财经行业20多年深耕的功底,罗振宇只是商业模式的胜出,你在得到上买的东西你真正吸收了多少呢?你真正有效转化到工作和生活中多少呢?你学了得到的知识你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呢?


静定如常阅读写作


第一点,讲讲吴晓波,吴晓波是著名的财经专家,它的特点。就是在自媒体上,它会社群运营社群裂变,他开有很多付费性的专栏。讲解的内容都是比较高大尚的,给你的规划也比较大,都是思维结构方面的。

第二点,讲讲罗振宇,罗振宇在央视工作过,然后辞职。自己搞自媒体知识付费。她在喜马拉雅上有很多音频,在优酷上有很多视频。我是在优酷上关注到他,看了他的视频才了解他的,他这个人有趣,有料。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坚持60秒,早上六点钟。现在重点是做得到app。

第三点,吴晓波,以罗振宇他们都是知识付费型的,开创者顶尖人物。吴晓波他的社交商业跟裂变能力非常强大。罗振宇主要搞运营了开发他的得到app。如果后期觉得谁的潜力会更大,我觉得还是吴晓波。



上杭队长114


谁充钱了?

吴自己还是头条?

抢资源罢了

然而得到用户愿意花钱买知识,岂会被这种营销干扰?

头条本身开的知识付费

音频对标得到,视频对标谁?

得到上的老师课程是得到支援,在后期分成。

头条这个呢?

依然是大部分人,团队自己制作

质量参差不齐

如同漫画平台有妖气,作者自己来,靠运气求生存。

平台本身都有合作的内容团队,宣传也有侧重

目前明显就是吴晓波团队重点战略伙伴。

做为知识付费用户

自然用得到

同时也会关注头条

腾讯本身也花重金做了视频课程,不过受众人群更偏向文化产业。

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比平台更重要,期待这些平台杀出来的好教程。

这是剧烈变革的时代

获取知识,体系学习

希望能挣脱壁垒

更健康透明绿色的挑选学习

普通人太可怜了

面对任何动辄几年的小类目学习时间成本

太多人放弃

就这么活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