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公司一年營收2.3億,200多人的團隊淨利7500萬,他和羅振宇誰的知識變現能力更強?

用戶64077400


蔣老師觀點:相比於吳曉波頻道和邏輯思維,我更看好樊登讀書會的變現能力!

一年營收2.3億,200多人團隊淨利潤7500萬,這在知識付費行業裡面,並不足為奇!

在知識付費領域裡面,蔣老師是有足夠發言權的,在2019年8月之前,蔣老師單槍匹馬,在今日頭條首發了我的首個付費專欄,《36天快速盈利》,60個工作日,在頭條的銷售額突破50萬,緊接著,蔣老師的《36天快速盈利》在各大知識付費平臺陸續上線,我也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知識平臺,以及我的學習社群,從2019年6月-8月,連續三個月,知識付費+企業內訓為蔣老師每個月創造至少40萬的盈利。

所以,我對知識變現的看法是:2019年,我國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大概在500億-1000億之間,預計到2022年,增長到3000億的規模,隨著5G時代的到來,2030年,我國的知識付費,線上教育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看似風光無限,其實要實現規模化是有許多瓶頸的,因為知識IP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目前,國內知識付費做的最好的機構,就是樊登讀書會,而非邏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

吳曉波頻道和邏輯思維

目前,吳曉波頻道不僅推出了自己的學習APP,還有在各大流量分發平臺推出自己的多個專欄,以及簽約了多個付費版權,除了線上,吳曉波頻道還在國內10個城市有讀書分會,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革命根據地,但是吳曉波頻道和邏輯思維一樣,都擺脫不了一個狀態,就是這個機構始終是以老師個人為主的學習平臺,無法“去中心化”,所以,始終是有發展瓶頸的。

樊登讀書會

樊登讀書會,為什麼會是近幾年發展最好的知識付費超級IP?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樊登讀書會在抖音6個月時間,打造了數十個矩陣號,總粉絲數量超過了4000萬,成為國內短視頻+知識付費第一機構。

第二點,樊登讀書會的線上代理,城市合夥人制度,也是比吳曉波頻道和邏輯思維發展更快的。

目前樊登讀書會。

樊登讀書會的模式,把微商朋友圈裂變模式,與抖音、頭條的這種信息流算法分發模式,兩種模式都結合的非常好,從傳播的屬性來看,樊登讀書會的模式是優於吳曉波頻道和邏輯思維。

雖然大家都是這麼玩,那就看誰玩得更溜。

展望未來

從知識付費在未來5-10年的發展來看,蔣老師相信還將有新的玩家脫穎而出,甚至超越邏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和樊登讀書會,有兩點原因,第一是市場容量足夠大,第二是信息傳播的方式和結構又將迎來新的機會。

所以,在知識付費這個汪洋大海里面,未來肯定屬於更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


蔣昊說經濟


我大概說下:

我們先來說一下羅振宇:

大家熟悉羅振宇,應該還是從最早的微信公眾號每天早上60秒開始的,羅正宇以前是媒體人,後來離開體制做了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

羅振宇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料有趣,他的知識量非常豐富,可以這樣說,也正是因為邏輯思維,開啟了中國知識付費的先潮。

羅正宇不光有語音圖文,還有非常豐富的視頻在優酷等進行播放,而且還組織了很多創新的活動,比如真愛月餅等等,可以說是,自媒體成就了羅振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羅振宇那也賺的是水滿缽滿。

羅振宇的粉絲是羅粉,有羅友會,但是那是自組織,粘性不強,後面都解散了,所以說羅振宇雖然自媒體做得好,但是它的社群做得並不好。

羅振宇目前的重點是在得到APP,他的很多音頻視頻都放在了這個APP上,而且上面還有一些其他人作品,可以說得到APP是目前邏輯思維的重點。

羅正宇也涉及到了投資,尤其是轟動一時的投資papi醬,還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拍賣,廣告性十足,典型的媒體人會玩!

我們再來看看吳曉波:

吳曉波是知名的財經作家,他最出名的作品可能是激盪30年,同時他還出版了騰訊傳。

吳曉波在社群方面有吳曉波讀書會,同時他也做自媒體,還涉及到一些投資。

吳曉波讀書會來也經常搞活動,同時還涉及到電商,可以說在自媒體領域也是非常的出名。

羅振宇和吳曉波,都是自媒體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在利用自己的特點最大化,強化自己的影響力。

那麼他們到底誰更強一點呢?

其實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羅振宇和吳曉波的職業屬性。羅振宇是媒體人出身,吳曉波是作家出身,所以在營銷策劃宣傳領域,羅振宇一定是強於吳曉波的。

我們再來簡單說一下投資,具體數據就不查了!

羅振宇得到有騰訊的投資,假如投後估值100億,他佔30%那就是30億!

吳曉波前幾天有個謀劃上市的動作,同時他也有一些融資,17年多投後估值就就近20億。

投資方面,我認為吳曉波是強於羅振宇的。

兩人影響力不分上下,我認為短期羅振宇賺錢,長期吳曉波賺錢。



蘇蘇谷谷主孫智俊


吳曉波和羅振宇都是知識變現的大神,吳曉波比羅振宇大5歲,我曾經是他們兩位的粉絲,他們都給與了我很多的知識和思考,如果要論變現能力的強弱,那無疑是吳曉波要更出色,我認為吳曉波的商業運作能力更強,吳曉波的變現能力也更強。

1、吳曉波的商業運作能力更強

吳曉波也是商業記者出身,專業是復旦大學的新聞專業,所以相比一般的記者對於商業的思考是更加深入的,早在2001年就寫出了《大敗局》,而一炮走紅,同時這本書也普及了不少商業故事。2007年出版的《激盪三十年:1978年-2008年》更是震驚了業界,以編年體的形式,以傲立橋頭的企業興衰和商業鉅子的故事去譜寫經濟的高歌,這種形式廣受歡迎,《激盪三十年》的銷量也創下了歷史記錄。

我那個時候剛上大學,在老師的推薦下,馬上就讀了這本書,然後又把其他的書籍也看了很多遍,對那個時候的我們而言,學習的大多是經濟金融的理論知識,即便是閱讀財經新聞,那也是一個片段式的,無法形成一個體系,更是無法把去過改革開放以來30年融入進來,我們無法系統的瞭解在過去的30年的每年裡,中國的企業扮演了什麼角色,每年裡又誕生了哪些企業,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候誕生。

吳曉波的書籍無疑是提供了這樣的素材,吳曉波能夠寫出如此係統的商業書籍,接觸的企業家,搜尋的商業政策資料必然也是浩如煙海,這些對他的商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也不僅僅是把自己當做一個財經作家或者是記者,很早的時候就成立了藍獅子出版社來運作自己的圖書事業,儼然已經是一個企業家的行為,吳曉波比羅振宇要早得多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商人。

藍獅子公司是吳曉波在2002年成立的,這個時候才34歲,也距離《大敗局》出版剛剛2年,藍獅子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原創財經出版機構。

而在2012年,也就是10年以後,羅振宇才開始做羅輯思維自媒體,正式從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也開啟了知識收費的先河,一次性就收費上百萬。羅輯思維不僅名噪一時,後來更是作出了得到這個產品,聚攏了一批知識大佬。

其實得到一定意義上不就是藍獅子嗎?乾的工作都是一樣的,聚攏一批“作者”,輸出系統的知識,一個是用紙質圖書形式呈現,一個是用APP的音頻和文字實現。

2、吳曉波的變現能力更強

從一個人單打獨鬥,到成立一個平臺,然後拉上更多的同行加入,打造更大的平臺,吸引更大的粉絲,最後引進資本,進行上市,實現資本化,這個大概就是他們的路徑,但是真正走通的人很少 ,但是吳曉波走通了,從傳統紙媒轉型新媒體的時候,成立了巴九靈文化公司來運作,這個時間點雖然比羅輯思維要晚2年,但是資本化的速度卻要快很多,今年巴九靈96%的股份被全通教育收購,作價15億元,估值達到20倍的市盈率。

而早在全通教育收購巴九靈之前,上市公司皖新傳媒就已經入股該公司了,研究中國商業20多年的吳曉波,不僅熟悉傳媒運作,更是深諳商業本質和資本運作之道。對於巴九靈的運作一開始就已經鋪好了資本的路徑。


壹號股權


兩位都是新媒體大咖,單就個人觀點而言,吳曉波更有前途。

1、吳曉波個人知名度和實力、影響力遠大於羅振宇。

吳曉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著名的企業家和財經作家《南方人物週刊》中國青年領袖。藍獅子財經創始人,出版多部圖書,成就卓著,包括《大敗局》《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史經濟變革得失》等。他不僅是財經領域青年領袖人物,而且是最具品牌價值的財經作家。

相反,羅振宇則是一個專業的新媒體人,中國傳媒大學的博士。但是,他只是一個純粹的新媒體人,靠脫口秀和知識服務出名。個人實力和影響力遠不如吳曉波。

2、個人所屬公司和成就差異較大。

吳曉波為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法人,其巴九靈旗下有30個公眾號,包括吳曉波頻道,粉絲350萬,還有德科地產頻道,粉絲25萬等。他的每個公眾號估值都有5000萬元,知識付費收入很高。同時,吳曉波頻道通過資本運作和投資將知識付費內容做的很好,淨收入達到7500多萬,社群運營也很厲害,增加了粉絲粘性和無限的流量。

而羅振宇為得到APP和邏輯思維的創始人,並創造了時間的朋友。邏輯思維粉絲差不多1000萬,營收能力也很強。但是羅振宇有販賣焦慮的傾向,很多理論和思想華而不實、沒有實際價值,其實對社會壓力過大的青年人來說有誤導價值走向的危害。

所以,總的來說,吳曉波變現能力和對社會的價值更大。


個人職場經驗見解,歡迎一起探討;更多職場和新媒體運營知識歡迎關注本人。


借你來往


一個是老牌的財經媒體人,另一個是新銳的知識電商教父。目前看起來吳曉波的知識變現能力更強,且更加持久,下面具體分析一下:

羅輯思維強勢崛起

大多數人瞭解知識付費這個事情,可能都是從《羅輯思維》開始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羅振宇是知識付費的開創者。用一個比較時髦的說法,羅振宇是這個行業的“教父”。作為一個媒體人,羅振宇非常瞭解觀眾的需求,也非常懂得包裝自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無論幹什麼,一定要把我這張胖臉露出去”。知識付費這個事情,羅振宇做得很順,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從音頻到視頻,從“羅輯思維”到“時間的朋友”,每一次都是羅振宇本人得脫口秀,每一次都成功得吸引到了用戶和媒體的注意力,並且把“羅輯思維”和他本人的知名度推向了新高。

《羅輯思維》系列脫口秀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總播放量超過10億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羅振宇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5年12月,羅振宇推出了付費訂閱的內容平臺“得到”,開始嘗試和探索“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從簡單的賣書商升級成為“知識服務運營商”。2017年開始,《羅輯思維》節目由視頻形態改為音頻,並且全面轉移至“得到”App。根據多家媒體的報道,騰訊領投了羅輯思維新一輪9.6億元的融資,投後估值大約在100億。從股權結構來看,羅振宇的股權比例超過了30%。如果羅輯思維的整體估值在100億,那麼羅振宇所持有的股份價值就是30億,真的是賺翻了!從媒體人到創業者,羅振宇的這次轉型非常成功,並且是名列雙收!

作為羅輯思維的主講人,也是最重要的IP,羅振宇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投資機構對羅輯思維的認同,更多也來自於對羅振宇本人的認同。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羅振宇是以知識為名的“教主”。所以很多的投資機構都看到了羅輯思維的價值,比如說騰訊。對於騰訊而言,佈局泛文娛勢在必行,羅輯思維是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吳曉波頻道可能會笑到最後

“激盪三十年”系列圖書是吳曉波的成名作,在自媒體時代,吳曉波也沒有閒著。特別是羅振宇的巨大成功,激勵者一大批媒體人,目前做的很成功的還有吳曉波頻道。跟羅輯思維一樣,吳曉波建立了自己的頻道,發展了讀書會,還做了跨年演講。2017年初,“吳曉波頻道”的運營公司正式對外宣佈完成A輪1.6億元融資,投後估值20億元。作為公司的主要股東和重要IP,吳曉波本人的身價暴漲。根據媒體的報道,吳曉波的個人財富已超過10億。2019年4月,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擬收購吳曉波頻道所屬公司巴九靈傳媒96%股份的交易,吳曉波的個人身價繼續增長。

作為成名多年且一直活躍在一線的財經作家,吳曉波本身就是頭頂光環的大“網紅”。特別是《騰訊傳》的發售,網絡再次掀起“吳曉波熱潮”。很多對騰訊感興趣的年輕人,也把目光關注到吳曉波身上,吳曉波再次火了一把。作為最熱門的財經自媒體平臺,“吳曉波頻道”目前已擁有超過200萬微信粉絲,已經成為頭部的財經IP了。2016年底,在《遇見2016》的演講中,吳曉波在給大家講述了“網紅經濟”和“知識付費”,再次教育了市場。並且吳曉波不光是說,還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知識付費”的價值。在2016年7月8日,“吳曉波頻道”正式上線收費音頻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5個月的時間裡面,就賣出了超過是十萬份。按照每份180元的價格,單是這個音頻產品的收入就超過了1800萬元。

做互聯網的朋友都知道,願意付費的用戶才是忠實的用戶。很多人口頭支持你,但沒有行動來支持,其實就靠不住的。吳曉波通過這個音頻產品,不僅獲得了近兩千萬的收入,而且還收穫了一批忠實用戶,真是可喜可賀!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這只是吳曉波收入的一小塊,還有跨年演講,以及電商方面的收入等等。吳曉波頻道的商業化價值巨大,難怪會得到資本的大力支持。


光榮與夢想1987


吳曉波和羅振宇,誰的變現能力更強,其實這個要分階段來看,雖然兩人同是知識付費的收割者,但他們的路徑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吳曉波和羅振宇的比較都有所不同。

比如,2013 年 8 月,《羅輯思維》視頻播放量超過3000 萬,積累了 50 萬微信粉絲的羅輯思維在公眾號發起了“史上最無理的會員招募”活動,在沒有透漏任何會員權益的條件下,募集 5000名會費 200 元的發起會員和 500 名會費1200 元的鐵桿會員,期限為兩年,5500 個會員名額在 6 個小時內售罄。


與此同時,吳曉波在幹什麼呢?他還沒開始做《吳曉波頻道》,直到2014 年 5 月 4 號,吳曉波才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眾號上發出了第一篇專欄文章《騎在新世界的背上》。儘管入局比羅振宇晚,但這並不妨礙他日後與老羅競爭。

比如電商銷售方面,吳曉波收穫頗豐,但羅振宇的社群電商就有些不盡如人意。2015 年 6 月吳曉波上線了 5000 瓶吳酒,每套定價999 元,在 33 小時裡售罄;10月,巴九靈上線了“美好的店”,在電商業務上開始著力推進,同時發起的賀年版吳酒預定活動,3 天收到22000 多瓶訂單;2016 年 3 月 23日,團隊發起的眾籌認領楊梅樹活動,又吸引了 947 位用戶參與。

而羅振宇從大米、月餅等各種產品的銷售試驗,最後落回到圖書上,2015 年一年,羅輯思維微信店鋪的 60種圖書銷售額突破了1 億,但趨勢很明顯,電商收入並沒有隨著圖書數量增長而增長。2016年初,一個半月的營業額剛剛達到240 萬。

後來就到了知識付費時代,以目前的結果看,羅振宇幾經質疑,已有人設崩塌的趨向,同時得到的經營不如以往,而相反,吳曉波將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的股權出售給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看似是成功套現,準備離場了。

總而言之,吳曉波和羅振宇都是內容變現的頂級收割者。


歪道道


個人覺得吳曉波這種知識輸出變現模式維持不了多久了,關注吳曉波蠻長時間了,從激盪三十年之後,他個人在學術研究上就停滯不前了,可以說是在不停的後退,心思都在搞項目,搞投資,做商業變現上面了,作為靠著知識觀點作為大IP人設的吳曉波,已經失去了繼續前行的最為重要的核心基礎,學術能力。最近幾年的跨年演講,可以說是沒什麼亮點,有些地方簡直都是災難性的表演,各種矯揉造作的賣弄風騷,真是不敢直視。

羅振宇更加是這樣,沒有焦慮製造焦慮也要上,咪蒙前車之鑑現在羅胖也安淡很多,在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大風氣下面,羅振宇所謂的知識收費對於整個社會沒有什麼推動作用,反而會有負面效果。

接下去會是真正有學識的工匠,學者的時代,因為經歷,所有接地氣,觸人心,提升整個社會向上的力量。



盧說鄉情


感覺羅振宇是販賣焦慮。

知識經濟,說白了,有點像直銷,你買回去他的課自己到底吸收了多少?

你有沒有聽?你有沒有聽完?每個人經歷和學識不一樣,吸收程度也不一樣。況且課程和實踐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有次許知遠電視採訪羅振宇,“你就那麼認可知識經濟給人帶來的價值嗎?”羅振宇的回答也是不肯定的,他也不知道未來能走多遠,他也是有疑惑的,那一刻他在電視裡的表情是對知識經濟的價值並不完全確認。

吳曉波每年都要走訪幾十個城市,出差一百多天,到第一線的“炮火聲”中親自走訪,寫出來的書更有針對性、更真實、案例更血淋淋,更有參考價值和意義!

本人更相信吳曉波在財經行業20多年深耕的功底,羅振宇只是商業模式的勝出,你在得到上買的東西你真正吸收了多少呢?你真正有效轉化到工作和生活中多少呢?你學了得到的知識你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多少呢?


靜定如常


二人堪稱是中國自媒體界的兩位大神,合稱“胖羅瘦吳”。

吳曉波從紙媒開始進入自媒體行業。之前新華社杭州分社記者的身份與資源為他日後的自媒體事業打下來紮實的基礎。成名作《大敗局》,被稱為“MBA反教材案列”。書中講述了16位企業家可歌可泣的創業史和他的企業的興衰史,值得後人借鑑與深思。《激盪三十年》是吳曉波老師的又一力作。以往的商業財經類書籍或膚淺或晦澀,吳老師另闢蹊徑,讓財經書籍好看易懂又不失深度。書中的一些人或事物都是吳曉波做記者是親身採訪過與經歷過的。本書才用了寫小說般的敘事方式,詩歌般的語言,很適合年輕一代閱讀。從《激盪十年》開始吳曉波從紙媒漸漸轉移到了視頻這塊陣地,依然玩的有聲有色。吳曉波也許不是中國最好最學術的財經作家,但一定是財經作家裡最善經營的那一類。

羅振宇原本是央視主持人,後轉戰自媒體,從視頻媒體起步。打造了《邏輯思維》,開啟了知識付費新潮流。並打造出了移動音視頻APP得到。可謂是自媒體人中少有的有產品的人。此外,羅老師還投資了一些自媒體人,如文案女王胡辛束等等。

二人知識變現能力都很強,都很有影響力,不必分分出誰更強。只是有一點,不要把知識當成保健品販賣!


笨小孩5622


如果你搜索羅振宇近期新聞,或者羅輯思維近期新聞,甚至於得到APP的近期新聞,你會發現這個之前一直受到追捧的新媒體大佬似乎被冷落了。

而吳曉波和他的吳曉波財經頻道,則烘托起了“巴九零”這個名詞,引起輿論一陣熱議。

這個對比其實也是我們在衡量知識變現能力時容易忽略掉的——知識變現能力的強大應該同時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賺很多錢,二是賺錢能力夠持久。

第一,說一下賺錢多少這件事。

相比吳曉波,羅輯更像是乘勢而起的幸運者,新媒體的春風到來時,羅輯以他對平臺規則的洞悉以及人性的洞悉,很快就成為微信公眾平臺上炙手可熱的大V,同時知乎等經營社區的成立,為羅輯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形象塑造方面的無心幫助。

羅輯思維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收節節攀升,17年甚至超過了一億,並且社會有了羅輯思維即將上市的傳聞,那時候大概是羅輯最風光的日子之一。

後來他還花1200萬投資了當時全網最火的papi醬。(當然,後來羅輯又撤回了投資)

而吳曉波那時候的知名度可以說僅限於財經圈,他的知識當時還沒有開始變現,至少沒有搭上自媒體平臺,讓自己的知識在大眾傳播圈裡變現。

直到今日頭條逐漸躍居資訊類APP第一名,吳曉波強悍的變現能力才開始出現,並且因為頭條屬於開放平臺,其傳播力可以反向影響吳曉波在其他平臺上的數據,並且吳曉波在多年前確實已經有所佈局,在公眾號領域也擁有一批粉絲雖少但質量極佳的大號。

可以說吳曉波更像厚積薄發,而羅振宇則比較像一鳴驚人,缺乏後勁。

所以顯而易見,吳曉波於2018年已經超過羅振宇,在之後,羅振宇恐怕更無法再超越回去。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第二,賺錢的持久能力。

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環境裡,一個人驟得富貴這種事情並不新鮮,但能持久富貴就更見能耐。比如說咪蒙,變現能力可以說媲美羅振宇,甚至咪蒙也曾傳出上市傳聞,然而頃刻間大廈倒塌,曾經的微信公眾平臺頂部大V一夜之間煙消雲散,連個毛都不剩。

跟賺錢持久能力相關的,對新媒體行業來說,其實就是價值觀,和底蘊。

價值觀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比較感性,然而咪蒙也好,羅振宇也好,他們的公號其實都繞不開價值觀取向問題,這裡容易出錯誤,比如說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表達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這裡面絕對會存在偏差,而只要有偏差,就會出問題。然而最怕的是他們後來本末倒置,為了獲得更大的關注度而去製造價值觀衝突。

這種衝突會引發社會問題,而這是更高層面所忌諱的。

對羅輯思維來說,他很難避免這樣的價值觀衝突。

然而吳曉波的內容卻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價值觀衝突,因為財經評論大部分描述的是客觀的東西,即便他的人物傳記或者企業史,也大都客觀。他不去碰觸人們的價值觀,自然就不會引發其他的問題。

所以這方面來說,吳曉波更安全。

而從底蘊來說,其實很難比較,如果用著書立傳來說,吳曉波絕對比羅振宇厲害,我有幸拜讀過吳老師的中國企業史叢書(《浩蕩兩千年》、《跌蕩一百年》、《激盪三十年》等),我一直以為是埋頭於案牘、穿行於歷史中的老者所寫,直到後來才明白是個青年學者,由衷佩服。

但或許羅振宇也有其獨到之處,只是恰好沒有寫作天賦。底蘊這東西很難說,看了一輩子書的人和走了很遠的路的人,很難說誰底蘊更深。

不過常讀書,一直學習,確實可以讓人走得更坦蕩。

所以從這點來說,我傾向於認為吳曉波賺錢能力更持久,並且他不僅僅作為自媒體人,他還作為一名理財高手和企業家。

最後,想說羅振宇最近似乎從公眾視野消失了一樣,新聞中也有指出羅振宇販賣焦慮的內容,不知道這是不是又一個公眾號巨頭衰落前的平靜,或者是他低下頭反思的蟄伏之期。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自媒體有這樣的標杆人物在,或倒下或崛起,都能讓整個行業更加有序健康地發展。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