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个官迷吗?

窗外的白杨


说起李白的求官之路,就不得不提及在盛唐时代风靡一时的“干谒”。所谓“干谒”指的是文人士子们为寻求入仕门径而向当朝达官贵人或者有名望的人呈送书信、进献诗文赋作,以求得他们赏识援引,擢拔重用的一种手段。

就形式而言,这种入仕途径并没有好坏之分,比卖官鬻爵高级多了,但“干谒”在文人士子严重是一种不太光彩的行为,毕竟就途径而言,不太那么光明正大。


“干谒”之举虽然不是始于唐代,但在盛唐却大为风行。那时候相当一部分的诗人们都有过这样的行为和经历,李白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人们读书,诗词歌赋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入仕的敲门砖,毕竟古代文艺界,创作文艺作品没有什么收入,不能发家致富,加上当时的价值观,读书不仅代表的社会地位,也是提升政治地位的基础,读书与做官,是相连接的。

盛唐时期的科举还不完善,入仕的途径依然以达官贵人、豪门世家推荐为主流。寒门士子们想要入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干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看起来是那么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

李白是天资聪颖且又追求个体独立、自由人格的浪漫主义诗人,从小就读书不倦。但凡书读得多的人,读得好的人,难免不会想着再政治上有所作为,很多时候,入仕做官代表的是实现社会价值最好的途径。作为一个文名在外的大诗人,李白同样具有“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按道理在盛唐时代,科举也算是一条不错的入仕路线,只是起点不高,成就也不太高。(对于寒门子弟而言)而李白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走科举的路子,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才华,完全可以效仿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等人的做法,游说人主,遍干诸侯,谈王说霸,从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不得不说干谒确实是一条比科举更快,效果也更好的路子,只要自身有才干,找到个影响力足够大的干谒对象,或许真能达到一飞冲天的效果。

本来李白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不屈己,不干人”的狂生,但就是这样一个骄傲的人,却为了做官,不惜厚着脸皮去曲意逢迎,干谒权贵。在岷山的时候,他干谒过广汉太守,在成都的时候,他干谒过益州长史;在蜀中,他干谒过渝州长史;在安州,他干谒过都督马会正,长史李京之等;在襄阳,他干谒过荆州长史韩朝宗。

同时,李白还奔赴东都洛阳,向玄宗进献《明堂赋》,干谒过玉真公主和秘书监贺知章等等,真的可谓是“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李白的目的不言自明,就是想着通过这些王公巨卿的举荐、援引而引起玄宗皇帝的重视乃至重用,实现自己直取卿相的目标。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李白频繁在王侯公卿勉强陈述自己超卓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多次表白自己求仕的心迹,他那“怀经济之才 ,抗巢由之节 ,文可以变风俗 ,学可以究 天人”的才华并未引起他们的足够注意和欣赏。

虽然通过干谒,最后在玉真公主的引荐下,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授官供奉翰林,实现了直步青云的梦想,然而好梦不长,因为玄宗不太欣赏他的“王霸大略”,故不委他为卿相,只把他当作倡优和文学弄臣来看待。对此,李白大失所望,三年后便愤然辞京还山了。

李白是一个十分骄傲的人,但是在他前半生求官的道路上,却一度孜孜以求地把姿态放到最低“干谒”显贵,由此可见其做官的心态是多么的急迫。然而就跟他选择干谒这一捷径一样,李白的政治思想,或者说他的政治才华大话远多于实干,注定他并不能脚踏实地从事实做起。或许,一个人在一定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后,都难免以为自己才华无双.......

李白的好基友杜甫也曾经走上过干谒之路......


文话史


长安城有这么一个人,他元年(701年)出生与古剑南道绵州,字太白,号诗仙。

而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李白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这些标签是如今的人们为李白在诗词歌赋中所下的注解。

而在现实生活中,李白的人生却尽显跌宕起伏。其中《将进酒》《蜀道难》等诗词更是体现出了其郁郁不得志的人生。

作为被贺知章破格提拔进入翰林院的李白,很早便体现了其诗人的豪放性格。而这种性格在官场上,自然处处碰壁。

于是,李白在长安城的故事远没有他的诗歌精彩。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白相作为一个官迷。更多的仍旧是希望在自己的世界中活的逍遥自在。

也正因如此,李白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优美诗词,而不是在史书上被丰功伟绩的记上一笔。

所以,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来总结李白的一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历史那些趣人趣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大诗人,给人们的印象是高傲不屈,轻蔑权贵的品格,被世人称赞。

然而,李白一生几乎一直在攀附权贵,渴望走向仕途。从青年时期开始,李白就走访四川的官员,或是有京城来蜀地的官员。得到益州长吏苏廷页的赏识。后来,自己躲进岷山隐居。被广汉太守慕名看望后名声在外。

李白二十五岁时,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能引荐给皇帝。却是失望而归,他自己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十年后,李白到了长安,寄居在玉真公主的别馆,拜见了宰相张说的儿子驸马张土自,期望自己能“攀龙见明主”,然而也没有结果。只有失望的离开京城。这期间愤慨中写下了《蜀道难》《行路难》等名篇。

李白失望中又选择了隐居生活。却结交一些与皇室有关系的道士。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道士吴均的引荐,李白被召入京!李白一下高兴至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会被重用。果然,见了皇帝,被供奉翰林。这一年多时间里,李白风光之及,有“七宝床赐食”,“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等韵事传说。那些曾讥笑他的人很多邀他吃饭喝酒。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写了许多献媚王公大臣的诗歌。

好景总是不长,李白没有被皇帝当做治世的人才重用,充其量也就是个会写诗的文化人,或者是艺人一样,娱乐一阵后,就被驱离京城了。李白很委屈,他写了那么多的赞扬皇室的诗歌,甚至把皇帝比作太阳,把自己比作阿谀献媚的精卫鸟,也无济于事,

李白含泪离开了京城,此时已是四十四岁了。775年,李白曾执笔代替宣城太守向权倾朝野的杨国忠上书,多有言词卑微。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永王李嶙召唤,一心想实现人生抱负,重新创业,不料李嶙被平叛了。李白被判流放夜郎。李白本想效忠皇室,却站错了队伍。

李白被御史中丞宋若思解脱,要不然是死刑。被大赦时已走到了白帝城。李白随宋若思到武昌幕府协理文案,却又以宋的名义上书朝廷,希望能有京官来坐。向宰相张镐投诗,希望能踏上士宦之途。761年,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出征东南。六十一岁的他,自动向朝廷要求打算投军,可惜由于有病半路不能回家,只好在当涂靠从叔县令李阳冰,不久就病死在那个小县城了。

李白一生想走向仕途做官,追求功名,这或许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统一思想。李白一生没有功成名就,但是他的诗里面透漏出的超然个性,却与他渴求功名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看到的多是诗人李白,他的傲岸与风流,让后人仰慕。我们看不到的是文人李白,他凡人一样的庸俗!


路遥lgy


李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诗仙、酒仙。

纵观李白的一生,命运多舛,曲折坎坷。他失败而狂他胸怀大志想当官,但是他却不适合当官,也许和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关,也许和研墨脱靴有关。

他通过贺知章的推荐终于被破格面试录取进了翰林院,但是他进去后才发现和他的理想不一样,他想参政,为国家出谋划策,他想驰骋沙场为国家建功立业,他毛遂自荐说出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唐玄宗并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呢?也许和他恃才而狂,傲视权贵有关,有一天胡人使者送来一封无人能看懂的国书,而刚好李白能看懂,于是唐玄宗把在酒馆喝酒并且喝醉了的李白叫来了,你说让你翻译你就翻译呗,偏偏开启了作死模式让杨国中给他磨墨,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因此李白被这俩人记恨上了,得罪了这俩红人,于是这俩人动不动就说他的坏话,唐玄宗对他爱答不理,所以李白饱受排挤,于是李白被“赐金放还”

他结束了三年的官场生涯,李白满怀愤懑于是他这下了《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他的有人在他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宴为他践行时所做,这个时候他内心不甘寂寞,苦闷。这首诗充分显示了官场的黑暗,这李白壮志未酬内心的苦闷,他羡慕姜子牙遇上了明主,但是他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自己也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表达出李白的倔强自信对自己理想追求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后来已经是花甲之年的李白,觉定从军,但是又被定性为叛军,被上面给灭了,满怀大志的李白不但没有为国杀敌,反而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被判了死刑,后来被人相救刚好有赶上大赦天下,从获自由之身,又过了两年李白驾鹤西去,有人说他是喝醉酒水中捞月而死,也有人说李白是病死。至于是捞月还是病死,就不得而知了。

与其说李白是个官迷不如说他是胸怀天下想为天下人做事,但是他没有靠山,并且他傲视权贵,恃才傲物,因此只能处处碰壁。


小戚七27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用直率的语言告诉我们,他在等待时机,渴望一举成名天下知,实现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起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图大愿。李白背叛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个人信条,先是自我拔高地自荐,转而采用吹捧的方式巴结权贵,以求举荐。如用贬义性词语评价:他是典型的官迷。”

李白官迷之说根据何在?翻阅李白著述,在《与韩荆州书》一文当中,似有上文所说的自我拔高与吹捧巴结之嫌。再看李白一生当中,四处奔波,上下求索,低过头、弯过腰、入过狱,在跌了“赐金放还”的跟头之后,还错误地上了永王的战船,险些丢了性命,不能不说李白在创造了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文化财富的同时,也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谋求进取,以求兼济天下。然而,仅以一篇《与韩荆州书》就贬李白为官迷,似有不妥。

官迷者,官迷心窍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官迷为一心想作官的人。李白如果官迷心窍,一心想作官,一生当中何得写下万余首诗文,仅传与今人的就有1 050首,这无可争辩地证明李白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天才。就是这篇为人所垢的《与韩荆州书》,也被当做脍炙人口、受人喜爱的文章选入了《古文观止》这部书。今读《与韩荆州书》,仍不失为一篇绝好的求职信,极佳的自荐书。以李白之才之志,投书自荐,无可厚非,何错之有?孔子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诸葛亮也唱过,“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至于卧薪尝胆的勾践和受辱胯下的韩信,不也都是在一种进取精神的推动下,不避险、不计嫌地一往无前吗?

现如今,很多级别的领导岗位都要通过报名申请考试竞争上岗,这已成为例行之举,能说参与者都是官迷吗?依我看,该批该贬的,不是敢于竞争以求进取者,而是那些存非分之想、谋不义之爵的真正的官迷。换句话说,可恨的,是行贿买官者;可恶的,是投机钻营者;可怕的,是志大才疏者;可悲的,是怨天尤人者。做一个好官,起码要知荣辱,明进退,少私心,不计较。要相信是非成败自然会有公论,进退荣辱任由后人评说。“省吾心”时扪心自问但求与心无愧;退休后回首往事唯愿无憾人生。该进取时积极向上,绝不存非分之想,绝不做违心违规之事;该离去时当识时务,绝不能心有不甘,绝不再驽马恋栈 豆。

孔子说:“尽人事,听天命。”这话应该包含了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两方面的因素。所以,要做好官先要修身做好人,还要看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二者不可缺也。否则,迷有何用,迷又何益。


安徽最美艺考生


《自由体诗》

——(论李白确实无有当官之才)

想当官又当不成,无谋无略一狂生。

只会几句荒唐话,满朝笑看他死人。

——)注解,死人,这里指,不灵通,蠢,笨,傻。

——)不要以为李白很聪明,实际上,李白在很多方面都是很蠢,很傻,很笨的。



如若天风


想当官,但是又不想被限制啊,因为生性就是一个洒脱,狂傲的人


不哭天使瑶薹


不是,以诗仙的境界当官是他实现大道的捷径。更说明李白的大气魄!


三皇五帝神圣事


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想当官,评李白那么大的才华。怎可能喝酒无度那?!!


手机用户唅笑


不是,是个诗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