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國粹京劇:手繪絕美旦角頭飾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銀錠頭面

銅製鍍銀色,泡呈半圓形球體狀。又名『銀泡頭面』。因簡潔素雅,多用於青衣行當所飾的貧女,表示生活貧苦。戴銀錠頭面的角色,改變頭飾組合後,又能塑造個性化的多種藝術頭型。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水鑽頭面

用高級玻璃仿製鑽石, 稱為水鑽, 戲曲旦角用水鑽頭面,取其晶瑩閃爍之華美,以此來襯托角色的年輕漂亮,並象徵性格的開朗活潑。包大頭的由青衣、花衫、花旦、武旦、刀馬旦等行當所飾少女、少婦或中、青年婦女均可用水鑽頭面。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點翠頭面

用珍稀的翠鳥羽毛,點翠割毛,粘貼於按圖案『立粉』的金屬底板上製成,色澤豔麗。『點翠』的工藝要求很高。因羽毛名貴且工藝性強,故多用於后妃、貴婦,以象徵其身份之高貴。因翠鳥得之不易,又被禁止捕捉,故現在多以湖藍色綢子代之。另外,富家新嫁娘,一般在用點翠(點綢)頭面時,加用紅絨花,並又以鳳挑為美飾。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抓髻頭

大發上端之髮髻呈扇面形,用紅毛線(或紅絲線)纏繞(寬度約三十釐米)此頭型多用於花旦所飾少女,如《拾玉鐲》中小家碧玉之孫玉姣;《遊園驚夢》中丫環春香。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旗裝頭

專與旗裝相配套的藝術頭型,簡稱『旗裝頭』。源於清代滿族(旗人)女性妝飾。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間的民間小戲。後經過藝術加工,專用於傳統劇中『番邦』中的貴婦和中年婦女。主要樣式有兩種:大兩把頭和旗頭墊子, 另有小兩把頭, 用於侍女; 旗頭座,用於《蘇武牧羊》之胡阿雲等。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古裝頭

約在1915年前後,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為適應編演『古裝新戲』的需要,改變傳統的大頭髮式,借鑑古代繪畫中仕女高髻髮型,從而創造出了新穎的旦角髮式——古裝頭。梅蘭芳創造的古裝頭及古裝,被譽為在戲曲人物造型領域『開闢了第二傳統』,獲得廣泛應用。而今,新式古裝頭型更趨向於多樣化。

更多精彩圖文講解請閱讀清華社《圖解京劇藝術》。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書名:圖解京劇藝術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8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