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银锭头面

铜制镀银色,泡呈半圆形球体状。又名『银泡头面』。因简洁素雅,多用于青衣行当所饰的贫女,表示生活贫苦。戴银锭头面的角色,改变头饰组合后,又能塑造个性化的多种艺术头型。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水钻头面

用高级玻璃仿制钻石, 称为水钻, 戏曲旦角用水钻头面,取其晶莹闪烁之华美,以此来衬托角色的年轻漂亮,并象征性格的开朗活泼。包大头的由青衣、花衫、花旦、武旦、刀马旦等行当所饰少女、少妇或中、青年妇女均可用水钻头面。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点翠头面

用珍稀的翠鸟羽毛,点翠割毛,粘贴于按图案『立粉』的金属底板上制成,色泽艳丽。『点翠』的工艺要求很高。因羽毛名贵且工艺性强,故多用于后妃、贵妇,以象征其身份之高贵。因翠鸟得之不易,又被禁止捕捉,故现在多以湖蓝色绸子代之。另外,富家新嫁娘,一般在用点翠(点绸)头面时,加用红绒花,并又以凤挑为美饰。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抓髻头

大发上端之发髻呈扇面形,用红毛线(或红丝线)缠绕(宽度约三十厘米)此头型多用于花旦所饰少女,如《拾玉镯》中小家碧玉之孙玉姣;《游园惊梦》中丫环春香。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旗装头

专与旗装相配套的艺术头型,简称『旗装头』。源于清代满族(旗人)女性妆饰。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民间小戏。后经过艺术加工,专用于传统剧中『番邦』中的贵妇和中年妇女。主要样式有两种:大两把头和旗头垫子, 另有小两把头, 用于侍女; 旗头座,用于《苏武牧羊》之胡阿云等。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古装头

约在1915年前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为适应编演『古装新戏』的需要,改变传统的大头发式,借鉴古代绘画中仕女高髻发型,从而创造出了新颖的旦角发式——古装头。梅兰芳创造的古装头及古装,被誉为在戏曲人物造型领域『开辟了第二传统』,获得广泛应用。而今,新式古装头型更趋向于多样化。

更多精彩图文讲解请阅读清华社《图解京剧艺术》。

我眼中的国粹京剧:手绘绝美旦角头饰

书名:图解京剧艺术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8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