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種姓制度,那麼與他相臨的國家有沒有種姓制度,例如孟加拉國、巴基斯坦?

地主家的大少爺


種姓制度是一種曾經廣泛存在於古印度文化區的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等級體系。如今,除了印度之外,在尼泊爾、斯里蘭卡與孟加拉國仍舊還有種姓制度的遺留,在巴基斯坦幾乎消失不見。不過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南亞地區的種姓制度沒有那麼嚴重,而且各地之間的種姓制度都有很多的不同之處。

除印度外南亞地區的種姓制主要有兩個特點:

  • 第一,零星分佈,受影響者並不多;
  • 第二,各地種姓制度變化巨大。


與古希臘一樣,“古印度”向來都只是個地理單元而非單獨的國度,直到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後才將支離的南亞次大陸結合成如今的印度。原本的古印度文化區域幾乎囊括瞭如今的整個南亞次大陸,而種姓制度當年也跟隨著雅利安人的腳步傳播到了南亞各地。

在南亞,除了深受伊斯蘭文明影響的巴基斯坦、馬爾代夫,還有尊奉佛教的不丹,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仍舊還有種姓制度的遺存。如今,種姓制度在尼泊爾相當常見,在孟加拉國也有少數存在,而斯里蘭卡大多數的泰米爾人仍舊遵從著種姓制度。


通常,說到印度的種姓制度簡直是臭名昭著,然而南亞其他地方的種姓制度卻存在感很低,主要還是因為南亞其他地方的種姓制度隨著地域不同發生了很多變化。

在印度,種姓制度的等階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與達利特。而在斯里蘭卡種姓劃分是瓦拉拉、卡拉亞爾、穆庫亞爾與不可接觸者,主要依據土地數量、職業與地區劃分。

雖然斯里蘭卡的印度教徒多是泰米爾人,但信奉佛教的僧加羅人其實也有種姓制度。但是在僧加羅人那裡,原本地位最高的婆羅門已經變成附庸,剎帝利消失,吠舍上升為了最高等級種姓,在斯里蘭卡稱作“瞿維種姓”,也就是農民。原來的首陀羅也沒有了,而是按照職業進行區分,比如裁縫的種姓是漢納利,釀酒師是杜羅伐,洗衣服的是赫納等等。


作為佛教起源地的尼泊爾,超過80%的人都信奉印度教。1962年當時的尼泊爾就廢黜了種姓制,但其影響仍在。不過尼泊爾有個傳統,就是會授予低種姓者高種姓,如今的尼泊爾各種姓間通婚自由界限模糊,而且高種姓人口最多。

在孟加拉,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也還保留著種姓制度,不過剎帝利被維迪耶種姓代替,而迪耶斯特取代了吠舍種姓。主體上孟加拉多信奉伊斯蘭,所以種姓制度在孟加拉影響力非常有限。

種姓制度依附於印度教而存在,而伴隨著時代變遷,原本古代傳到南亞各地的種姓制度,都在當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唯獨在印度仍舊根深蒂固。


澹奕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基於婆羅門教的社會制度,其最高種姓就是婆羅門。婆羅門教現稱印度教。儘管現代印度政府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在印度民間,古老的種姓制度仍根深蒂固。在印度周邊後來接受了其他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地區,都不流行種姓制度,而個別地區民間受印度古老種姓制度影響可能還會有的。


樸人1


種姓制度,是印度宗教所特有。所以除印度外影響不大。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是伊斯蘭教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