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作者 马占顺

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王永新(左)老师与全珈斌先生在涿鹿感恩书院北京工作室门前

前几天,看到全珈斌先生发到朋友圈里的"胡同里的握手"一组照片,心情很是感动。

那是全珈斌先生在东四四条的胡同里,在他那挂着"涿鹿感恩园书院北京工作室"里与老朋友、军旅书法家——王永新老师的握手。

说起来,全珈斌先生与王永新的交情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虽然王永新老师还穿军装,而全珈斌先生早已脱掉军装,一个是上校军衔,一个是农民企业家,干的事业不同、分属行当不同,但他们的志向是一样的,都是在为社会积极地做着贡献,在自己干的行当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永新老师听说老朋友全珈斌先生,在东四这蕴涵着老北京深厚文化传统的胡同里,办起了自己的感恩园书院北京工作室,那天就忙里偷闲光顾了这里。

他们见面爽朗的笑声、兴奋地聊天声,回荡在四周都布满字画、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的工作室里。难怪会在这胡同里发生了"握手"的一幕!

说起全珈斌先生,他五十出头,高大魁梧的身材,一看就是习武出身,肩大腰粗,显示出他当年在北京当兵的个性,应该是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现在只是退出了部队,忙于奔波,昔日的一身肌肉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年龄的增加,在他的身上有些夸显,但也毫不改变他习武的气质和兵家出身的英俊。

这些年,他在北京积极响应政府艰苦创业的号召,手里攒了些钱,但是他把挣得的钱用于社会,用于公益。

——在他那有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浓厚传统文化的家乡——桑干河畔的涿鹿县下葫芦村开设了"感恩书院",感恩书院于2017年主办了与罗马尼亚文化交流活动,罗马尼亚的客人第一次光临到这里。他一下子就让这流淌了数年美丽的桑干河畔的下葫芦村大显风光,让孕育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涿鹿走向了世界。

去年,他第一次资助中国盲人协会文学联谊会,在这感恩山脚下的下葫芦村举办"感恩杯"高级研究班。让中国盲人顶级作家聚首,共同畅叙涿鹿的美丽;吟诵"感恩山"的情怀!老山前线一级战斗英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史光柱,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滕伟民,张骥良和李东辉等盲人作家光临。

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感恩山上盛开的杏花

十多年前,全珈斌先生掏出自己的腰包,还主动承包这默默无闻的,沉睡了若干年的"半亩梁"山坡。那时候,他带领着全氏家族男女老少齐奋战,在这"半亩梁"的山坡上,开荒植树。一个个的挖坑、一棵棵的植树、一桶桶的浇水。如今时光荏苒,那荒凉的"半亩梁"的山坡上,在春季早已是山花烂漫;在夏天山顶上又是绿树成荫;在浪漫的秋季又是金光灿灿、火炬红红;只有在寒冷的冬季里,山上的树木和草儿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现在,这"半亩梁"早已被全珈斌先生及家族用十几年的汗水,改变了面貌,也已被新的"感恩山"所代替。

而 王永新老师,这些年也投身于公益事业。担任北京散仙书苑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创新网艺术总监、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理事等职。

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王永新老师创作的《苍龙出海》

在书法领域,他首创的《苍龙出海》独具一格,荣获国家版权专利,别称"苍龙圣手"。

王永新老师致力追寻本宗二王书风。书风纯正守道,用笔洒脱明快,构思睿智奇思。作品神韵内敛,内涵丰富,观之劲健祥瑞。大气磅礴,凸显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风韵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王永新老师的作品

王永新老师多次参加荣宝斋、雁栖湖、中华世纪坛、美国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国内外书画大展。其中书法作品《龙行天下福运来》,在美国洛杉矶全球艺术大展中获国际金奖。被有关部门授予"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使者""中华艺坛名家"等荣誉称号。

2017年,王永新老师应邀参加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一带一路一国瓷",走向世界的国礼艺术大师项目,被授予"一带一路一国瓷,走向世界的国礼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王永新老师的作品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授予"大国巨匠——国礼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

看着王永新老师的荣誉,我感到他用手中的笔,他用自己的情,进行的艺术创作,在不断地为中国争光。

所以,看到全珈斌先生的"胡同里的握手"那组照片,真是让我感到他们这二位。一位是在"胸怀祖国",而另一位恰恰是"放眼世界"了!

胡同里的握手   ——全珈斌先生文化梦之五

全珈斌先生(左)和王永新老师

全珈斌先生和王永新老师二人都有着这样骄人的业绩,能不让人佩服、能不让人羡慕、能不让人赞扬吗?

2019年4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