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苦心經營從5000元做到3500億,不給兒子傳外人,比李嘉誠還強

如今的慈善不僅是影響投資的一部分,也是家族財富傳承的標配。在2017年7月25日的“慈善基金會捐贈儀式”上,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宣佈了總額60億元的家族慈善計劃,包括了市值約40億元的股權捐贈和20億元現金捐贈兩個部分。

昨日,美的集團再登頂深市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當天收盤價為54.44元,總市值達到3535.62億元,成為財富世界500強中唯一一家中國家電企業,淨資產收益率達到8.5%,與華為、騰訊、吉利和萬科一起,成為中國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上榜公司。2017年10月12日,何享健、何劍鋒父子以1150億元位列《胡潤百富榜》第八名。

(如果您對企業管理有興趣、想了解,請私信作者“工具包”三個字,便可獲取《企業管理工具包》一份)

40年苦心經營從5000元做到3500億,不給兒子傳外人,比李嘉誠還強

何享健一手創辦的美的比他兒子何劍鋒只小一歲,但他將全部心血和汗水都留在了美的,他用40多年的苦心經營把美的從5000元規模帶進營收過千億的國際級企業行列。更可貴的是,他將一手建立的千億企業交給一個外姓人而非自己的兒子。

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團宣佈,公司創始人何享健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職業經理人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擔任集團董事長。在他徹底放權後,其管理團隊和治理架構後依然有效促成美的集團的持續成長。這樣的魄力是連李嘉誠也無法超越的了的。

小學畢業,5000元起家

何享健於1942年出生在廣東順德。自小學畢業後,他務過農、進過工廠,後來成了北滘鎮的街道幹部。1968年5月,他和23位居民集資5000元,創辦了生產藥用玻璃瓶和塑料蓋的“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何享健擔任組長。

後來廠子又轉產發電機的小配件等,何享健就揹著這些小玩意走南闖北找市場,培養了異常靈敏的市場嗅覺。1980年開始製造風扇,進入家電行業,因為電風扇需求巨大,美的的年營收一躍達到300多萬,淨利潤超過40萬,成為市場的龍頭老大。

40年苦心經營從5000元做到3500億,不給兒子傳外人,比李嘉誠還強

1985年美的成立空調設備廠,從全國各地招募人才, 籌備新業務。1992年毅然推動美的進行股份制改造,並於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原有的組織架構問題重重,並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1997年。何享健推動事業部制改造,將美的送入了發展快車道。2000年,美的營收達到105億元,是1997年的5倍以上。

3500億企業拱手讓人

何享健認為,只要把激勵機制、分權機制和問責機制建立好了,自然就會有優秀的人才來幫你管理。1999年,他在全集團範圍內推行員工持股制,促使產權和分配機制改革,使員工和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實行股權激勵之後,員工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何享健將公司的發展與職業團隊的成長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充分信任職業經理人,也會給予職業經理人符合制度的最高獎賞;如今的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就是最好的例子。

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和合夥人制度之後,美的進入高速穩步發展時期。2014年,美的集團營收規模達1400多億元,淨利潤120億元,均為歷史最好水平。何享健獨子、美的集團“少東家” 何劍鋒,雖沒有接棒父親的事業,卻一直立志於慈善事業,他與父親減持美的,豪捐60億做慈善。

40年苦心經營從5000元做到3500億,不給兒子傳外人,比李嘉誠還強

何享健的經營秘訣

對於何享健讓位給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方法,何享健說到:“很多企業的沒落和家族式管理、傳承製度脫不開關係,家族式企業對於美的而言弊遠大於利。”他的經營理念是:股東與經營層要契約經營、利益共享;企業與員工要互利雙贏、共同成長;企業與合作伙伴要互利互惠、攜手前進;企業與社會要恪守商道、承擔責任。

從員工持股計劃中可以看出,何享健有很高的眼界格局。他懂得用人之道,用高薪、股權激勵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他告誡現在的創業者們:“一定要打開格局,要懂得讓利。要捨得讓利。這句話是真理,多讓點利益給合作商和團隊,會有更多人願意和你合作,但是很多創業者想不明白這一點,把錢都攥在自己手裡,眼前是多賺了點,但企業註定做不大。”

其實,現在很多創業者也想給團隊分錢,想做股權激勵,但是苦於找不到方法,甚至之前分錢不當帶來一系列問題。作者從業管理諮詢9年,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企業問題。如果您在企業經營、員工管理上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諮詢作者,為你提供招人留人、團隊激勵、合夥人制度建設等問題的解決方案,相信定會幫到你!點擊作者頭像且私信回覆“工具包”,即可獲得《企業管理工具包》(包含:企業管理八大經;中高層激勵工具:股權激勵模型、合夥人協議等;基層激勵:八大提成制度、績效、晉升、員工價值觀評價系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