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封劉恆為代王?

許都青年


劉邦一生共有八子,其中最著名的三位:呂后生的劉盈立為太子,寵妾戚夫人生的劉如意封為趙王、薄姬生的劉恆封為代王;


其實在西漢初年分封的諸侯國中,趙國、代國相鄰,且地區特色、政治地位以及發展歷程極其相似,故常被人們冠以“趙代”之稱,劉如意也曾受封過代王,不過劉如意與劉恆的代王之路完全不同,一個是空掛王銜,一個是以命相搏,可以說劉邦完全是靠著喜惡,決定了兒子們的前程。

代國位於漢朝北部邊境,毗鄰匈奴,匈奴強悍,時常侵擾代地百姓,以致國無寧日。

劉邦建立漢朝後,將驍勇善戰的韓王韓信(縱橫註釋:此韓信乃是戰國時期韓襄王之後,並非漢初三傑的韓信,故稱韓王韓信以示區分)派去代地戍邊,劉邦此舉原因有二:其一韓王韓信封地本是潁川,四周都比鄰戰略重地,劉邦要提防他,其二韓王韓信驍勇善戰,劉邦想用他抵禦匈奴,守護北疆,可是不久後韓王韓信就叛漢投奔匈奴。

之後劉邦任命自己的嫡親兄長劉喜封國戍邊,次年匈奴入侵,劉喜害怕跑回了洛陽,任誰說都不肯回到代國。

劉邦無奈,封劉如意為代王,劉邦素來喜愛戚夫人,視劉如意如掌心寶,根本不捨得愛子年幼,遠涉千里,去兇險的代國做代王,便將劉如意留在洛陽,由國相張蒼代理政事,陳豨總覽軍政,可是不久後陳豨也造反了。

代國幾次兵變,劉邦開始反思制度問題,代郡位於常山之北,由趙國從南邊管理它,鞭長莫及,便將代郡、定襄、太原等地劃入代國,趙代各理朝政,相互獨立,劉如意為趙王,劉恆為代王。

為何會選擇劉恆為代王呢?

《漢書》高帝本紀有載: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遠,數有胡寇,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為雲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王、相國、通侯、吏二千石,擇可主為代王者。”燕王綰、相國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恆賢知溫良,請以為代王,都晉陽。”大赦天下。

“賢知溫良”是官方給出的答案,可是代國兇險之地,久經沙場的韓王韓信、陳豨都經不住匈奴的侵擾,賢知溫良的劉恆豈不是羊入虎口?

其實劉邦又何嘗不知,只是他不在乎,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劉氏子孫替自己鎮守邊疆,而劉恆恰好到了分封的年紀,且其母薄姬並不受劉邦喜愛,劉恆也是不受重視的孩子,若是能守住邊疆,大家都好,若是出了事,自己也不心疼。(可能在劉邦眼裡,只有劉如意才是親兒子)

按照常理,劉邦健在,薄姬應該留在洛陽,可是薄姬卻以代王年幼為由,跟著劉恆去了代國,遠離帝疏後悍的皇宮,也躲過了一場清算,得以自保。

在蟄居代國的日子裡,薄姬與劉恆母子,謹小慎微,做低伏小,擺出一副與世無爭的姿態,韜光養晦,靜待時機,終於在呂雉死後,走入朝堂,開啟文景之治的新篇章!


史論縱橫


劉邦大力剷除異姓王,先柔術後戰爭,韓王成被項羽殺死後,韓王信代為韓王,建漢後劉邦倒也如約,卻以韓地重要為由,把韓王信的韓國遷到太原周圍原代地立國,地近邊境匈奴不時侵擾,韓王信只得聯同匈奴叛漢,劉邦親征,韓王信王黃等人敗走,劉邦就把二哥劉仲立為代王。第二年匈奴又來侵邊,劉仲跑回洛陽再也不回去了。無奈,劉邦只得封兒子劉如意為代王,卻心疼兒子,不讓他赴任,讓國相張蒼打理大政。又派陳豨總攬趙地代地軍事,不久陳豨又反,劉邦率軍平定,趙代之地屢出叛亂,劉邦感嘆說,代郡地處常山的北面,趙國卻從山南來控制它,鞭長莫及啊。把代郡、雁門、定襄、太原都劃歸代國,封四子劉恆鎮守。


代國處於大敵眼前,遊牧民族匈奴在忙時便從事畜牧,閒時便南下搶掠打秋風,漢朝北地苦不堪言,後來雖與匈奴定下和親之策,但匈奴是鬆散部落,並不嚴格遵守約定,邊境戰爭從沒斷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住在代地的危險可知,原先劉邦封趙王如意為代王,卻因私情不讓他赴任只掛空名,後來有機會就改為趙王。而劉恆母親薄姬,不比戚夫人受寵,劉邦也只見過幾次,見兒子受封外放,就自請與兒同到代地上任,劉邦也不多想,同意了,這一去倒因禍得福。


劉邦封劉恆為代王,是他騰籠換鳥戰略中的一環,擊敗項羽後,敵我矛盾已變成內部矛盾,諸位異姓王尾大不掉成為漢王朝的大患。劉邦借鑑周朝分封八百年,秦朝郡縣制才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做了折衷,實行郡國並行,郡縣直屬中央朝廷管轄,邊境各封國卻要自己人來管才放心,所以邊殺功臣邊安排至親補上。代地處漢匈交界,易動難安,必須有信得過的人鎮守,不然與匈奴勾結亂事又起,恰好,劉恆正到分封年齡,母子存在感不強,論血緣能服眾,自己也能放手。這也是劉恆不受寵愛的表現。(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讓劉恆當代王,可能有另一個深藏的原因,秦末漢初名相士許負見到薄姬時,認為她能生下天子,魏豹得知後就把薄姬收入後宮打算應天意,誰知還未有兒子就被劉邦搶了,薄姬雖沒入後宮,卻無緣得劉邦寵幸,幸得有二位朋友趙子兒和管夫人,三人交好,約定苟富貴莫相忘,二人得到劉邦寵幸,便有意無意提起薄姬,故意在劉邦面前講她的趣事,這樣,薄姬才進入劉邦幕帳,生下劉恆。其時趙子兒和管夫人提起的趣事,不排除就是許負相面的傳說,而劉邦未必沒有順應天意的用心在內。如果這樣,封劉恆出鎮代地就可理解為:王者不死,百鍊成鋼。盡人力以順天意。


南方鵬


大家還記得戚夫人的那個孩子,劉如意分的是什麼王,趙王。

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這個代王,代表的是哪個地區,其實這一點我們可以去參考一下戰國的歷史,當時趙國的邯鄲被秦國給攻破,此時此刻趙王的孩子從邯鄲城逃了出來,跑到了北方的代地,地方其實是屬於趙國的一塊兒土地偏北方,所以這個孩子也就被稱代王。

總體來講,這個地區它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屬於北方啊,而且還是苦寒之地,所以把孩子分到這塊兒土地上是不明智的,也並不體現自己懂得仁慈。

可是,趙如意就在這個地方做趙王啊,而且也是自己的孩子,兩個孩子靠得比較近一點,也是可以互相照顧。

同時對於劉邦來講,這個劉恆說句實話,並沒有太多的情緒在裡面,本身薄姬和劉邦之間就是一夜情,有了一夜情以後才有這個孩子,劉邦對這孩子雖然是做父親,但是事實上也沒太多情緒,她和薄姬之間的感情,還不如和呂后之間的感情來的好。

代王首先第一點,實力比較弱,實力比較弱是建立在國家相對於貧乏的土地之上,這樣的話可以減少這個孩子以後為了處理國家朝政是會費大量心。

另一個方面,對於當時的大漢王朝來講,其實北方地區並不太平,比如說劉邦快死的時候,派樊噲去討伐燕王,就是因為燕王要謀反,在自己最心疼的小兒子前面放一塊兒擋箭牌,這是每一代的漢王都會做的事情。你比如說漢文帝將自己的位置傳給漢景帝以後,就讓自己的最小的兒子在梁國,結果七王之亂,猛攻的地區就是梁國。


漩渦鳴人yy


劉邦為什麼封劉恆為代王?漢朝建立後,劉邦的兒子們還小,劉肥封為齊王,他不是嫡出的兒子,因為行大卻佔據著偌大的齊地。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封在偏遠閉塞的代地(今平遙)。

一.劉邦在平息了陳豨的叛亂後(實際上陳豨是一個非常賢能至善的人)展望此地必須有自家人來鎮守治理,皇子中劉恆就成了代地代王的恰當人選,趙王劉如意年小、呂后的兒子劉盈那是皇苗太子,劉恆封為代王應該說劉邦與呂雉其意見是一致的。

二.劉恆的母親薄姬不但長的漂亮,而且大富大貴,著名的女相師許負給薄姬看相,就看出了她將來將有貴子臨世,貴到貴不可言的天子境地,那還了的,劉邦聽聞此言便臨幸了她,以此有了劉恆,薄姬母子的隻言片語真正的是天意啊。

三.劉邦建立漢朝後最讓他煩亂的事就是立太子的事,他認為劉盈懦弱,不類他,他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類我,呂后那兒過不去。他把劉恆封在偏遠的代地是否有此考量,讓他遠離政治漩渦的京城,風暴過後還有皇苗的存在?當然這是後話,哪有那麼久遠的先見之明啊,至於說到許負古之往來那就是神!


楊柳青青春之聲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鎮壓了陳郗叛亂後,同年就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在之前各個異姓王的領土上,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於以同姓王控制漢初異姓王甚至戰國以來各國貴族的領地和族群,而在劉恆之前,已有長子劉肥為齊王,控制著當年韓信以及戰國齊國貴族的地盤,是眾諸侯國中地盤最大,勢力最強的國家。


本來代王之位是由三子劉如意來繼承的,但是因為劉邦實在太過疼愛這個兒子的,所以把他改封為趙王,另派了不太受寵的四子劉恆為代王,執掌代地。劉恆的生母薄姬其實是個苦命人,先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死了就入了劉邦後宮,可因為各種原因,入宮一年多了連劉邦一面都沒有見過,而劉恆之所以能出生完全就是劉邦的一時心軟,聽到另外幾個美人討論薄姬的命苦之後過意不去,當夜就臨幸了薄姬,也就這一次,薄姬就懷上了劉恆。

劉恆被封到代地當時來看是不幸的,但後來卻是十分幸運,從領地來看,代國比不上齊國,而且處於北方苦寒之地,從王位來看,雖說自古趙代不分家,但是趙王明顯比代王要高出幾個級別,從寵愛來看,劉邦是因為捨不得三子劉如意,才派了劉恆去代地,而把劉如意留在自己身邊。劉邦對這個自己一夜情而產生的兒子劉恆,其實並沒有過多的愛護和教導。劉恆的溫和,不與人爭先等優秀品質完全是出於他母親薄姬的教誨。

不過也是因為薄姬,劉恆母子處處忍讓,事事小心,在呂后干政,呂氏叛亂的情況下,弱小的代地卻能保持這一方靜土,相反,受寵的趙王如意被毒殺,強大的齊王劉肥獻郡自保,甚至連後來的皇帝劉盈也處處受制於呂后,死時年僅二十四歲,而劉恆以代王身份入繼大統,恰恰也是因為國危需長者,母親性仁善兩個方面,這對劉恆乃至於西漢近兩百年的江山來說確實是十分幸運的。


狐史首丘


劉邦削番的手法是,每削一個異姓王,就封一個同姓王,這樣下去異姓王就解決了,都成了同姓王,而且,這樣會給異姓王僥倖心理,覺得劉邦不是削番,

漢五年(前202面)先以造反的名義殺了臧荼,然後封盧綰為燕王,後殺盧綰,馬上讓兒子劉建做了燕王。

然後抓了楚王韓信,漢六年(前201年),將貶為淮陰侯,封自己的弟弟劉交為楚王。

再是趙王張敖,劉邦朋友張角的兒子,也是劉邦的女婿。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廢了張敖,立劉如意為趙王。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在親征平定代地陳豨的叛亂後,就立八歲的劉恆為代王。

同年,找理由滅了梁王彭越,然後封自己的兒子劉恢為梁王。


南朝四百八十寺


劉邦是在楚漢之爭時殺了魏豹,作為其妾劉邦臨幸薄姬,之後劉邦稱帝粉黛無數忘了薄姬,一曰與薄姬交好的二女談話被劉邦聽見,談當年三人約定,誰將來風光不忘另二人,二人邊說邊笑。劉邦憐憫薄姬,後見。薄姬說夢龍入懷,劉邦說讓我幫你完成心願吧!後薄姬生子,少見劉邦。後其子劉恆被封為代王,與其母入居偏遠代地。

劉恆之名應該是劉邦起的,從恆久的名字,到封為代王,有傳宗接代,代代相傳之意。劉邦是足智多謀,有遠見之人,如果史料記載真實,薄姬從劉邦後來召幸即有心為之,即其生子,已有此心。呂后之子懦弱,戚妃之子小。呂后專權,世事無常,劉邦又不能殺呂后背上無義罵名。他死後禍亂生,內心隱秘寄希望於不受人注目的代地,子劉恆。薄姬之姓是劉邦順應天意,薄待。不親近反而長久。


圃香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以楚漢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看完《漢劉邦》、《楚漢傳奇》、《漢武大帝》後,我還擼了一遍《大風歌》。

在電視劇《大風歌》中,劉恆並不太受兄弟們的喜歡,他騎馬不如三哥劉如意,力氣不如起地劉長,母親薄姬在後宮中又不受寵,等到劉邦分封諸子時,他竟然被分到又偏又遠的代地,而他的哥兄弟們,撈到手裡的封地,都遠遠強過他,尤其是皇長子的齊地和皇三子的趙地。

就為這,劉恆委屈過,痛哭過,但最後他還是記住了他母親的教導,不爭不搶,做好分內事,把代地打理得井井有條,並在呂后過世後的權力鬥爭中撿到皇帝的寶座。

那麼,為什麼劉恆被封到又偏又遠的代地呢?劉恆被封到代地的原因是他得不到劉邦的喜歡嗎?

其實,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中,都沒有劉邦不喜歡劉恆的記載,我們也不能因為劉恆的母親見到劉邦的次數少就認為劉邦不喜歡劉恆。

劉恆之所以只得到又偏又遠的代地,一是因為劉邦太喜歡三子劉如意,二是因為當時能給劉恆的封地只有代地罷了。

之所以要在這裡提到劉邦的三子劉如意,是因為在《漢書·高帝紀》中記載,代地原本是給韓王信的,韓王信叛變後,漢軍收復了代地,把代地給了劉邦的二哥劉仲,劉仲在代王位子上面對匈奴的進攻,雖沒叛變,但卻棄國,劉仲棄國過,代地就給了劉邦的三子劉如意。

如果不是因為劉邦偏袒劉如意,按照劉邦封賞兄弟子侄的順序,代地就應當一直是劉如意的,如果再有其他異姓諸侯王叛國或造反,下一塊封地或者全部給皇四子劉恆,或者拆分成幾份,分別分給剩下的幾個兒子。

可惜劉邦太過偏袒劉如意了,當更為富饒的趙地被倒出來後,劉邦急急忙忙地把劉如意改封到趙地做趙王,就這樣,代地成了無主之地。

這是發生了漢九年的事。

但在漢九年到漢十一年間,劉邦並沒有把代地封給任何一個子侄,直到代地被陳豨劫掠,劉邦才意識到,代地應當再封個諸侯王了,就這樣,在劉邦下詔選代王后,在諸侯王和群臣的奏請下,劉邦封皇四子為代王,剩下的四個皇子依舊沒撈到任何一塊封地,也未必能撈到封地。

如果時間在漢十一年戛然而止,這之後的歷史發生改變,梁王彭越沒有被誅,淮南王英布沒有造反,燕王盧綰沒有投敵,剩下的四個皇子怕是得不到封地了——除非劉邦劃出中央郡的土地給他們做封地。

如果歷史是朝著我說的這個方向發展,大家就不會說劉恆被封到又偏又遠的代地了,而是說怎麼劉恆就能那麼幸運呢?幸運撈得一地為王呢?

參考資料:《漢書·高帝紀》、《史記·高祖本紀》


遙望燕園


也許他知道將來呂后對他的幾個兒子下手,出於保護,把劉恆送到了偏遠地區的代國做代王,果不其然,劉邦死後,呂后開始了對劉邦的兒子,除了劉盈和劉長外,其他的兒子是大殺特殺,一個沒生,對於這場浩劫,劉恆躲過去了,八年之後,呂后崩逝,有陳平,周勃,灌嬰以及劉氏子孫開始了誅呂行動,這場暴動之後,這些功臣為了平衡,迎接劉恆為帝,史稱漢文帝


平凡的我平靜的心


這是一種中央控制地方的一種手段,古時傳訊和交通都不便,地方發生事務,往往要很久才能通報到中央,所以,劉邦建國後建立了幾個藩國,封了幾個異性王!但是後來異性王實力越來越強,劉邦就不得不考慮要削藩,但是削藩之後,留下的空白總要填補吧,不可能在去封另外一個異性王,這時候就只能在宗室裡面挑人了。而且挑的年紀都不大的,這樣封地上實際做主的就是中央委派的國相了,這樣一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就能達到,不過這後期的隱患很大,比如後來爆發的七國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