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清華計算機本碩博--編程天才“樓教主”的開掛人生

他就是鼎鼎大名“樓教主”--樓天城

保送清華計算機本碩博--編程天才“樓教主”的開掛人生

獲獎情況

2001年11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2002年8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三等獎。

2002年10月,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2002年11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一等獎,浙江賽區第1名。

2003年8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一等獎,入選國家集訓隊。

2003年10月,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2003年11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一等獎。

2004年5月,國家隊選拔賽第一名。

2004年9月,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金牌。

2005年,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總冠軍。

2006年,蟬聯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總冠軍。

2006年,Google全球編程挑戰賽第三名。

2006年,TopCoder算法中國區第一名。

2006年,ACM/ICPC中國賽區各站冠軍。

2007年,帶領清華大學隊在ACM/ICPC全球總決賽中獲得第二名。

2007年,樓天城開發了WalkScript(WalkLan)(Walk腳本),構造了我國GIS軟件的第一個測繪地理信息腳本語言。

2008年11月14日,Google全球編程挑戰賽冠軍。

2008年11月23日,臨時代替受傷的同學參加ACM/ICPC杭州賽區,力壓群雄奪得第一名。

2009年4月21日,再次帶領清華大學隊在ACM-ICPC全球總決賽中獲得第二名,因為罰時,遺憾與冠軍失之交臂。

2009年11月,蟬聯Google全球編程挑戰賽冠軍。

2011年1月,在Facebook舉辦的2011臉書駭客杯世界編程大賽 (Facebook Hacker Cup 2011)獲得第三名。

2012年3月,在Facebook舉辦的2012臉書駭客杯世界編程大賽中再次獲得第三名。

畢業後,樓天城曾在Google總部工作,從事社交網絡和機器學習相關問題的研究。

2015年11月離開Alphabet(谷歌母公司)加入Quora公司。

2016年4月,樓天城加入百度美研,參與無人車的技術研發,成為百度最年輕的T10級員工。

2017年初,樓天城從百度離職,與離職百度的首席架構師彭軍一起創立了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小馬智行(Pony.ai)。


天才什麼模樣?一位採訪過樓天城的記者思量再三後說:“很難形容,但就像所有人高中班級裡幾乎總有的那麼一位,永遠的第一名。”

樓天城,杭州人人稱編程“樓教主”,保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保送清華博士,被百度百科直接冠以 “目前中國公認的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其廣為國內理科生所知的“傳奇”,是他在進高中之前,甚至從未摸過電腦,而高一接觸電腦短短數月後,即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浙江賽區)一等獎。當時網絡盛議:“杭州出牛人,名曰樓天城。”

由臉譜公司主辦的第二屆年度“黑客杯”世界編程大賽在美國加州舉行。經過3個小時的角逐,俄羅斯選手羅曼·安德列夫獲得冠軍,美國選手託麥克·凱扎獲亞軍,來自中國的樓天城名列第三。

而這是樓天城第二次獲該項大賽季軍。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他已得到臉譜公司的聘書。作為中國高校在讀大學生,雖非僅有,卻也罕有。

這名在行內已聲名鵲起的IT人才,反覆強調:他距離“真正的天才”,還很遠。

印象中樓天城的樣子

黑白格子襯衫、運動褲,1米7多,微胖。

表情淡定,略有些嚴肅,很少笑。他的導師姚期智,世界上首位亞裔圖靈獎 (世界計算機領域最高獎項)獲得者。

談吐客氣、謙虛,語速較快但話少,顯然沒有“教主”的霸氣,倒是與人們對博士或“IT男”的印象基本一致:稍顯木訥,不擅溝通。“也許”,是他常常用到的一個詞。也許,這會讓他的表述更為準確。

“一些事不過比別人早幾年做到”

為何自認距離“真正的天才”還很遠?

百度百科上,甚至有“樓天城”的專門介紹——

他是兩年的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冠軍、谷歌編程挑戰賽第三名,是有著“程序設計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中國賽區各站冠軍、全球總決賽第二名,至今在著名的軟件開發網站TopCoder的電腦編程競賽上位居中國區第一名。

而這些並不為行外人熟悉的賽事,環環相扣。通常,全世界最優秀的編程高手,大學期間往往會一邊參加ACM/ICPC,一邊投身TopCoder等網絡競賽。而全球一流的電腦和網絡公司,更是緊緊盯住這些編程競賽的獲獎尖子,一旦發現,立刻下聘。正如,臉譜公司對待樓天城。再如,李開復對待樓天城。

2006年,樓天城在谷歌比賽時認識了時任谷歌中國區總裁的李開復。李開復問他,當年百度程序設計大賽的冠軍是誰?他答:是我!李開復當時吃了一驚,而後離開谷歌、開辦創新工場時找到樓天城,請他擔當創新工場家族成員“技術顧問”。

然而,對於這些戰績,樓天城卻擺擺手:一些事不過比別人早幾年做到,真正的天才應該是最終才能達到的高度。

他說,網上盛傳的編程時他“一人單挑一個隊”,在團隊比賽中不可能發生,即使在訓練中有時刻意如此安排,也算不上榮耀。

走進編程世界,竟是源於他高中解數學題時常常犯的計算錯誤

在初中就展現出數學天賦的他,利用保送高中開學前3個月,自學了全部高中數學課程。當時拿一份滿分150分的高考數學卷,他可以做到120分。但可惜,數學計算,卻是他的弱項。

為不再犯錯,他突發奇想:如果每道題的最後幾步,比如計算面積、兩點間距離這種數學“體力活”,都讓一個很能計算的人幫我完成,不是更合適嗎?正是這種類似編程的思維,讓他在高一計算機興趣小組中找到了實踐者,只不過“這個人”是計算機。

知道怎麼做,顯然比做出結果更重要,“有的題不值得花那麼長時間”。在他看來,編程比賽,完全符合他的思維方式,而且公平,還能磨練堅韌的性格。

計算機要用一年才能算出的題。

高智商,不代表是“真正的天才”

誰是樓天城心目中 “真正的天才”?

是“黑客杯”世界編程大賽的冠亞軍嗎?本月的第二屆“黑客杯”,樓天城認為題目明顯較首屆難,堪稱他參加過的最具有挑戰性的一次比賽,“也許他們就是想刁難選手”。

不過,樓天城只認可,冠亞軍和他相似,是聰明的、高智商的,但並非“真正的天才”。

正解為姚期智。他的導師,世界首位亞裔圖靈獎獲得者。

樓天城是清華的一名學生。他如今所在的,是清華赫赫有名的“姚班”——姚期智於2005年創辦的“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姚班”致力於培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學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競爭力的領跑國際的拔尖創新計算機科學人才。這是清華大學對本科教育改革的一次嘗試。從本科第三年開始,課程與同屆學生完全不一樣——教材出自麻省理工,全英語授課,老師也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注重在課程中把握時代前沿。而將國外許多先進教學理念引入清華的姚期智,親身教授6門課。

讀本科時,樓天城報名參加了“姚班”的入學考試,成為首屆“姚班”30餘名學生之一。“當時上午考數學,下午寫程序。也就是說,既要有數學基礎,也要懂得實踐,這就是姚先生對學生的要求。”

樓天城說,“姚班”學生都很聰明,在數學、計算機方面各有優勢,並且“都特別刻苦。我認為,刻苦和智商可以相互彌補”。在“姚班”求學,稍有鬆懈就很可能跟不上進度。“課程強度大、信息量大。包括我,能完成最低要求已經很不容易。”樓天城說。

如此高的學習強度,人人都是書呆子麼?其實不然。比如樓天城,閒時還是愛踢足球、打德州撲克。

對此大家怎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