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核能是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它的裂變反應能產生很大的能量,可以滿足人類上千年的能源需求。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人類開始有效利用這種新能源。在中國,已建成8個核電站,發電量佔到總量的約4%,是解決當下我國能源危機的主要辦法。

然而,核能第一次被人們利用卻是用於戰爭,那就是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它的威力之大、破壞之強,已完全超越了人們對傳統武器的認知,也不禁使有良知的人們,產生了對人類未來的擔憂。那麼它為什麼要首先用於戰爭呢?背後還有什麼秘密呢?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曼哈頓計劃”裡的中國人。

上個世紀之初,核能成為物理學界一項重大發現。隨著希特勒的上臺,瘋狂的納粹德國開始研發利用核能製造“超級炸彈”,引發了科學界和軍隊的高度關注。為了先於或阻止納粹德國的瘋狂計劃,在羅斯福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啟動了“曼哈頓計劃”。

英國、法國、丹麥等國的物理學家們齊聚華盛頓,科學家的人數甚至超過了一般職員。在以“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領導下開始研發,他們中有12位諾貝爾獎得主,如居里夫人等。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還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女科學家——吳健雄。她是江蘇人,留學美國後,從師於奧本海默並得到了他的賞識和肯定。1944年,在沒有取得該國國籍的情況下,經奧本海默極力推薦,參加了該工程。

她率先把核裂變反應長期停留在理論階段研究,跨入到一個實驗來驗證。說白了就是理論變為實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實驗,它對整個研製過程,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後來,她成為第一位華裔科學院院士。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最嚴格的保密措施。

作為一個舉全國之力進行研發的科研項目,羅斯福賦予該工程有“高於一切的特別優先權”。可以說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整個項目先後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近千名優秀的科學家,耗資25億美元,組織了10萬多人參加了該項目。

當然,它的保密級別也是最高的。他們專門組建安全員隊伍,對每一名科學家進行一對一的監護,家屬們不知道他們的去向,來往信件被嚴格審查,通信地址只寫:陸軍郵政信箱1663號;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基地方圓50公里均有軍隊警戒,儼然就像一個監獄。實驗後的每一份資料和廢棄物都要經過特殊處理,不允許帶離實驗室。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自研發到成功,德國和日本都被矇在鼓裡,就連在華盛頓也只有寥寥幾個人知道詳情。

可有一個人對此十分不屑,他要“以身試法”碰一碰這個“老虎屁股”。他就是時任國會會員的杜魯門,他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小組,以納稅人有權力知道他們的錢是否花得值得為理由質問陸軍部長,而得到的答覆是: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議員先生,我希望你立刻下令停止調查。我不能公開告訴你他們在幹什麼?但我確信知道一些內幕的人,包括羅斯福總統。”

杜魯門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除非是不想要自己的仕途了,這裡面的水太深了,他趕緊將調查組撤回。直到三年後,他就任新一任美國總統,才知道該工程的來龍去脈。他很興奮,有了這個“超級武器”,不僅可以迅速結束戰爭,並且對於戰後重新劃分勢力範圍,都有很大的幫助。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然而,這個“超級武器”不止美國一家有。

當第一顆試爆成功後,杜魯門萬分得意。有了它,美國會撈取數不盡的利益;有了它,就沒有人敢跟美國叫板和討價還價。他甚至想撕毀雅爾塔協定,獨佔日本投降後的所有利益。

可是,當他得意洋洋地在一次秘密會議上宣佈:美軍擁有一種“超級炸彈”,一顆炸平一座城市,三顆就能毀滅一個國家。眾人無不震驚,只有斯大林不動聲色,慢慢地說到: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我希望原子科學能給全世界帶來福音,至於核武器,不能有由一個國家來壟斷……我宣佈,蘇聯很快也要爆炸自己的第一顆‘超級炸彈’了。”

杜魯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震驚萬分。如此嚴格的保密措施,蘇聯人怎麼會知道的?關於這個問題,事後有各種各樣的猜疑和說法:

一是,有人說是美國人奧本海默洩密。他深感“超級武器”對於人類生命價值的肆虐和威脅。一旦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那他一定會有恃無恐、為所欲為,給全世界帶來無法估計的傷害。於是,他懷揣正義感,將有關資料透露給了蘇聯,這個當時唯一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二是英國科學家克勞斯.福克斯間諜案。他在英國讀書時就被蘇聯情報機關招募為間諜。不久,他與其他英國科學家來到華盛頓參與研製計劃,為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1949年被英國逮捕,被當地媒體稱為“最危險的世紀間諜”,並以洩密罪判處14年。

不管怎麼說,“超級武器”沒有掌握在一個國家手裡,形成相互制衡、相互有所顧忌的局面,是人類社會的一大“幸事”,也是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根本保障。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東京投降是遲早的問題,為什麼還要使用原子彈呢?

首先,從很多解密資料證明,早在研製初期,華盛頓方面就要通過一次最真實的實驗,來檢驗核爆炸的真實威力,並且還精心挑選了幾乎沒有被炮火襲擊過的日本城市。也就是說,他們早已決定對島國使用核武器了。

其次,隨著德國的投降,二戰就剩下太平洋戰場了。面對無休止的戰爭,軍人早已厭煩,想盡快結束戰爭;可負隅頑抗的軍國主義分子還在叫囂一億人的“玉碎”計劃,登陸的重大傷亡,使得美軍上下都在尋找一種手段,儘快結束戰爭。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更為重要的是,花費25億美元巨資,幾乎相當於整個二戰美軍的消耗,而國內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實存在。這讓國會一定會對鉅額的軍費產生了質疑和激烈的爭吵。只有使用,才能讓他們閉嘴,“存在感”是一定要刷的。

再說,雖然蘇聯也在趕製“超級武器”,但目前只有美國一家。誰“放了第一槍”,誰就擁有主導世界的主動權,既可以圍攏一些親美派,又可以先發制人,在戰略上站到最高位。

逼日本投降不全是使用原子彈理由;研製計劃嚴格保密,但百密一疏

所以,在日本投原子彈,不是可不可以使用的問題,而是必須使用的問題。雖然這個話題至今還在飽受爭議,但“原子彈下無冤魂”是對好戰的軍國主義分子最好的答案。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和評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