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我總的來說是個偏笨、安靜的人,周圍的喧囂讓我有點失措、茫然。”麥家在新作《非虛構的我》中如是說。這個自稱偏笨的茅盾文學獎得主以善於構建文字迷宮著稱於世,《風聲》《風語》《暗算》《刀尖》都是走腦子的作品,讀者在緊張得透不過氣的同時,大腦還要隨著作者的筆調高速運轉。而對於軍校出身,曾在特情機關任職的麥家來說,這不過是稀鬆平常事。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只有在談起故鄉、父母和內心深處那個少年時,麥家的筆調才會陡然鬆弛下來,變得憂傷、溫暖而內斂。“我不喜歡上學,因為上學對我就意味著受欺辱”,“黑五類”的家庭使得他屢遭白眼,老師在課堂上公然笑話他“頭上戴著兩頂大黑帽”,他的童年因此充滿自卑,清早出門後寧可找個牆角躲起來也不要去上學。這樣笨拙的痛和手足無措的逃避,只有孩子會有。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那麼多老師裡,只有胖胖的王老師待他好,關心他,他逃學,王老師便去家訪,然後一遍遍將他帶回學校,他於是寫下一首笨笨的小詩,說自己心裡有陽光,她就是太陽。或許這就是文學最初萌動的種子。自傳性質的文字要寫得吸引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大多數文章都夾雜了許多不自覺的自戀與矯飾。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好比錢鍾書在《圍城》中寫日記:“因為近來閒著無事,忽然發現了自己,像小孩子對鏡裡的容貌,搖頭側目地看得津津有味。這種精神上的顧影自憐使他寫自傳、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臥種種姿態,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相。這些記載從各個方面,各種事實來證明方遯翁的高人一等。他現在一言一動,同時就想日記裡、言行錄裡如何記法。”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非虛構的我》的可貴之處,在於它的直率和勇敢,剝落掉種種粉飾與虛榮,麥家將自己的身世,經歷,家庭,親人,摯友,好惡,困惑,恐懼一一如實道來,毫不躲閃。他寫家族的衰落,寫父親母親一生的掙扎,寫自己內心的隱秘和私慾,都沉穩客觀,冷靜得像在寫別人,筆觸平實老到,筆下柔情萬端,卻永不肯偏離真相半點。他像個喃喃自語的孩子,要將這幾十年間所見所聞的人間痛楚與溫情和盤托出。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他寫父親,一個農民,為了教導自己勤奮進取,帶著兒子去縣城中學,繞著學校的圍牆一遍又一遍轉圈,煞費苦心地想出一個比喻告誡兒子,“文化就像太陽光,火燒不掉,水淹不掉,政府也沒收不了。”他寫自己高考險勝後,面對眾人流言的盛怒,他寫不告而別的初戀女友,寫與妻子相識相愛的過程,寫母親,也寫普通士兵,寫賣燒豆腐的秋娘,寫曾經給他感動的來自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們。

《非虛構的我》:麥家,剝落粉飾和虛榮,麥家從容地審視自己

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那些靜靜流淌的命運,喚起麥家筆下的熱情,也喚起我們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我們這才想起麥家是一個多麼善於講故事的人。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某種程度上說,麥家這本書就是一種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