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购车缘何暗藏陷阱

本报记者 张永黎

“买车零首付”“新车免费开回家”……这些广告是不是也曾吸引到你?那么,汽车贷款真的有“零首付”吗?

“零首付”购车买来一辆问题车

最近,海东市互助县的魏先生遭遇了一件因为“零首付”购车导致的烦心事。去年3月,他在互助县威远镇某汽车门店购买了一辆价值12.8万元的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当时魏先生向该门店交了1.3万元的意向金,随后又与门店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双方约定月供还车款,每月还款3640元,36期还完。可是魏先生在驾驶新车的过程中发现车辆有喷过漆的痕迹。

事发后,魏先生找该门店反映情况,当时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给了他一张500元的加油卡,并向魏先生承诺,来年公司有新车置换活动,可为魏先生置换一辆新车,魏先生便没有再追究此事。

新车未置换旧车为啥被收走?

今年3月,魏先生前去处理此事,但是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和顺利。

3月17日,该门店工作人员开走了魏先生的车,理由是魏先生逾期未还车贷。对此,魏先生称,明明事先沟通过,工作人员向他承诺在置换新车之前,魏先生可以暂时不用还车贷,因此3月的车贷魏先生未按时缴纳。

魏先生告诉记者,加上去年一年的车贷和此前所交付给对方的1.3万元意向金,他已经向该门店交了5万多元的车款,如今却强行收走了自己的车,等于5万多元打了水漂,对此魏先生表示很不理解。

记者了解到,当时接待魏先生的客户经理已经离职,原门店经理也已经调走。随后记者又电话联系了原门店经理了解情况。该经理告诉记者,当时已经用500元的油卡解决了魏先生的问题。至于为什么收走车,该经理表示自己已经离职,不愿解释。而记者多次联系该店现任经理,都被该门店拒绝。

“零首付”暗藏哪些陷阱?

记者在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国内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都是由银监会批准设立,受到高级别监管,证照也是银监会颁发,而联网公司的证照是由商务部颁发的,属于融资租赁证照。因此,原则上“零首付”购车是在消费者还清贷款前,车并不属于消费者。

根据《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贷款人发放自用车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的80%。也就是说,消费者贷款购车最低首付不得低于20%,“零首付”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这种‘零首付’购车存在诸多法律盲点。通常‘零首付’平台在消费者购车时会签一大堆合同,而消费者因购车心切,十几页的合同甚至都没看就签字了。例如有些车做了抵押,电商平台会要求车主在一两个月之内还清欠款,否则就按每天1%的利息计算,这些都是商家不会和消费者说的,到头来吃亏的只有消费者,因为合同写得很清楚,消费者走法律途径也是徒劳,只能自食苦果。”该业内人士表示。

据该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像花生好车、易鑫、毛豆、大搜车这类汽车电商平台的优势就是审批快、首付低,针对的是没有征信记录的人群。“如果消费者无法承担20%的首付时,就暂时别把购车计划提上日程。如果有些消费者对自己今后的收入很有信心,建议找正规商家,签合同时仔细查阅,发现有不妥之处应立即终止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