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犯罪团伙在扬州仪征被公诉:100万条信息卖出400余万“黄金价”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并不鲜见,这些信息往往被卖出几分钱,甚至更低的“白菜价”,而近日仪征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却把售价卖到了每条4块钱的“黄金价”。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近日记者来到仪征检察院进行了采访。

这个犯罪团伙在扬州仪征被公诉:100万条信息卖出400余万“黄金价”


案 发:“普通”推销电话牵出兜售公民信息大案

2017年6月7日,仪征市公安局接到居民钱某报案,称他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我最近总是接到小额信贷公司的推销电话,他们一上来就直呼我为‘钱先生’,不仅知道我当下急需用钱,还十分了解我需要贷款的数目,所以我怀疑我的信息被泄露了……”钱某说道。

接到报警后,仪征市公安局随即介入。通过侦查,办案民警很快发现,泄露钱某信息的,是一家名为“秒下款”的网站。2017年初,钱某尝试在“秒下款”网站借贷。他按照要求填写了贷款信息却并未贷到款。

而这个“秒下款”网站根本就是“钓鱼网站”,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申请贷款人的个人信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调查,警方将利用“秒下款”网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武某等人抓获。

追 问:信息卖给了谁?为何能卖出高价?

在看守所里,犯罪嫌疑人武某向检察官交代:“我一开始是做网贷的,后来生意不好,就转行做‘流量池’,其实就是在网络上采集客户公民信息,倒卖赚钱。”

据了解,武某等人先后成立四家贷款公司,专门聘请程序员编写和维护虚假贷款网页“秒下款”,同时,他们又招揽了十几名业务员,花钱在网上发广告,以此来骗取贷款人填写申请贷款信息,获取个人信息。

犯罪嫌疑人方某告诉检察官,“要贷款的人点击链接进入‘秒下款’的页面后,需要输入个人的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手机号、微信号、QQ号、芝麻分、贷款金额、地区等,这些信息会直接引流到我们公司的‘流量池’”。“流量池”,就是用来储存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库。

这些信息售价每条4元左右。别人卖的公民信息几分钱一条,他们凭什么能卖出4块钱的高价?

据了解,他们的客户基本都是贷款公司,放贷的利润高,这些人也舍得花高价买信息,另外,他们平台内都是一手实时的网贷数据,精准度高,是放贷公司的精准客户群体,所以售价高。

经查,直到案发,该团伙共出售10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销售额达到400余万元。

近日,仪征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该团伙8人被仪征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其余15人被判处罚金。

亮 剑:检察机关联动多部门治理公民信息泄露

“在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不断显现。拥有个人信息的多少,往往确定市场竞争力的大小。有了这种刚性需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钻空子’,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谋取利润。”仪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宁谈到该案时说。

刘宁认为,在对此犯罪依法打击的同时,检察机关也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检察监督。一方面,提醒公民防范个人信息被泄露,做到自我保护;另一方面,督促容易成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源头的工商、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监管,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必要时,将通过发送《检察建议》,督促建立信息保护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内部管理,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强化监管,实行追责和问责,从源头上杜绝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刘宁说。

通讯员 李星 仪检萱

记者 北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