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民來說,立夏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為什麼?

農友君


對於農民來說,立夏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為什麼?

今天就是立夏時節了,立夏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也是春季和夏季的分解點。從古自今,立夏在農村和農業活動中都非常重要,關於立夏的習俗也很多。立夏前後,正是各種農作物快速生長、收穫和播種的時節,小麥抽穗養花、油菜籽收割、育夏秧,農民這段時間也是非常繁忙的。

對於農民來說,無異於風調雨順是最好的。農村流傳很多諺語,用立夏的天氣預測一年的氣候和收成,準確性還是很高的。今天,指尖三農就用源遠流長的農諺,帶你來看,立夏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1.立夏宜晴不宜雨

立夏時節前後正是小麥揚花時節,根據農諺推斷立夏這天宜晴不宜雨,有“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四月初一是晴天,高山平地任開田"的說法,說的是如果立夏這天是晴天,那麼後續雨水充沛,不僅適宜小麥揚花,後續雨水也有利於小麥灌漿和水稻育苗,所以立夏這天農民都期盼是個晴天。還有“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說法,都是表達的立夏前後宜晴不宜雨的含義。

作為期盼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的農民而言,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點,結合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而成這些諺語,還是非常準確的。但是中國幅員遼闊,這些諺語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地方,有些地方的農諺正好是截然相反的。

2.立夏宜雨不宜晴

正如剛剛所說,還有一些諺語表達了立夏宜雨不宜晴的渴求,比如“立夏日晴,必有旱情;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不下,無水洗耙”,這些諺語的意思就是如果立夏是晴天,後面大多都是乾旱天氣,連耕田洗耙的水都沒有,作為夏季該下雨的時候沒有下雨,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從上面兩組對立的農諺來看,好像下雨不下雨都有可能,實際上這個和時節有關係,因為諺語也有一定的地區性,根據農諺的流傳來源,基本上是南方要晴,北方要雨,所以如果你家在南方,那麼農民希望立夏晴天,利於小麥生長,預示後續雨水充沛;如果你家在北方,那麼農民希望立夏下雨,這樣後續的秧苗種植就有充足的水源。對於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發表你的觀點。


指尖三農


當然是立夏下雨好了,因為農村有“立夏落雨,穀米如雨”的說法的。意思是如果立夏這天下雨,今年的穀子就會如雨一樣大豐收了。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現在容姐就來給你分析分析。

自古以來,在農村就有很多關於種田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多年的農耕經驗得出來的。這些說法,不僅適用於他們的那個年代,對於現如今的我們,也都會是適用的。

如果立夏這天下雨,整個夏季的雨水就會多了起來。古代人們沒有井,不能澆地,要靠天吃飯。如果夏季雨水少,那人們的莊稼就會被汗死不少,收成就會沒有保障。而如果雨水多了,禾苗就會長得旺盛,豐收也就有了希望。

現代社會進步了,人們打了機井,可以灌溉了。可是人們卻還會有希望立夏下雨的,因為這預示著秋糧會大豐收的。因此立夏下雨,也就成了人們的希望。

今天早上在頭條裡看到,很多地方的朋友都說當地在下雨,真替朋友們高興。雖然到路不好走了,雖然農活會停擺了,但是希望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我們,秋糧豐收有了希望。只是還需要人們管理好,該打藥的打藥,該澆水的澆水,不能只是按俗語的說法,靠天吃飯了。

綜上所述,在農村立夏這天是下雨好,立夏下雨,夏季就會雨水充沛,農作物生長是靠雨水的滋潤的,只有風調雨順了,農民才會有好的收成,才會有穀米如雨的場面發生。你們說是嗎?

我是容姐,一個喜歡實話實說的農村女子,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覺得容姐說的有道理,那就來關注 吧!



容姐心語


座標陝西咸陽,我們這昨天就開始下雨了,今天還在下,相信今年的小麥一定能茁壯成長了。

如果說要問立夏這天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作為我們西北人來說,當然是下雨好了,整個4月份就下了一場雨,土地灌溉全靠抽地下水,對於我們這本身小麥價格就低迷得實際情況來講,無疑是成本又增加了許多,灌溉一畝地需要12塊錢,而且只是灌溉一次。而如果立夏下雨的話,當然是幫我們農民節省了一部分費用,也能減少一點收成不好的風險。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過了立夏,我們就會迎來炎熱的夏天了,而且立夏過後就會出現雨水增多的表現,這對於西北莊家人來說,立夏的寓意遠遠不止是一個節氣,而是人們對於莊稼能正常茁壯生長的希望寄託。其實在立夏,我們這有很多關於立夏下雨的俗語,比如“立夏落雨,穀雨如雨”“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等,這些俗語都是寓意著立夏下雨的好處和不下雨的壞處。

當然了以上那些俗語只是相對於雨少的地域來講的。像江南地區,自身氣候特點就是雨水較多,對於那的莊稼人來說,立夏不下雨是比較好的,就像“立夏雨,漲大水”“立夏下雨,九場大水”等這些俗語,都是預示著立夏不要下雨,要不這一年的雨水會增多,使得莊稼容易發生澇災並且雨水增多還會引起蟲災,這對於農村人的收成來說無疑是一個很不好的事情。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都希望立夏不要下雨。

關於立夏,我們這的飲食風俗是吃雞蛋還有吃“立夏面”,今天早晨吃了圓圓滿滿的3個茶葉雞蛋,中午吃的老媽做的手擀“立夏面”,感覺這一天幸福感爆棚,因為今天立夏下雨,所以今天我們這的祈雨儀式取消了,要不可以穿一些祈雨的照片給大家觀賞。

最後祝大家立夏吃美美,喝飽飽,過一個值得回憶的立夏,最後提醒大家,沒吃雞蛋的一定要抓緊去吃哦,因為在我們這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立夏吃一蛋,力氣漲一萬“。


鄉村關中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立夏一般在穀雨後15日,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立夏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這個時候大部分地區暖和,作物生長髮育旺盛,普遍進入農忙時期。

這個問題分幾點說說吧:

1、對於天地間自然萬物來說,下雨是比較好的,植物需要雨水的澆灌,人類生活也需要雨水的滋養,土地經過雨水滋養後,土壤肥沃鬆軟,非常利於農民播種,利於種子生長。下雨也可以淨化空氣。

2、立夏後,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重大。

3、農諺說的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立夏落雨,穀米如雨。因此,立夏日是否降雨,是千百年來農人心坎上的重重牽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芓凌美食


在我國,二十四節氣對指導農民的農業生產具有特別的意義。又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與地球的運轉規律而劃分出來的,因此,在每個節氣日來臨之時,按農民幾千年以來積累的農耕經驗來說,每當這些節氣日來臨之時,應該都有與之相關的天氣變化才是最正常的年份。至於說立夏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還是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待。下面小草就來說說立夏日這天,天氣的四種變化那一種才是最正常的,也可說是最好的。

一、立夏日行春令。立夏前後是連綿的陰雨天氣,就是立夏還在行春令的表現。這樣的天氣對農業的生產是很不好的,按以前農民留下來的經驗來看,是年的糧食成熟期就會推遲,果實難以飽滿,更會造成害蟲成災。我們的農民就有農諺很形象的說到了這樣的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又生疸”。

可見,如果立夏日還是像春季一樣的連綿陰雨也不是好的,說明立夏是姍姍來遲。

二、立夏日行秋令。行秋令的意思就如上面的行春令,就不細說經過了。行秋令天氣的表現是:天氣乾燥、東南風狂刮等,如果立夏日的天氣是這樣,那是年就會草木零落、五穀不豐、果實早成。看來,立夏日行秋令也是不好的。

三、立夏日行冬令。不用說,立夏日的天氣如果還是像冬天一樣寒冷,肯定是不行的了。特別是出現像冰雹一樣的天氣,糧食作物、蔬菜水果都會受災的。

四、立夏日行夏令。就像農民常說的“站要有個站相、座要有個座相”,立夏日如果行的夏令,那肯定是最相配的了。而夏季在我們的印象中,是雨水多、天氣熱。如果立夏日也就是今天,即有下雨,天氣也不冷,那當然是最相符了。

下面來幾句立夏的農諺,大家可從中自行分辨立夏到底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落雨,穀米如雨;立夏前後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

最後,來幾組讓大家昏頭轉向的:立夏旱十天,農民吃飽飯(北方小麥種植區)。立夏雨,漲大水(湘);立夏晴,雨淋淋(贛);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立夏雷,六月旱(湘);立夏不熱,五穀不結。


湘村小之草


地裡種的農作物,其生長除了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量的雨水也是必需的,畢竟農村地裡種的農作物不少,也沒有那麼多的水可以人為的灌溉,只能是盼著下雨滋潤土地,讓農作物生長得更好了,不然旱情嚴重影響農作物豐收的,今天是立夏,這天當然是下雨好了。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立春後地裡陸續的種上各種農作物,最遲也是在穀雨時節那段時間種了,不然錯過時節了;雖說穀雨也是下雨比較多的時節,但是從穀雨時節到現在也有半個月了,這段時間天氣明顯的熱,穀雨前後下雨了,但隨著一天天的大太陽照,地裡早曬得很乾了,是非常需要雨水的。

而不單是穀雨那段時間種的瓜豆生長需要充足的雨水,開春後種的玉米、木薯、花生、甘蔗等農作物進入快速生長、開花結果的季節,也是需要雨水的滋潤的。

就拿我們這裡海邊的農村來說吧,很多人種木薯,而穀雨時節後天晴人們也除草然後追肥了,現在也是木薯快速生長的時期,下雨可以讓根系更好的吸收營養、水分輸送到枝葉促進生長;而像甘蔗,雖然是比較耐旱的,但現在也是甘蔗快速生長的時期,下雨也是利於生長的。

像鄉居小菜自己本身就種菜吃,因為院子裡種菜的地方是去年我才開始種菜的,那土壤土質比較差,保水性差,那時候穀雨前是下雨了,而且下的挺大的,但是穀雨那天天一直晴的,連續晴幾天,那土都板結得很硬了,後面我只能是淋水了,最近也是經常大太陽的很曬,我也是要淋水的,但人為的淋水不夠下場大雨的效果好,之前下大雨過後,那些菜明顯的長得更好,瓜藤、薯藤都明顯的長長好多了。

雖然今天是立夏,但我們這邊並不下雨,天空看著有些陰陰的,而天氣預報說有雨,也不知道是不是下午或者傍晚了才下呢,我是很盼著下雨的;因為人為的淋水,要徹底的澆透要很多水的,而且天晴兩天這樣就幹了。

當然了,立夏下雨是好,但不同的地方是否下雨也不一樣的,若是立夏當天不下的話,一般後面幾天就下的;要是不下,一般是到小滿時節(5月21日)那段時間才下了,因為每一個時節的天氣變化持續2周這樣。


鄉居小菜


拿我老家來講,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武漢,立夏時節一般下雨比較好。

首先,立夏顧名思義為夏天的開始,萬物開始欣欣向榮(氣象學上將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的標誌)。

立夏時節,正是我們當地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充分說明了立夏充足的雨水對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當然過澇也不行,容易導致農作物溼害,若果照料不好會減產甚至無產(這時候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溼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



而且立夏時節,正是油茶冒新芽的時間,一曲“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道出了茶農們的心聲。綿綿細雨,煙霧繚繞,江南水鄉,綠野新茶。


大頭小胡


我的家在內蒙古通遼地區,我們這裡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玉米的播種期在穀雨前後,(大約4月20日左右)。通遼地區的天氣是十年九春旱,為了保墒,我地區在播種前或後要澆一遍春水,這時,大約一星期左右種子的胚根和子葉開始萌動,半月前後,子葉接近地表,這時由於我地區的蒸發量太大,春季基本不降雨,再加上耕地都是鹽鹼地改造的,地表就形成了一層比較硬的乾土殼層,這對子葉的出土是非常不利的,這時種的稍淺的也有落乾的可能,(就是種子周圍沒有多少溼土了),

雖然5月5日前後是立夏,但在氣象學來說,我地仍屬春季,這時如能有一切降雨,即能軟化子葉上面的硬殼,又能給種子補充水分,春雨貴如油的諺語可能就是這麼得來的。


牛倌17


農村的諺語有很多。

比喻說:天干不天干,就望五月(農曆)二十三,那麼五月二十三這天又看什麼呢?當然要看下雨還是不下雨,那到底下雨好還是不下雨好呢,看下面的話就明白了。“大落大田幹,小落小田幹,不落不田幹”。還有說得谷不得谷,就看五月二十六……

那麼立夏是下雨好還是不下雨好呢?當然是要下雨好,有說“立夏不下,犁耙高掛”,還有小滿不滿,忙種不管,都是要下雨為好……


用戶白色康乃馨


人常說:立夏不下,犁耙高掛。主夏不下雨,以後天晴無雨。立夏了,各種農作物都種上了,黃豆紅薯,馬鈴暑。綠豆黑豆,棉花王。豇豆小豆,芝麻香。都需要大量水,我們這個地方(邯鄲東部)年年很少下雨,光靠天是不行的,必需興修水利,才能保證年年大豐收。中國農業大國,民富國強,年年有餘糧。更希望年年立夏雨水滿田滿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