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也需要“幫扶”


為政|扶貧幹部也需要“幫扶”


日前,《新華每日電訊》刊載了題為《問責“脫靶”又“跑偏”,基層扶貧怎麼幹》的報道,披露當前個別地方在扶貧檢查考核中存在問責“脫靶”“跑偏”現象:未及時接聽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被問責處分;扶貧手冊中寫錯兩個標點符號,登上“黑榜”被全縣通報,還被扣一年的績效獎勵;市領導進村檢查扶貧工作,發現一名駐村幹部在看手機,大為光火,給予處分……

脫貧攻堅檢查考核工作中出現這樣的現象,實在讓人大跌眼鏡,這已經與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毫無二致了。難怪一些基層扶貧幹部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對自己從事的扶貧工作苦笑地戲謔為“不幹不作為,少幹慢作為,多幹亂作為”,同時對此深深感嘆“誠惶誠恐、又累又怕”。

說實在的,地方脫貧攻堅戰任務艱鉅,責任重大,牽涉方方面面的問題,面臨形形色色的矛盾。尤其貧困家庭或貧困人口的貧困原因、年齡狀況、健康狀況、思想狀況,都需要扶貧幹部走進貧困人口家門,將底數全面摸清,其工作量不可謂不繁重。勝任這些工作,既需要能力與智慧,又需要足夠的決心與耐力。因為散步出汗在家洗澡沒接聽巡查組手機,因為扶貧手冊弄錯兩個標點,因為工作中看了手機,就受到處罰,體現了部分幹部權力任性,問責簡單粗暴,且嚴重挫傷了扶貧幹部的積極性,與脫貧攻堅戰本身相去甚遠。

竊以為,脫貧攻堅檢查考核的重點應該放在效果上。這必須從對貧困家庭貧困人口在一個時期所發生變化的檢查中得出,從扶貧對象對扶貧幹部的情感態度上得出。如果不把終端效果作為檢查考核重點,而把扶貧幹部對待巡查組及上級領導的態度作為重點,把扶貧工作檔案管理作為重點,即所謂的“痕跡管理”作為重點,那一定會將整個脫貧攻堅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帶偏。一旦出現這樣的後果,脫貧攻堅檢查考核就喪失了嚴肅性,陷入荒誕不經,這無異於給吃苦受累奮戰在一線的基層扶貧幹部潑冷水。這種傾向若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必將影響全國脫貧攻堅任務的進度和成效。


為政|扶貧幹部也需要“幫扶”


其實,扶貧檢查考核中的問責制度或機制,也該呈現足夠的善意和溫情,起碼追責要讓人心服口服,追責要定位在關鍵環節、關鍵問題上。

目前,投身扶貧工作一線的黨員幹部除了扶貧工作,一般還有常規工作要抓、要幹,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是不言而喻的。而扶貧工作遭受像《問責“脫靶”又“跑偏”,基層扶貧怎麼幹》一文中這樣的檢查考核處罰問責,只會讓他們在扶貧工作中無所適從,對貧困家庭貧困人口幫扶的熱情降低,信心動搖。

基於此,從脫貧攻堅戰的全局及階段目標考慮,對扶貧幹部的工作應該著眼於幫扶其做好扶貧攻堅工作上,而不是單純放在吹毛求疵式的問責上。將各地扶貧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傳遞,深入一線共同面對扶貧幹部所面臨的矛盾或問題,高屋建瓴地提出意見和建議,給扶貧幹部工作貼心的、有益的指導,化解扶貧幹部工作中的困擾,才是巡查考核組職責的題中應有之意。一句話說,扶貧幹部也需要“幫扶”,而恰恰是這樣的“幫扶”,才稱得上是扶貧幹部的“及時雨”,且滋潤人心,激發幹勁。

(摘自《組工文萃》201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