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東西,如果不給他,他就會躺地上哭鬧,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周秦帆


這類問題估計是很多家長都有過的經歷吧,但很多時候我們採取的對應方式是是錯誤的,不管是妥協還是生氣打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應付眼前。還會有下一次,下兩次。那更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3件事兒:

1、孩子想要東西

2、我們不給他

3、他躺在地上哭鬧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行為背後孩子的心理活動,他們真的是很機智的。他想要東西,這是他的需求,可是你不願意滿足他的需求。他就用哭鬧的方式,來逼迫你改變主意去滿足他。


基於孩子這樣的想法和需求,再來看一下我們的行為會帶給他的影響和心理活動

如果我們答應了,他就會想,這個辦法真好,可以讓媽媽聽我的話,滿足我的願望。下次再遇到我們不能滿足他的其他事情時,他就會繼續用這個辦法,表現出哭鬧,打滾或者其它我們不喜歡的行為。


如果我們生氣了打他罵他吼他,然後拒絕他。他看到的是什麼?是媽媽在用自己的方式逼迫他去改變他的主意,想讓他不要再要這個東西。媽媽動用了武力,憤怒了。結果我沒實現願望。好吧,這次我輸了,下次是不是得用更激勵的方式去對抗,去和媽媽爭奪權力,改變對方的主動權。我們無意識中就給孩子做了個壞榜樣,陷入了權力爭奪。孩子以後還會這樣,甚至更激勵。


那我們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當然有。我們首先就要把3件事兒分開來看:

孩子想要東西,這是他的需求,這是他的想法,這沒有錯。

我們不給,這是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決定,也沒有錯。

孩子躺在地上哭鬧,是他想出來的讓我們改變主意的辦法。這也沒有錯


我們很難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堅定自己的想法。在孩子哭鬧時,我們可以蹲下來告訴他,媽媽不會把這個東西給你,但是你可以哭,不管你哭多久媽媽都會在這裡等你,陪你著你。然後就讓孩子去哭。不管是權力爭奪還是表現都需要有乙方,如果我們壓根就不參與,那孩子的行為也就失去了意義。他就會想,原來我這招沒有用,我的這個方法時行不通的,是不能讓媽媽改變想法的。他就會去調整自己的行為。而且也不會影響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因為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一直陪著他。但媽媽也是有底線的。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像跳一段雙人舞,要求對方去改變很難,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步伐,當我們改變時,你會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也改變了。這就是影響。我們不用強硬,但我們要堅定。我們愛孩子,但也要給他界限。當我們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家庭原則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再去挑戰,不良的行為就會因此而改變。


小晗晗愛閱讀


我目睹過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跟媽媽發脾氣的全過程。

一般的家長,看到孩子當眾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多半會覺得尷尬,要麼不理他,要麼滿足他,然後會試圖把孩子拎起來拖回家別丟人。

而這位媽媽並不這樣。

她先是蹲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滿地打滾的兒子。等孩子稍微平靜點了,她輕聲地說:“沙坑真的好有趣啊!你還想玩。可是媽媽卻說該回家了,你就生氣了,特別特別生氣。”

這時小男孩點點頭,邊擦眼淚邊委屈地看著媽媽。

“可是媽媽真的有事,我們必須回家了。有時間媽媽還帶你來。下次我們早點來,爭取搶到全套的挖沙工具好不好?”

小男孩聞言兩眼放光:“小桶子、鏟子、耙子、運沙車、沙堡模型都要!”

“那咱們下次可要抓緊時間出門,不能磨蹭嘍!”

“好!”

現在很多媽媽都悟到了,要堅持原則,因為對孩子的無禮要求和撒潑妥協一次,他就會越來越變本加厲,靠這個達到目的。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你認為他是要了不該要的東西,可他不這樣認為啊!所以一定要告訴他不可以的原因,孩子是聽的懂道理的。然後作為安慰,和他商量一個別的替代的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找一個可以滿足的要求轉移孩子注意力,看似多餘,其實很有必要。如果只是一味的堅持原則,告訴他這個你不該要,那個不可以,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總是拒絕我,他之後遇到了心儀合適的東西,就不再願意表達了。這樣,你的原則,雖然使孩子變乖了,但是也抹殺了孩子的天性,以及為自己爭取機會的性格。這種孩子成年以後多半會成為‘爛好人’,既不會表達,也不會拒絕。


芊芊小公舉


我家老大三歲多的時候,在超市要什麼我忘記了,那是三樓,她撒潑躺地上哭了,全超市的人都看啊,嚎的呀,就非要我買,我看她哭了有十分鐘吧,然後我說那回家吧,我不買她不走,後來我帶走了,從超市三樓哭到一樓,回家開了十幾分鍾,到家繼續哭了一個小時,太能哭了……出生以來哭的最兇的一次,一直到不哭才開始講道理,講的時候點頭,過了幾天又忘記了,大概十天這樣,第二次開始,這次我姐在,我姐疼死了,要給買,我堅決沒給買,越鬧越沒有,想要東西好好說話,就不相信教不會了,這次出超市就不哭了,回家又講道理,再有下次超市都不來了,而且約定去超市前想好買什麼,家裡有的不許再買,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這種事情,而且她現在任何事情都先問一下,現在十一歲了,很乖巧,孩子要講道理,也要擺事實,一手甜棗還要有棍棒,有獎勵自然有懲罰


o0哎呀外0o



相信這一幕很多家長都看到或親身經歷過。當孩子和你一起逛商場,孩子執意要自己“心儀”的玩具,家長從需求方面考慮又不肯妥協,就會有這樣的結局。那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樣處理呢?


一、錯誤的做法

強行帶走

帶孩子逛商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發生上面的一幕時,有些家長會強行抱走孩子,有的甚至打孩子兩下或拖走孩子。全然不顧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這樣做孩子可能會妥協,家長認為勝利了。其實孩子是被你的行為所震懾,害怕了,不是不想要了。這樣處理孩子以後的生活中會不斷的和家長對抗,直到隨著孩子長大家長吃不消。

父母妥協

現在的孩子們很聰明,他們會用盡自己的辦法達到他想要的目的。有些家長要面子,在大庭廣眾下,孩子就拼命地哭,看到過往的路人不好意思,你一定會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妥協。最後孩子以勝利告終。這樣的做法會“增強孩子哭鬧打滾的信心”


二、正確的做法

其實我們遇到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想想,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呢?很多家長會說,是孩子無理取鬧或說是孩子想買東西,其實不是 是家長沒有尊重孩子。試想一下,孩子和父母去逛街,孩子看到的是“家長想買什麼東西就掏錢買什麼”但“為什麼我想買什麼,爸媽不是說沒帶錢就是說不買”。孩子的心理極大的不平等,我們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事先約定

每次出門前和孩子約定好:“寶貝,爸爸媽媽帶你逛商場,爸爸需要買××,媽媽需要買××,寶寶需要什麼,除此之外,我們什麼都不能買,可以嗎?”一般孩子回答都是肯定的,如果意見不同,要商量好再出門。

事中提醒

到了商場,孩子看見琳琅滿目的玩具和好吃的,會動搖時,家長要提醒孩子“我們說好了的,不買其他的東西”。你會發現孩子很講道理,只是盯著看,雖然渴望,但還是會同意的。約定好的事情家長也不能動搖。


事後總結

逛完街對孩子的表現要給以肯定“寶寶今天逛街想買的那個東西,我們討論一下要不要下次再買”,孩子子會覺得“媽媽很愛我,重視我。”或“寶寶今天是個說話算話的孩子,下次我們還要這樣愉快的逛街”。這樣正向的引導,相信孩子會告別哭鬧的。


慧寶媽媽說


我女兒我一般是冷處理。有一次她要做什麼不記得了,突然躺在地板上哭鬧。我和老公互相看了一眼,誰都沒動,然後老公跟她說,馬上起來,她不起來,老公就拎著她放臥室床邊去了,然後把門關上,告訴她,繼續哭吧,什麼時候哭夠了喊我們。我倆偷偷的在門縫看,小人不大,趴在床上哭的跟大家閨秀似得哈哈哈哈,我倆都憋不住笑。她在臥室裡抽抽搭搭的哭了一會沒有聲音了,老公問她哭完沒有,哭完就出來吧。出來之後跟她講她這樣是不對的認錯了。我女兒是乖乖的那種,作的時候也不厲害,很好管。我大姑姐家孩子就不行了,她要是想做什麼你不同意她就一直哭到氣都上不來,打她她也不服。所以大姑姐每次都是投降。我也跟她說讓她冷處理她就說她家孩子冷處理不行,只能聽她的。碰上這樣的還是因人而異的。觀察孩子的性格脾氣,什麼方式能夠取悅她就採取什麼方式。


畫顏仙蘿


我閨蜜女兒小月,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兒,但唯獨有個讓人頭疼的缺點,就是想要什麼東西非要要,不給就躺在地上打滾,我閨蜜最怕她打滾哭鬧了,所以都會盡量滿足。

有一次小月和閨密一起來我家,小月看到我家的火龍果盆栽特別喜歡,就非要帶回家去。一則是因為火龍果盆栽有刺很危險不敢給她,二則這盆栽是我婆婆精心培育的,平時我們都不敢動這個盆栽,那天婆婆正好不在家,我又不好輕易拿來送人,所以就拒絕了小月帶盆栽回去的請求。

結果小月一聽被拒絕,就立馬倒地打滾,大哭,閨密嘗試安慰、用其他東西替換補償、恐嚇都沒有效果。我望了望閨密,給她使了個眼色,示意讓我來。閨密就從陽臺退到客廳去看電視去了。

小月驚訝地看到媽媽走了,鬧得更厲害了。我蹲下身,摸了摸小月的頭髮,望著她的眼睛真誠地說:“小月,米米阿姨知道你特別喜歡那個盆栽,因為阿姨拒絕了你的請求,所以你非常難過,你希望你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別人都可以滿足你,對嗎?”

小月雖然頓了頓,想了一下,然後就接著哭了。我接著說:“你難過,你有哭的權利,所以你哭吧,如果你感覺好了,我們再繼續談。”一聽這話,小月哭得更傷心了。“

我會去客廳等你,你感覺好了,就過來找我和媽媽吧。”我說完就離開了。

小月在陽臺哭得很傷心,閨密見狀,又忍不住想去安慰孩子。我拉住她說:“你永遠不可能滿足她所有願望,孩子知道這樣打滾你就會妥協才會用這樣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每次都妥協,她只會一直用這個方法。我現在做的就是告訴她,這個方法行不通。她有哭的權利,我們也有不做她觀眾的權利,也有拒絕她請求的權利。

閨密聽後止住了腳步,我倆繼續坐沙發假裝看電視,聊天,完全不在意小月的哭鬧,雖然閨蜜內心很忐忑,還是控制了不去孩子那兒的衝動。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小月停止了哭聲,自己在沙發後爬開爬去,弄我們的頭髮。然後走到她媽媽面前,閨密一把抱起了孩子,說:“媽媽很愛你,想給你最好的,但並不是所有東西你想要都可以的,知道嗎?當你被拒絕滿足請求時,在地上哭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個方法不怎麼高明。”然後給了孩子一個擁抱

從那次之後,無論孩子怎麼打滾,她都不會妥協,很快,小月地上打滾的行為就終止了。


90後媽媽米米


我有幾次這樣的經歷。第一次是發生在嬰兒用品店裡,當時說好只買奶瓶,不料兒子死活要買玩具車,可是明明家裡已經有一輛一模一樣的了,那時候他大概2歲左右吧。我們堅決不買,他在街上哭得呼天搶地,然後嬰兒店的老闆也配合我們說不做我兒子的生意。



不記得安撫多久了才帶了他回家,自此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沒有再帶他到母嬰用品店或是玩具店,因為後來我學會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有打算給孩子買玩具,那你永遠不要帶他到玩具店。直到他今年4歲了,我因為要給妹妹買東西就嘗試帶他去了一次,結果讓我驚喜他沒有要求買東西,只是站在門前咕嚕了一陣子就跟我走了。




可是最近又發生了一次,在某家居用品店我們答應只買畫筆和畫紙,可是他死活要買一隻小狗和小貓,爸爸甚是心軟,差點就答應了。可是我堅持說,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偶了,絕對不買,而且請求保安叔叔把玩偶收走了。待他心情平靜下來,我主動提出請他吃個雪糕吧,然後跟他說小狗和小貓的爸爸媽媽都在這裡,他不能跟你回家的,如果別人說帶你回家你說可以嗎?兒子想了想就說不可以。



我認為平時在給孩子買東西上一定要有個限度和原則,不能毫無理由就給他買玩具,這樣他不會珍惜玩具,而且玩具太多也難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另外,適當給他講淺顯易懂的道理,我不認為編故事是說慌,只是為了讓他更易接受道理。最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懂事,隨時給你帶來驚喜,加油吧!



大謙與小旻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玩具,總是別人的好!”對很多孩子來說,這才是常態。

即便你的孩子有一輛更大更酷炫的玩具車,但也可能不及小夥伴的那個沒有巴掌大的汽車模型有意思。

孩子對沒見過的物品、新奇的玩具,很容易產生興趣和強烈的佔有慾,這是好奇心在作祟;尤其是當他沒辦法輕易得到時,這種好奇心往往會變得更加濃烈!

行為規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孩子對正確的行為沒有明確認知,那麼,他很容易做出違背成人世界道德觀和規範的事情來,做出類似於“偷”或“搶”的行為。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這種行為稱作“偷”或“搶”,其實也是錯誤的。畢竟,孩子在做這些事時,並沒有複雜、惡劣的動機,他只是出於好奇或喜愛而已。

當家長真正理解這層含義時,也就不會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感到尷尬或羞愧了,這能讓你在處理問題或教育孩子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否則,你很可能因為感到羞愧或尷尬,而過於激烈地指責、呵斥孩子,並錯誤地為孩子的行為定性,使他成為許多人眼中的“壞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繼續這麼做,你至少要在這些方面做出努力:

  • 冷靜對待,切忌大驚小怪。

  • 耐心詢問孩子的感受,瞭解他為何這樣做,以及鼓勵他自己把玩具還給小朋友。


  • 灌輸“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概念,讓孩子逐漸形成行為規範,明白“別人的東西,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

  • 鼓勵孩子嘗試解決問題,比如,讓孩子詢問同伴願不願意把玩具借給他玩,或用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著玩。

  • 當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表揚和獎勵,以強化他的正確行為。

  • 當場面失控,或家長感覺束手無策時,不妨暫時先將孩子帶離現場,讓他冷靜下來。


崔玉濤育學園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

轉身離開,這會傳達給孩子一種錯誤信息:【媽媽拋棄你了】。

通過這種方式即使你在遏制孩子哭鬧獲得玩具的事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這種建立在欺騙孩子的基礎上達到自己目的的行為已經傷害了孩子,造成了他對媽媽的不信任。

另外還有一點,萬一你離開後孩子不買賬也走了,丟了怎麼辦呢?

我也是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通常會採取這種做法:

就是跟孩子一起坐地下,靜靜的看著孩子哭。別忘了保持微笑。等孩子哭累了,抱抱孩子,然後帶孩子回家吃飯。如果孩子哭不累,就等到累為止。商場關門,就坐門外。保安趕人,就坐人行道上。

要讓孩子明白,有很多事是無能為力的,哭不解決問題。媽媽能做的,就只有堅定的和你站在一起。


孩子王育兒顧問


這個問題,可以從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回答。

也許大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面對躺在地上打滾哭鬧的孩子,要一件東西非買不可的孩子……哄也不是,打也不是,究竟如何做更好呢?

通常我們生活裡會存在這樣三類媽媽:


第一類:嬌縱型,孩子一哭一鬧就溺愛,買吧買吧,只要娃開心了就好!

第二類:嚴苛型,說了不買就不買,再哭鬧就上手了。“啪啪啪”就是打,看你還哭。

第三類:溫和堅定型,不吼不罵,會安撫孩子情緒,但是堅持原則不買。


第一類二類就是我們常規媽媽的做法,她們習慣跟著孩子情緒走,要麼哄要麼打,其側重在控制住孩子情緒。第三類就是不嬌縱不懲罰,有效管教孩子的媽媽,她們和善而堅定,先共情先連接,然後再解決問題。

而我就是這樣一個在踐行正面管教方法的媽媽,下面來分享我在遇到這樣情況的做法:媽媽,理解你,也愛你,但是不可以。”

始終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有一次我帶女兒去商場買玩具,她看到了一套超級飛俠的玩具,很喜歡,非要買!可是家裡已經有了一套類似的玩具了,而且她玩了兩天就不喜歡了。我不同意再買,然後她突然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賴著不走了。見我沒有妥協,就開始哭鬧起來,哭的聲音很大,而且使勁的用鞋子擦著地板。

換以前我可能會特別生氣,會直接把她拖走,要是再哭鬧,就說不定就是兩巴掌了。可我當時想到了打罵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也不是最根本的方法。

想到挑戰都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所以我必須冷靜下來。然後開始一步一步實踐正面管教的方法。


首先,共情,認可她的情緒

我蹲下來抱起女兒,把她摟在懷裡。溫和的問她說“寶貝,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女兒肯定的回答“媽媽,我很想要買!”然後繼續問她“媽媽知道你想要,是不是不給你買讓你很傷心……”。在一問一答裡,女兒感受到了媽媽的理解,情緒慢慢平靜下來,沒有繼續哭了。

然後,解釋我不給她買的原因

我問她“你是不是已經有一個樂迪的玩具了?”女兒像是突然想起來了,回答說“嗯,是的,我把它放在了玩具櫃裡了……”。我告訴她,而且我們家裡已經有很多的玩具了,已經夠她玩了,如果再買,我們的玩具櫃就裝不下了。雖然她還是有些戀戀不捨的盯著超級飛俠的套盒。

我繼續安撫她的情緒,仍堅定的告訴她我們不能帶玩具回家。我說“沒關係,你覺得難過可以哭,如果你願意,媽媽願意陪你在這裡呆一會,等你感覺好些了,我們再走,你決定……”。

過了一會,她若有所思的跟我說“媽媽,我決定不買了,不然我的玩具櫃都裝不下了!”然後拉著我的手變得開心的離開。

這讓我明白:管

教孩子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愛他們,懂他們,並善於使用方法。

很多媽媽面對孩子哭鬧就會嚴厲制止“不許哭”,其實這種做法對孩子有害無利的,會扼殺孩子的情緒表達。也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冷漠”,甚至情緒更壞,似乎變得和媽媽對著幹了。

面對拒絕,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擁有,孩子有情緒也屬於正常,而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引導他們正確的情緒表達,而不是一味不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去接納,去理解。在雙方都冷靜的狀態下,再把道理講給他聽,再堅持原則。這種方式的處理,孩子能感受到媽媽對他的陪伴和愛,也能知道媽媽理解了他的難受情緒,所以,只要有足夠耐心的等著他,孩子一定會在這種“溫和而堅定”的做法下,學會情緒平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