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啥有人頻繁改姓?日本的姓氏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開始日本人在接觸中華文化之前是沒有姓氏的,再加上文化發展較晚,可以說相當混亂。比如說日本的初代天皇名字是:神日本磐餘彥尊,他的父親叫彥瀲,兒子叫神渟名川耳尊,所有人看到都是一副疑惑地表情。

隨著接受了隋唐文化的影響,日本開始正式漢化,學習中國禮儀和很多習俗,之後的人名也比較好理解了,比如說織田信長、明智光秀,姓在前名在後。但是其實織田 明智等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是姓,屬於苗字。

日本人為啥有人頻繁改姓?日本的姓氏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日本的姓只有幾個,源、平、藤原、橘被稱為日本的四大姓,幾乎所有古代的著名人物都來自於這四個姓氏。源平都出自天皇,源就是“與朕同源”之義,當時由於皇室人口越來越膨脹,天皇感覺負擔太大,於是給與部分人姓氏以示跟皇族的區別,外放各地。

結果沒想到這些落魄的皇族在地方慢慢掌握了權力,最後反而架空了在京都的天皇一脈,形成了一系列的日本幕府。

藤原氏則來自於天皇對於臣子的此姓,這點中國曆代王朝也經常出現,不足為奇。

日本人為啥有人頻繁改姓?日本的姓氏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之後這些姓氏家族的力量逐漸膨脹,湧現出了源賴朝、平清盛等一系列牛人,互相征伐。但是所有國人看到這個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這幾個姓,天下不亂了套了麼,出門打個招呼一堆人都是同姓,區別起來都很困難。日本人當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各地貴族紛紛使用苗字,例如織田 武田、上杉等,多來自於地名、官職(這點古今中外姓氏都差不多)用以彼此區分。但是在正規場合還是會稱呼姓氏,例如當年中國與日本溝通時會稱平秀吉(豐臣秀吉,其實他確實姓豐臣,但是大明懶得管他)源家康(德川家康)等等。

那麼在古代日本的體系下只有2種人沒有姓氏或者說苗字,一個是天皇,一般都叫X仁,比如明仁、睦仁等。另一種就是底層的人,大部分都叫X助、X衛門等類似於中國的小名。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天皇開眼看世界,感覺日本大部分人都沒姓氏太沒牌面,於是要求全國所有人都必須有姓,結果導致各自奇怪的姓氏層出不窮(我孫子等。。)。

還有一點讓國人非常疑惑地就是為了日本人為啥沒事就改姓?例如前文中說的豐臣秀吉,最開始叫木下藤吉郎,之後叫木下秀吉,在之後叫羽柴秀吉,最後叫豐臣秀吉,而且這些都不是化名或者小名外號,都是正規的名字。這讓人很難理解,但在日本古代確很正常。

例如德川家康,本名松平元康,但是由於德川是源氏中的名門,而在日本只有源氏或者平氏的人才能登上權力的最高峰,所以為了自己的前程和發展也是不要臉的跟古代名門一個苗字了。而其中的家字是家族通字,每代人名字裡面必須帶一個家字,這在中國已經屬於亂了輩分了,但在日本確實孝順的表現。

還有一個戰國名人武田信玄,信玄不是他的名字是他的法號,也就是出家之後的名字,日本佛教盛行(但是佛教徒可以吃肉娶妻生子)經常有人沒事出個家。本名叫武田晴信,信是家族通字,晴是當時的領導幕府將軍足利義晴的名字,賜給了武田信玄,領導給的當然要用啦。

綜上日本的姓名文化可以說深受中國的影響,但是由於其島國環境又自成一派,倒是頗為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