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军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重要的武装力量活跃于二战战场的各个角落,他们以帅气的军服、与众不同的建制成为二战诸多军迷追捧的对象。虽然与德国正式的武装力量国防军相比,党卫军只能算作是纳粹党的“私党”武装,但在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上台之后,这一点就不再是限制党卫军扩充发展的阻碍因素。

在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的不懈努力之下,作为纳粹党的“私党武装”的党卫军从希特勒的“御林军”逐渐演变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与国防军并驾齐驱的中坚力量。整个二战期间武装党卫军的总兵力接近60万人,共筹建45个师,实际建设完成的有38个师。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军“北欧”师师徽

1943年初,鉴于苏德战场越来越不利的局势,希特勒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党卫军第3装甲军,计划由已经在东线战场展露锋芒的第五党卫军维京"装甲掷弹兵师(后期升级装甲师)以及新组建的另一个由外籍志愿者组成的党卫军师(即第十一党卫军掷弹兵师)共同组成。

1943年2月,由挪威团以及丹麦自由兵团的老兵为基干的第十一党卫军步兵师在德国法兰克尼亚组建,该师由非德国籍的日耳曼人组成。维京师“北欧团”前任团长舒尔兹担任该师师长。这是一支完全参照“维京”师打造的党卫军志愿师。

该师成立之初,党卫军全国最高领袖希姆莱将这支新的志愿者师命名为"瓦拉格"师,但在这个名称遭到希特勒的否决。

该师遂放弃原名称改称“日耳曼”志愿师(成员是都是日耳曼人),但是希特勒认为该师的核心力量是丹麦、挪威的“北欧团”老兵,并且该团在过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因此该师最终保留了“北欧”称号,被命名为:第十一党卫军“北欧”志愿师。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1943年8月该师被调往克罗地亚与铁托的游击队交战,在驻防克罗地亚期间该师以与游击队作战作为提升实战经验的手段,在清剿游击队的战斗中,该师表现突出给了当地游击队一定的军事压力。几个月后该师获得装备补充升级为装甲掷弹兵师开赴血腥的东线战场。

1944年1月苏军以第二波罗的海方面军,6个的集团军的兵力(防守德军的4倍),扑向德军奥拉宁鲍姆防线,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的优势兵力集中攻击了德国第9空军野战师守卫的阵地。

在苏军压倒性优势的打击下,第9师伤亡惨重防线被苏军击穿,“北欧”师立刻组织装甲力量反击,挪威团成功挡住了突入防线的苏军的接下来的一系列攻击稳定了正面防线。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但是很快潮水般的苏军坦克军团再次重创了移防防线东南方的空军第9师,并突破了该师防线。“北欧”师无力阻止很快在苏军的穿插下被分割包围。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北欧”师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开始突围,在苏军的疯狂的打击下该师损失严重,部分建制已经不完整。

1944年1月底该师顺利突围至卢加河防线,但苏军很快尾随而来。苏军对防守的“北欧”师发动猛烈攻势,强大的火力优势迫使“北欧”师不得不放弃卢加河防御撤退至纳尔瓦,并在该区域建立新的纳尔瓦防线。在这里该师接到“不许后退一步”的坚守命令,“北欧”师不得不将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全部用在纳尔瓦的防御上。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在3月苏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对“北欧”师的纳尔瓦阵地不断的发动排山倒海式的攻击。在疯狂的炮击之后,苏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对占据城市防线的德军发动强有力的袭击。此时的“北欧”师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补充,该师的战斗力已经超过极限。但是在苏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中,“北欧”师不得不面对一次又一次超出了极限的残酷战斗,一次又一次的将苏军挡在防线之前。经过血战苏军最终放弃从该师防线突破的作战计划转而向西南方的德军防线寻求突破,该师的纳尔瓦防御战终于告一段落。此战该师损失严重,整个师已经没有完整的连级建制。

1944年7月德军后撤至坦伦堡防线,苏军随即对坦伦堡防线发动了第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德军的防线在苏军的潮水般的坦克集团面前风雨飘摇,此时德军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苏德双方在防线前的阵地上殊死搏杀。激烈的战斗持续到8月,“北欧”师的欧洲志愿兵们凭着他们超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守阵地。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9月该师向拉托维亚撤退,为了建立一条合理的防线,该师向优势的苏军发动反击,成功了夺回了战略要点,将德军的防线完成连接。在接下来的激烈战斗都围绕这一战线展开。

10月苏军得到新的补充之后集结强大的力量发动第二次库尔兰会战,企图一口吃掉正面的德军。虽然“北欧”师顽强抵抗拼尽全力防守了阵地,但该师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已经无力继续防守正面阵地。

1945年2月,“北欧”师回到德国休整得到一定的补充并划归新组建的第11装甲集团军序列,执行古德里安制定的"至日计划",但该计划在苏军源源不断的增援下无法达成预先的战略构想被迫撤退。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3月,该师撤至阿尔特丹周围建立了新的防线,在苏军近乎毁灭的打击下,该师与其他德国部队不得不放弃外围防线撤退至阿尔特丹城区作战。但是很快苏军依靠坦克攻入城市,“北欧”师在城内巷战付出了近80%伤亡的极大代价勉强守住了阵地。

19日,该师得到命令撤出阿尔特丹阵地,此时该师能够作战的人员已不足800人(该师满员11300多人)

4月16日“北欧”师得到了部分的人员与装备的补充,进入柏林的东部防线,这里成为了该师的最后战场。

柏林战役中,苏军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突入柏林城区与德军展开残忍的巷战,苏军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推进到目标前方实施近距离直瞄射击,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做法苏军一样不落的照搬过来。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4月27日,“北欧”师残部退入柏林市中心的政府区,在国会大厦、帝国总理府的坚固据点中进行最后的战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柏林德军城防司令部与下令所有守军尽最大努力突围。“北欧”师向西北方向突围,但遭遇到苏军强大火力的拦截,最终只有极少数的“北欧”师官兵成功从柏林市区突围向美军投降,而该师大部分人都与第三帝国一起覆灭于柏林。

在二战时期武装党卫军各作战师当中,“北欧”与“维京”师一样都是日耳曼裔志愿者“拼凑”的军队,二者都是战斗力相当强的部队。“北欧”师经受了东线艰难防御战的考验,参加柏林保卫战并战斗至最后一刻,无论是东线前线还是柏林街头,该师几乎每一战都处在最危险最危急的的地点,如果其他师是“救火队”那么“北欧”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死士团,需要拼尽全力辅以巨大牺牲才能侥幸。

帝国死士:第十一党卫军“北欧”装甲掷弹兵师

很多人熟悉被称为北欧恶魔的“维京”师,而对于“北欧”师知之甚少,这多少因为该师从组建到最后覆亡都处于苏军压倒性的优势打击下,所有经历的战斗最后的结果都是失利结果有很大关系。但不能忽视的是该师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韧的战斗风格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只是该师生不逢时否则一定可以在战场上赢得足够的荣耀。

另外该师与“维京”师一样没有直接反战争行为的指控,是一支干净的外籍志愿军队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