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移動4G+手機,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近日,中國移動發佈公告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調查該集團四家省公司的定製4G+手機銷售的特定銷售行為是否可能構成反競爭行為。

據悉,目前相關調查正在進行。

關於移動4G+手機,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這裡先不討論定製4G+手機銷售是否真的構成反競爭行為,因為調查結果還沒出來,並沒有明確的結論。

這幾天不少言論似乎對中國移動4G+手機涉嫌反競爭事件存在一些錯誤的解讀,這裡聊聊關於移動4G+手機那些事。

01


移動定製4G+手機本質上來說是“合約手機”,從最早的“合約機”開始,通訊運營商與手機生產商合夥定製的手機,運營商會提供一定的補貼,用戶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購買手機,不過使用該手機必須和指定運營商簽約。

這種營銷方式隨著三大移動運營商在移動市場的競爭升級,對於手機這個流量入口越來越看重的情況下,通過補貼手段,和廠商合作,吸引消費者選擇自家服務,已經是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們的常用手段。

近些年,市場競爭的加劇,智能手機迭代速度的加快,除了通過合約機預存話費的辦法來留住用戶,運營商之間也開始轉向補貼+和廠商合作提供差異化版本服務來吸引留住用戶,中國移動的4G+版本就是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的產物。

當然,除了移動,電信和聯通同樣有自己的定製手機,國外運營商也會根據市場需求推出合約定製機。

02


移動4G+手機是否真如傳言所說屬於“閹割手機”?

事實上,移動4G+手機在功能上完全兼容六模全網通,早在兩年前已經全面取消了降低用戶換機成本的3模、5模手機的定製需求,很好地支持全網通手機。

當只有一張卡的時候,與全網通手機完全相同,無差別支持三家運營商的2G/3G/4G網絡。

當同時插兩張號卡時,主卡槽有移動卡的情況下,第二卡槽內,電信、聯通卡4G功能受限,會退回到2G,優選支持移動的高清語音通話、載波聚合、融合通信等創新應用。

根據網上流傳的消息顯示,這次中國移動涉嫌反競爭被調查,主要的焦點就是在第二卡槽的限制。

單單從市場的角度看,這樣的行為並不難理解,移動提供了大量的補貼讓利自有客戶和合作商,自然是要避免拆包、套利、資金流失等行為。

其實,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運營商,這都是很常見的市場策略,哪怕是在反競爭法制非常嚴苛的歐美國家,終端補貼都是運營商用以鞏固自身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可能有些人認為這種爭奪第二卡槽營銷方式過於強勢而讓人“感覺不適”,真正去過移動營業廳裡購買過手機就知道,中國移動營業廳銷售的機型種類很豐富,並不只有4G+全網通手機,也銷售公開版全網通手機。

區別在於,兩個版本的售價以及特色服務不同,4G+版本手機帶有移動對用戶的大量補貼跟一些優惠,比如更實惠的合約套餐,贈送禮品等,公開版的全網通手機沒有補貼。

在銷售時,一般對於這些情況,營業廳也會在辦理的時候告知用戶,讓客戶根據需求自行選擇。

說實話,移動4G+版本的定製手機僅僅是眾多銷售機型的一種,

據目前市場數據統計,移動推出的定製4G+手機佔有的份額非常小,一些批評者口中的“壟斷”產物還真說不上,更像是市場競爭下,一部分消費者需求的選擇。

03


4G+手機版本的推出一方面可以幫助中國移動贏得更多用戶,另一方面,這樣的策略有利於促進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發展。

在4G發展初期,國家繼續把推動TD-SCDMA演進技術TD-LTE的發展重任交給中國移動,在允許其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應用發展歐美主導的LTE FDD技術的情況下,要求中國移動專注發展TD-LTE,確保實現國內4G用戶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目標。

按照國家總體部署,在相關部委的支持下,中國移動繼續推動TD-LTE技術標準發展。在率先開展大規模TD-LTE網絡建設、提高4G覆蓋水平、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的情況下,為儘快推動TD-LTE技術,中國移動借鑑TD-SCDMA手機發展經驗,順應4G業務創新應用需要,在2017年4月開始銷售帶有定製需求的4G+手機,初衷就是為了加速TD-LTE產業發展成熟、擴大TD-LTE用戶規模,提升TD-LTE的國際競爭力,實現TD-LTE在同歐美主導的LTE FDD技術標準競爭中贏得更多話語權。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都不是通信市場發展的阻礙者,而是產業進步的推動者,無論在3G還是4G時代,移動都扛起了國內通信技術發展的大旗。

近兩年來,我們也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在移動通信行業從遠落後國際水平到如今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通信技術也將處於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