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中國經濟新引擎

数字经济:中国经济新引擎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傳統行業互聯網轉型升級……這一串話題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國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聚焦。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報告再對數字經濟著墨,稱“壯大數字經濟”。

現如今,數字經濟對中國既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站在城市的街頭,無論是商店還是路邊攤位,甚至是賣菜的大嬸都可以掃二維碼支付,都能明顯感受到數字浪潮帶來的衝擊。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制度變革,正以數字化的形式發揮作用:異地就醫結算制度已經完成,移動支付越來越普遍,形形色色的O2O帶來了足不出戶的便利……當實體經濟插上數字化的羽翼,當全面深化改革乘上數字化的快車,一場以數字化為形式、以技術進步為手段、以經濟轉型升級為目標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4月2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出席國新辦新聞發佈會時表示,過去一年數字經濟在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均取得了很多新成效。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萬億元,從2002年到2018年的16年間實現了208倍的歷史跨越,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

專家認為,數字經濟作為一項發展戰略也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並且數字經濟所承接的產業集群十分廣闊,包括智能科技、互聯網、通信等一系列高精尖產業,對接中國製造2025計劃,數字經濟將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動力。數字經濟背後凸顯的是發展理念的創新,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思維方式、商業模式、消費模式的革新。

“數字絲路”花開正盛

“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收到訂單,如此輕鬆地實現產品出口更是沒想到的事。”伊斯坦布爾賣家厄麥爾興奮地說。厄麥爾之前經營著一家傳統3C商店,同時也在當地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店。當厄麥爾得知可以通過中方合作企業——敦煌網線上開店做出口貿易後,立刻決定開店,成為了中土雙邊“數字絲綢之路”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首批土耳其賣家之一。結果,產品上線後第二天,厄麥爾就收到了第一筆訂單。這樣的景象只是“一帶一路”數字貿易繁榮發展的一隅。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數字經濟也成為了我國同沿線國家開展合作的重點領域。跨境電商、稅務信息化、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教育等方面新進展持續湧現,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交流與合作也不斷深入。

以浪潮集團為例,近年來,浪潮大力發展國際化項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信息化領域進行了多項合作交流。“最近我們又與當地政府簽署了新合同,將在5個重點城市陸續發放5000臺終端機器。”浪潮集團駐贊比亞國家代表劉少兵表示,繼去年完成一期建設後,贊比亞智慧稅務項目迎來新進展。

據劉少兵介紹,贊比亞之前都是手寫發票,偷稅漏稅的現象比較嚴重。2016年贊比亞政府開始全球招標,建設智能稅務系統。2017年1月,浪潮集團憑藉IMS(發票管理)軟硬一體化系統、端到端的智慧稅務整體解決方案等,在全球9家競標廠商中脫穎而出,成為贊比亞智慧稅務項目建設的獨家供應商。

經過有序建設,浪潮集團IMS系統於2108年1月在贊比亞上線,項目一期部署的2000臺稅控終端覆蓋贊比亞16個城市,涉及144個不同行業。

“截至目前,系統已穩定無故障運行超過1萬小時,大大提升了當地稅收的透明度,改善了投資環境。”劉少兵稱,目前,浪潮已在莫桑比克、塞拉利昂、毛里求斯等多國推廣智慧稅務方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據瞭解,浪潮公司不僅僅是賣設備,在產品、方案、技術“走出去”的同時,還積極分享中國的信息化建設、互聯網經濟發展等經驗,傳遞雲計算、大數據等理念,融入當地社會發展,促進當地信息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目前,浪潮集團的信息化業務已覆蓋越南、泰國、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智慧城市、稅務信息化、數字媒體、智慧家庭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信息化建設是‘一帶一路’連接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強韌紐帶,也是驅動相關國家發展經濟的重要引擎。”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要實現傳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也要通過信息流、數據流的互聯互通,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核心生產要素、優勢資源連接起來,讓各個國家都能共享發展的紅利,實現多方共贏。

2017年2月,中國滴滴出行公司與巴西99公司建立戰略投資夥伴關係、收購99公司部分股權。被滴滴出行收購後,99公司得到了來自中國企業的資金、技術及運營經驗,並很快將之應用於巴西市場。而這一“數字紅利”率先滲入的就是當地普通人的生活,並對社會產生了長遠的積極影響。隨著出行安全得到提升,在巴西,軟件叫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目前,99公司為巴西1800多個城市提供專車、快車和出租車服務,2018年日均訂單量達120萬單。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將資金、技術及經驗帶到了沿線各國,跨境電商、網上絲綢之路、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交流和合作漸深,新進展不斷湧現。我國“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建設花開正盛。

数字经济:中国经济新引擎

萬物互聯漸行漸近

建設“數字中國”,5G不可或缺。它將足以改變甚至產生多個相關的產業鏈,對人類的社交方式、通訊方式和生活娛樂產生巨大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它將加速社會數字化變革,這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2月18日,“全國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站啟動建設。在位於上海虹橋火車站出發大廳的5G體驗點,許多方方正正小盒子樣的5G微基站被佈設在出發大廳各處;體驗點內一個圓柱形設備正在工作,將5G網絡轉化成市民可以體驗的WiFi信號。人來人往中,不少旅客在候車區一角的“5G體驗點”前停下腳步,打開手機,試圖連接5G WiFi,體驗這一“網紅新科技”帶來的全新上網感受。

據瞭解,正式啟用後,虹橋站內的5G網絡除了可以滿足大量人群場景下的高速上網、隨時隨地移動支付的需求外,還能支持4K超高清分辨率的視頻通話、多路視頻回傳等業務,為旅客帶來更美好的體驗。

如果說4G改變了生活,那麼5G則將改變社會。以無人駕駛車為例,在十幾公里外控制中心下達一個指令,無人車幾乎可以實時接收,進而執行操作。這就為無人車、無人機等無人控制設備研發和遠程急救醫療等行業發展突破了現有技術的瓶頸,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口。

日前,華為發佈一份《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列舉了雲VR/AR、車聯網、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無線家庭娛樂、聯網無人機、社交網絡、個人AI輔助和智慧城市10個應用場景,基本囊括了日常能看到的關於5G宣傳片中的場景。

但這僅僅是局部。在專家看來,5G“全面考慮非人之間的通信,是支撐未來數字社會的基礎”,將會“重構人類的社會關係和智力水平”,推動人類進入智慧社會。隨著5G的款步而來,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引領和創新推動勢必產生更為重大的變革。

“5G的落地,將引爆萬物互聯的‘萬物+’時代到來。”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寧認為,5G技術將使我們身處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無處不在的感知、網絡和智能系統,促成萬物皆可連、萬物皆賦能,“這將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夢想世界,那將是新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的偉大時代。”

他描述道:“不久的未來,傳統制造業、服務業、建築業、醫療、農業乃至各行各業,都將被‘萬物+’重構,新材料、納米技術、生物技術、3D打印、無人駕駛、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機。與此同時,垂直行業的‘信息孤島’將不復存在,生產者、消費者、經銷者、管理者和調度者以及各種設備和服務相互連接,並衍生出全新的應用領域和商業模式。”

當每一個家電設備,每一輛汽車,每一個城市的停車場,甚至我們每個人的服裝、眼鏡都被連接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會怎麼樣?“答案或許是‘各行各業將出現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但在為‘萬物+’作商業準備時,萬物互聯的安全風險要充分評估並拿出應對措施。”田溯寧提醒道,安全是運營中最重要的環節,在“萬物+”主宰的產業互聯網下半場,政府、企業等各方有責任讓用戶的數字生活可以信賴。

智能製造蓬勃發展

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發地,也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橋頭堡。近年來,浙江以數字經濟為標誌的新經濟正在加速崛起。一方面,浙江大力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園區、西湖大學、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一大批創新平臺的建設,致力於培育“產學研用經,財政介媒雲”十聯動的生態系統,全力打造“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

另一方面,“夢想小鎮”、“雲棲小鎮”等互聯網特色小鎮異軍突起,也是浙江省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一大亮點。據瞭解,創建僅兩年的“夢想小鎮”就已彙集了1萬多名創客、2000多個項目,集聚資本2530億美元;而一年一度的雲棲大會“也正成為創新創業者追夢的地方”。

在杭州,春節開工第一天,浙江執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業績一片飄紅:春節前後,通過公司移動電商平臺,僅中國品牌的眼妝產品,中東國家消費者就買走12萬多件。紅紅火火的銷售,早在公司副總裁何治軍預料之中,從選擇聚焦中東市場,到篩選熱賣商品、預測備貨時段,都基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該公司節前就與國內供應商聯動,約82%的商品實現提前備貨。

依託新技術、新模式,該公司已帶動5000多家中國企業“數字化出海”,把產品銷往“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和地區。統計顯示,杭州數字經濟線上主營業務收入已連續17個季度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2018年達1.08萬億元,增速18.8%。最近5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2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50%。

如今的杭州,既有“數字產業化”,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更有“產業數字化”,“互聯網+製造”深度融合。無軌機器人來回穿梭,包裝全流程自動化,這是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的化纖生產智能車間,生產效率比以往提升30%。集團與阿里雲合作,給工廠裝上“工業大腦”,將大數據算法模型引入生產過程,僅燃煤優化一項,就提高效率近3個百分點,每年為企業省下1500萬元。

“嫁接”了數字技術,傳統產業插上了“雲翅膀”:截至今年2月中旬,杭州已累計實施“機器換人”項目3300個,企業“上雲”超8萬家,傳統產業企業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產品合格率均有提升,產品庫存率下降。

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開年以來,我國多地密集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例如,山東省提出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由35%提高到45%以上。四川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北京提出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陝西明確將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可見,2019年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不斷進入實質環節,包括設備數字化、流程數字化、知識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智能製造將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起到更加基礎性和支撐性的作用。

“製造業數字經濟取得可喜成績,但繼續發展面臨許多挑戰。一是多數企業數字化水平較低,網絡化、智能化演進基礎薄弱,製造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二是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缺乏。” 中國信通院數字經濟研究部主任孫克指出,推進產業數字化要突出主攻方向。加速推動製造業數字經濟,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大力發展工業大數據,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数字经济:中国经济新引擎

數字閱讀“一屏萬卷”

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或電子閱讀器,“萬卷書”觸手可及;夜幕降臨時,“有聲故事”陪伴無數小讀者安然入夢;戴上虛擬現實設備,就能身臨其境般“穿越”時空……科技發展,讓閱讀的世界無比寬廣,出現更多可能。“數字閱讀持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在掌閱創始人張凌雲看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和數字化內容的極大豐富,讓數字閱讀能夠在e時代續寫“開卷有益”。

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國民綜合閱讀率為80.8%,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6.2%。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過去十年,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從24.5%增長到76.2%,增長明顯。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推動了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

點開閱讀器上《絲綢之路》一書,遇到看不懂的詞語,只要選定該詞就會跳出詞典釋義和英文,再點擊“百科”便能看到更全面的關於該詞的釋義和知識背景。如今,這種文本“超鏈接”方式已廣泛應用於數字化閱讀,幫助讀者拓展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翻開一本秦兵馬俑畫冊,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種秦俑立體造型;戴上VR眼鏡閱讀一本關於航天的圖書,宇宙飛船近在眼前;手機端下載APP,機器人開始為孩子朗讀智能繪本……日前在杭州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5G、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雲計算等新技術紛紛亮相,充分展現了未來閱讀的無限可能。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5G技術落地、虛擬技術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數字化閱讀將向智慧化方向發展。聽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數字閱讀方式。據知識服務應用得到APP發佈的數據顯示,到今年4月,他們為1754本精品圖書製作了導讀產品“每天聽本書”,共生產了877小時的音頻,用戶累計聽書2.72億次。而按傳統閱讀速度,以每本書20萬字計,讀完這些書大約需要1.2萬小時。

閱讀方式更新,閱讀體驗也需要變得更好,優質內容始終是人們閱讀的最大追求。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新技術新媒體部副部長林峰認為,高質量的數字閱讀有賴於優質出版內容和先進數字技術的有機結合。目前出版行業應聚焦到如何用自身的優質內容衍生出更多的優秀產品,以吸引更多用戶。

“數字鄉村”方興未艾

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數字經濟著墨,提出“壯大數字經濟”。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預計203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50萬億元,佔GDP比重將突破55%,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比起競爭激烈的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鄉鎮的數字經濟市場還是一片有待深度挖掘的“藍海”。

在國家級貧困縣新疆巴楚,當地甜瓜通過電商平臺走出新疆銷往全國。3年間,瓜農們的畝均收入從400元提升到了3600元,一批貧困戶因此擺脫了貧困;在河北清河,一位村民向網商銀行申請,5天內獲得8萬元貸款。他提交了戶口本、身份證、宅基地證明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他無須抵押就能獲得貸款;在雲南西雙版納,龍林小學的孩子們正在上一堂網絡直播課。大屏幕兩端,相隔千里的學生和教師隔空上課和互動。這種互聯網教育新模式讓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到優質的師資及課程。

這是當下中國鄉村常見的幾個場景。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前所未有地服務和賦能全社會,其帶來的普惠性增長,改變著鄉村的傳統風貌。在浙江、江蘇、福建等地,一批遠近聞名的專業“淘寶村”紛紛湧現。據統計,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農村網絡銷售吸納了2800萬農民就業。這是數字經濟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指出,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將在欠發達地區發揮作用。藉助互聯網的力量,中國農村用戶“得以進入一個非常透明的世界”“這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引擎”。

儘管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方興未艾、前景廣闊,但現階段還存在著不少短板。專家指出,目前,農村地區的個體商戶在產品質量把關、宣傳推廣等方面缺乏專業的培訓;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有待完善,有關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健全等。

國貨品牌借勢崛起

今天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進口消費和國貨消費雙雙升級。近日阿里巴巴交出一份“新零售兩年成績單”,當中不難發現,新零售賦能一大批國貨品牌,迎來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消費的紅利期。

2017年5月,創立24年的國民皮鞋品牌紅蜻蜓與天貓開始新零售合作,3個月就積累了120多萬名粉絲。紅蜻蜓董事長錢金波評論說:“每一個傳統企業都好像在城市裡開車,尋找高速路口一樣,都想升級。”新零售正為這些國貨品牌開闢了一條數字化快車道。去年,紅蜻蜓線下門店的1000家完成了新零售改造。成果很快顯現了出來。2018年天貓雙11,紅蜻蜓的成交額比前一年翻了近一倍。

1976年創立的羽絨服品牌波司登也實現了與新零售賽道的無縫對接。2018/19財年前9個月,波司登累計零售額較2017/18財年同比錄得30%以上增長。創立於1994年的立白是中國最大的日化洗滌品牌,在駛入新零售賽道後,2017年銷售額達到200億人民幣。李寧一直是國貨品牌的代名詞,從虧損30億元到半年盈利2億元,中間就隔著一個新零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初,李寧隨天貓登陸紐約時裝週,股價就迎來了大漲之勢。

毫無疑問,未來幾年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零售業乃至整個商業世界進入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期。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度十分重要,更需要生態式的數字化賦能。

1月11日,阿里巴巴發佈商業操作系統。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指出,阿里巴巴服務的消費領域從實物商品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也包括數字商品、文化娛樂產品以及每天大家都要用到的本地生活服務。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將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通過商業數字化升級繼續推動消費升級。

2018年天貓雙11總交易額達2135億元。商務部指出,在銷售量前十名的品牌榜上,國產品牌佔據八席;中華老字號銷售額超過28億元;數百萬家線下實體店參與雙11。不斷刷新的消費紀錄,凸顯著不斷積聚的經濟新動能,蘊含著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價值邏輯。從天貓雙11、淘寶雙12等數據來看,消費結構升級呈現實物消費個性化、消費人群年輕化等趨勢,進口消費成常態。在線下,實體零售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吸引消費者,智慧門店、VR/AR試衣試妝、無感支付等新體驗成為消費的新增長點。餐飲、旅遊和文化服務都呈增勢,服務消費與實物消費平分秋色。新零售也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天貓新零售賦能品牌實踐C2B製造,未來三年淘寶1000家“天天工廠”將以規模化C2M撬動供給側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