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被篡位是自找的,如果当皇帝,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

朱允炆综合能力极差,登基几天就开始削藩,这种削番明显是逼着诸侯们造反,这是建文帝所不能掌控的。朱棣造反也实在是被侄儿逼到墙角了,看到那几个被削藩的兄弟的下场他能不胆战心寒?所以,朱棣可是久经沙场的军人,哪会细细考虑,只觉得被自己亲侄逼上绝路,要么拼一把些许能连黄伟一块夺过来。

这么说吧,如果没有朱棣这回事,而是任由朱允炆继续在位置上折腾的话,明朝最大的可能是成为继秦朝、隋朝之后,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


建文帝被篡位是自找的,如果当皇帝,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但其实历史上有另外一个君主实行的政策在多个方面与王莽一致,他就是朱允炆。他在位期间虽然非常短,但是搞的事情却一点也不少,而且王莽看了多半会引以为知己:

1.朱允炆把全国上下的地名在短期内大量改成了古地名――不光大的府名要改,下面的县城名也要改,甚至卫所的名称都要改,而且有些地方改了一次不算结果还要改第二次,结果建文朝的整个行政机构大半力量都用在这项工程上面,很多地方章都来不及刻,而且改后的地名大家经常都反应不过来是哪,只好在公文上改后的地名旁边用注释标明这地方以前叫什么,否则没人看得懂。

2.建文的第二件要政是改科举,原本建国时朱元璋考虑到北方由于长期经历异族统治导致儒学凋敝,加上作为官方钦定版本的程朱理学长期只在南宋境内讲学,所以朱元璋设立了南北两个榜分别开展科举考试,避免官员名额被某一地把持。而建文帝上来先把南北榜拆了搞成全国统一招录,然后又停办了北方各省的官学――干脆连学习四书五经的渠道都给断了,结果可想而知,朱棣刚起事附近北方各省的士绅们就纷纷凑上去给钱给粮送援助了……


建文帝被篡位是自找的,如果当皇帝,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


3.全面减免江南地区税收,部分地区的税负甚至减到了仅有朱元璋时期的15%。当然减税一般来说都是好事,只不过他这次选择减税的时机有点问题――刚好是前线与燕王军作战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结果当几场大的战役失败后,朝廷国库甚至凑不起钱来组织军队对燕军发动反击。我们都知道明朝最后的灭亡就是亡在这种有税收不上来上面,而朱允炆这一次……幸好和他争位置的是另一个朱家人,否则要是等到蒙古大军南下时朝廷口袋里没钱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建文帝被篡位是自找的,如果当皇帝,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


4.推行恢复井田制。没错,就是周礼里面那个井田制,从孔孟时代宣告彻底破产后已经两千多年没人执行过了的井田制,具体内容有点类似于我们建国后搞的人民公社,规定农民们先共同耕种用来提供赋税和村内公益事务资金的公田,耕种完公田后才允许去耕种农作物归自家所有的私田。这个制度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显示出不合时宜了,孔子努力一生也没能成功让这个制度续命,后续的历朝历代除了王莽这个奇葩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想要恢复这玩意,结果到了几千年后社会形态与当初相比区别更大更不适应这套的明朝,突然有人说要重新实行这套不合时宜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