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古詩詞中“一字千金”的學問與妙處

小說:古詩詞中“一字千金”的學問與妙處

詩詞是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是濃縮的文學精華。而古人往往在文學上非常注重,古代讀書人無不以學文為榮,古 代科舉制度也非常注重講究詩詞文章。因此古人在寫詩詞時往往運筆嫻熟,用字精闢。運典恰當。下面著重舉例: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使全詩意境立即提升了幾重,綠字不僅妥帖地表現了春天江南的景色,,更將春風擬人化,增添了動態美。使讀者在讀此詩的時候彷彿有一幅美麗輪美奐的春景圖盡顯眼底。綠字在此處以形作動,確是巧妙無比。

再比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在此處也用得恰到好處,也更符合詩人當時的情境,當時月色如洗,四周清寂,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一個敲字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達到了藝術效果。

再有如杜甫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自”、“空”二字,使物與情融、神與景會,草自春色,鳥空好音,此寫祠廟荒涼,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這就是古人用字的學問。

古人不廢煉字之法,如果沒有相當的文字錘鍊功底,我們今天便不會看到如此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佳作了。因此我們在作詩學文的時候也要注意多學習古人的文字錘鍊之法,這樣才能不斷在學習中有所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