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經歷,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混得慘嗎?

在中國的各個行業裡,最複雜的恐怕就要數官場了,在幾千年的歷史上,雖然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失敗的例子要多得多,尤其是文人,更是慘不忍睹,叫“血淚史”也不為過。

或許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中國文學史上排前幾位的頂級大文人們,像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在官場上混得都不是很如意,其中最典型的,就要算杜甫了。



你看李白、陶淵明,雖然在官場也不順心,但人家擺明了老子不伺候你,活得很瀟灑;還有蘇軾,雖然仕途也很坎坷,典型的被貶專業戶,但舉國都很敬重,從皇帝到士大夫再到老百姓,都給他豎大拇指。只有我們的“詩聖”,一輩子汲汲於官場,求這個求那個,委曲求全,低三下四,爭來爭去也不過八九品官,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其實說起來,杜甫的家世是這幾個人裡面最好的,爺爺杜審言做過國子監主簿,還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之一,父親杜閒也做過兗州司馬,典型的官宦之家。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註定了杜甫不能像李白那樣瀟灑,那樣傲視王侯,而是一生都想融入官場,即使再憋屈也不想退出,用現在話說就是“死也要死在體制裡”!

因為小時候的良好教育,年輕的杜甫對自己的前途是非常自信的,所以他沒有像大多數讀書人那樣去考科舉,而是像李白那樣揹著一把劍,遊蕩江湖,廣交朋友。直到35歲時,杜甫感覺玩夠了,這才準備到京城求取功名。不過,一件偶然的事發生了,奠定了他一生黴運的基調。

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可能覺得科舉考試太正規了,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從鄉野中求取賢才,只要你有一技之長,都可以來應徵,算是唐朝版的“達人秀”。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壞就壞在主持這次活動的人叫李林甫。

李林甫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口蜜腹劍”這個成語就是專為他發明的。大凡奸臣,在鄉野中的知名度都是非常高的,作為名列“中國歷史十大奸臣”之一的李林甫,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李林甫為了避免鄉野中人給他“造謠”,決定一個也不錄取。不過在皇上面前怎麼交代呢?李林甫不愧是百年難遇的大奸臣,他用了一個詞——“野無遺賢”,不光為自己省了麻煩,順便也狠狠地拍了玄宗的馬屁,一箭雙鵰!

可惜的是,杜甫就在這次海選的名單上。這也讓他第一次見識到了官場的黑暗與複雜。


杜甫的經歷,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混得慘嗎?


不過,心氣很高的杜甫並沒有就此消沉,因為他相信,以自己的才學,成功是早晚的事,一次的失敗算不了什麼。於是,杜甫開始走第二條路——寫自薦信。

當時,雖然科舉考試已經通行天下,成為讀書人進入官場的最重要途徑,但魏晉時期的舉孝廉仍然在文人當中很流行,像李白、王維都曾向大人物寫過自薦信。

杜甫寫自薦信的第一個對象叫韋濟,時任尚書左丞,說起來跟杜甫還是世交,兩人的爺爺曾一起共過事。仗著這層關係,杜甫給韋濟寫了一封信,把自己狠狠地誇了一頓,像什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封信既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又表達了急切想為國效力的決心,再加上兩人的世交關係,杜甫滿以為勢在必得,光明的前途已經在向自己招手了。但幾年過去了,韋濟仍然沒有動靜。

至此,既見識了官場的黑暗與複雜之後,杜甫又領略了人情的冷暖。

後來,杜甫又給另一個人寫了封信,這個人叫張垍,當時的駙馬爺,而且老爸張說還是當朝的宰相,無疑更有能量。杜甫這一次也學乖了,在信中不再吹噓自己,而是拍起了張垍的馬屁,說什麼“翰林逼華蓋,鯨力破滄溟。天上張公子,宮中漢客星”,要多肉麻有多肉麻。

事實證明,拍領導馬屁比吹噓自己要實用得多,過了不久,杜甫就得到了生平第一份工作——河西尉。

河西尉是幹什麼的?用現在話說就是河西縣城管大隊大隊長,至於品級嘛,不說也罷,反正比沒品要好點。杜甫一看,也傻了眼,我堂堂的官宦世家,一肚子都裝不了的大學問,你竟然讓我幹這個?打死也不去!於是又寫信給張垍,張垍想了半天,給換了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這個職位又是什麼意思呢?說白了就是管兵器庫的管理員,但比河西尉的品級高一點,待遇好一點,空閒時間也多一點。杜甫雖然也不是很滿意,但也將就幹下去了,再囉嗦連這個也沒了。

杜甫找到了工作,就想把老婆孩子也接過來,過幾天安穩日子。卻不料迎頭又撞上了百年不遇的大災難——安史之亂,在路上被叛軍抓了起來。


杜甫的經歷,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混得慘嗎?


跟杜甫一起被抓的,還有大詩人王維,當時王維官職比杜甫高得多,又跟公主打得火熱,因此備受叛軍“關照”。而杜甫就自由多了,一個小小的八品官,沒人在意你,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杜甫偷偷跑了出來。或許這是他唯一一次感覺到官小的好處。

當時唐玄宗已經引咎辭職,新皇帝是唐肅宗李亨,正在召集舊部。這時杜甫來了機靈,直接去找肅宗,得到了一個“左拾遺”的工作。

這個職位說起來也不是很大,跟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樣都是八品,但好處是可以跟皇上在一起,“拾遺”嘛,就是皇上有什麼事忘了,你給提醒一下。這也是我們的“詩聖”一輩子官場生涯中最拿得出手的職位了。

可惜(又是一個可惜,老杜的命真是太苦了),僅僅做了半個月,“左拾遺”的工作又給弄丟了。

這次事故的起因是宰相房琯家裡的琴師董庭蘭受賄,唐肅宗一怒之下,就要罷房琯的官。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深層的原因是房琯一直主張把唐玄宗接回來。這可能是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但在肅宗眼裡可不這麼看,你把老皇上接回來,那我這個新皇上怎麼辦?你想把我往哪兒擱?於是,罷免房琯也就勢在必行了,這次事故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但杜甫可沒這麼高的眼光,傻乎乎地想:宰相家裡的琴師受賄,你處罰琴師就行了,怎麼能把宰相也一起罷免了呢?不行,我作為“左拾遺”,一定要盡我的職責,向皇上反映反映。

這一反映不要緊,正好撞到了槍口上。肅宗一看,你一個小小的“左拾遺”竟敢摻和這種事兒,活得不耐煩了?那我就成全你!這時,多虧另一個宰相張鎬出來說情,說你要是把杜甫給殺了,那以後就沒人再敢給你提意見了。這才保住了杜甫的腦袋。



經過了這件事,稍微知道點好歹的人都會乖乖地閉上嘴,可杜甫偏不,又給皇上寫了封信,申辯自己做的沒錯,還說皇上您不殺我,不光是我的榮幸,也是您的榮幸,全天下人都應該感謝您。

你說這算什麼話,連用“得了便宜又賣乖”來形容都不夠了。唐肅宗忍無可忍,這個“乾坤一腐儒”(杜甫自語)趕緊從我面前消失吧!於是,杜甫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繼續去最基層管理那些繁雜瑣碎的事吧!

然而又可惜的是(無語了),杜甫上任還不到三個月,又辭職了。原因是關中地區爆發旱災,稅收不上去,導致杜甫的工資也發不下來,不得已只好辭官而去。

杜甫辭官之後,去了成都,找到好友嚴武。嚴武當時是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能量大得很,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檢校工部員外郎”的職位,其實也就是個虛職,是嚴武特地照顧他的。然而再次可惜的是(蒼天啊!),沒幾年嚴武就去世了,失去靠山的杜甫再次流落街頭。

杜甫晚年流浪到湖南耒陽的時候,不幸遇上洪水,被困了很多天,等到被救出來,已經餓得頭昏眼花,見了給他送來的牛肉,撲上去猛吃猛喝,結果腸胃承受不了,一命嗚呼,終年58歲。

回顧杜甫在官場的生涯,用“坎坷”已經不足以形容了,簡直就是憋屈得要死,讓後世仰慕他的人很為他覺得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