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為什麼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他在執著什麼?

50874457102櫻花開了


年羹堯之所以寧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一直以為雍正並不是真的要殺他。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死的時候可以用“悲壯”來形容。當李衛拿著雍正詔書,來賜死年羹堯的時候,年羹堯將雍正的手串託李衛還給雍正,然後一個對著天放聲大哭,然後自盡身亡。

而歷史上的年羹堯,在自盡的時候,非但沒有這樣的“悲壯”之舉,甚至可以用“滑稽”來形容。

當宣讀聖旨和監督年羹堯自盡的官員,告知年羹堯雍正要其自盡的時候,年羹堯是遲遲不肯遵旨自盡。

此時的年羹堯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在杭州,而是就被雍正關押在北京附近,所以年羹堯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誡宣旨的官員,皇上不會這樣讓他去死,而是會用一紙赦書將其赦免,於是就是不肯就此自盡。但是年羹堯所期待的雍正赦書始終沒有能夠到來,在場的官員也是勸諫年羹堯奉旨自盡,最終年羹堯這才選擇了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就在年羹堯臨終之前,他都不相信雍正會真的處死自己,而他也是根本覺得自己並沒有錯。


年羹堯為雍正所殺,正是因為年羹堯只知進而不知退,功高震主,為雍正所處死的結局也就成為了必然。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羅卜藏丹津趁著大清王朝君主交替,之前統兵西北的“大將軍王”胤禵又被調回北京的空檔時期,發動了叛亂,雍正隨即安排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親王前往青海帶兵平叛。結果年羹堯前後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叛軍幾乎全軍覆沒,羅卜藏丹津家人悉數被俘,羅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妝成一婦人才勉強逃脫,投奔了同樣是強弩之末的策妄阿拉布坦。

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讓年羹堯名聲大振,獲得極高的威望,就連雍正都稱其為“恩人”,甚至在對其的奏摺批覆中都毫不掩飾對於年羹堯的感恩與寵愛之情: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可以說到達了權勢的最高峰,同時,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堯西北得勝進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變得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不僅在面對朝臣時趾高氣昂,就連對待雍正也全無君臣禮儀,不僅言語囂張,甚至當著雍正的面盤腿打坐。在此之後,年羹堯仰仗著雍正對他的寵愛與器重,一方面開始結黨營私,培植黨羽,把持官員任免與升遷,進而形成了“年選”;另一方面,年羹堯貪汙腐敗,收受賄賂,網羅財富,鋪張浪費,極度奢靡。

實際上不僅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對於年羹堯不滿的聲音也是愈發的激烈,但是雍正礙於年羹堯的特殊功績,也礙著年家特別是自己的寵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沒有處置年羹堯,更可況自己剛剛給了年羹堯如此眾多的“殊榮”,如果馬上就進行清算,則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動搖自己的皇位。

所以雍正並沒有馬上處置年羹堯,反而更加滋長了年羹堯的囂張氣焰,年羹堯也就此變得更加僭越與傲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 “祥瑞”之兆,群臣紛紛寫詩做賦,敬上賀表,向雍正祝賀。年羹堯也向雍正進上了一份賀表,但是在文中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進而引發了雍正的震怒。畢竟年羹堯是進士出身,是公認的文武雙全,出現這樣的錯誤,雍正認為年羹堯是故意而為之,詛咒自己早點去世,以便新皇登基,這才將代表晚上的“夕”寫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最終,雍正給年羹堯定下了九十二條大罪,將這位曾經的心腹與“恩人”賜死了。

而在年羹堯看來,自己的“恩人”是雍正給封的,自己的權勢和威信也是雍正給樹立的,他說做的,所擁有的都是理所應當的,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極大的觸動的帝王的威嚴,而在此情況之下,他的死也就成為了必然。


起初,年羹堯還有自己的妹妹作為保護傘,但是伴隨著妹妹的去世,年羹堯也迎來了死期。

雍正將年羹堯一擼到底,直至將年羹堯囚禁起來,並沒有處死年羹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在了寵妃年氏的面子上。

年羹堯的妹妹自嫁給雍正開始,就非常受到雍正的寵愛,雍正登基後,馬上將其冊封為貴妃,而就在年氏病重期間,為了給年氏沖喜,在皇后在世的情況下就將其冊封為皇貴妃,足可見對其的寵愛。並且,為了不讓自己的寵妃傷心,雍正甚至沒有將自己處罰年羹堯的消息告訴她。

此時的年妃,已然成為了年羹堯最後的保護傘。

但是隨著年妃的去世,年羹堯也迎來了自己的死期。在年羹堯的妹妹去世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年羹堯就被雍正賜以自盡了。


雍親王府


年羹堯這個名字,即使你沒看過歷史資料想必也有所耳聞,大多影視劇中都有過正面或側面的描寫。

經典清宮劇《甄嬛傳》中華妃一角可謂深入人心,讓人又愛又恨,而她囂張跋扈的背後就是她哥哥年羹堯的勢力。

儘管此劇中年羹堯並未出場幾次,但他多次挑釁皇家威嚴,自大狂妄的形象通過側面的講述,我們還是有所瞭解的。

歷史上的年羹堯就是是什麼樣呢?和雍正又有怎樣的關係呢?這裡,我簡要分析一下。

年羹堯早在康熙帝在位時就官居要職了,因為自幼喜歡讀書,憑著本事考取了進士,後來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

再後來不到三十歲便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由於善於打仗,又懂得運籌帷幄,所以把四川治理的井井有條,還平復了四川叛亂

任職封疆大吏期間,還擊敗了準噶爾部首領,打破了他們企圖入侵西藏的計劃,即便這時,他也並沒有表現出驕傲自大,對康熙帝還是畢恭畢敬的,未見二心。

至於年羹堯性格態度的轉變,我想與雍正有很大關係。雍正帝這個人,既勤勉敬業,又猜忌多疑,殘忍苛刻,他的皇位如何得來的,一直存在著爭議。

之所以他能坐穩皇帝的寶座,主要靠兩個人,一是隆科多,另一個就是年羹堯。而年羹堯,更有傳言說他與雍正母親私通,所以助子奪位。真真假假,令人唏噓。


雍正繼位之後,年羹堯繼續輔佐,幫他解決了不少難題。而雍正也充分利用開發了年羹堯的軍事才能,派他駐守邊疆,打了不少勝仗。

雍正對他也很是信任,一直拿他當親人對待,相傳在年羹堯駐守邊關時,正值宮中有新鮮荔枝進貢,雍正還派人送去了一盤。

年羹堯如若打了勝仗回朝,雍正會讓百官為之下跪,並說“他是朕的恩人,國家的恩人”,這樣的寵溺也讓很多人眼紅。

顯然這個時候的雍正還是很縱容年羹堯的,不過眼見年羹堯軍功漸大,雍正也開始有所警覺。

為了更好的籠絡人心,雍正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氏,年氏其實並不想影視劇裡那樣目中無人,囂張跋扈。

歷史上的年貴妃還是很溫柔賢淑的,並且為雍正生育了三子一女,不過後來未成年就離世了。

雍正對她很是寵愛,雍正元年封她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從她生了第一個子嗣後,直到她去世,後宮也沒人再生育,寵愛程度可見一斑。


年羹堯這個人是有反骨的,不謀反不代表他沒有二心,不過此時年羹堯上有君主疼愛,下有士兵擁護,名利雙收,舉家共享榮華富貴,實在沒必要冒險留下亂臣賊子的罪名。

也正因如此,他開始仗著雍正的寵愛恃寵而驕,更加目中無人,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不過這些雍正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那雍正真的如此寵臣無度嗎?我想以他的性格自然不會,年羹堯幫了他大忙是他的得力手下,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寵溺的背後也可能是一場捧殺大局。

關於雍正最忌諱的皇位來處,年羹堯是一個緋聞人物,他的一些小動作也顯然表明,他並不全心全意在乎流言的制止問題。

但他於己於國,功不可沒,即便有二心,即便功高蓋主,這樣一棵大樹,他不能自己動手,也不能立刻動手。

年羹堯這得到的皇恩浩蕩,開始放飛自我。不過好景不長,自古有哪個權臣得以善終了?年羹堯也不例外。

年羹堯被處死,說到底還是他自己作的。年羹堯作死第一步,牛氣沖天,誰都不放在眼裡。

平日裡王公大臣都不看在眼裡,眼睛朝天長,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他竟要求人家給他行跪拜禮。

作死第二步:結黨營私,他自知朝中樹敵眾多,便想著培養點自己的勢力,於是有了“年選”一事。

只要有肥差,他就安排自己人,還多次彈劾重要官員,企圖換成自己人,這些小九九,雍正心明鏡似的。

作死第三步:貪斂財富。貪贓受賄,剋扣糧餉,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就這樣年羹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雍正對他是有情義的,也曾多次提醒。雍正二年12月,年羹堯見駕後接到一道諭旨,文中說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

奈何年羹堯熟視無睹,不知是不是被錢權燻傻了,依舊我行我素。雍正三年正月,他又試圖彈劾參奏大臣,雍正委婉阻止,可他還是沒明白,甚至把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最終惹起眾怒。

雍正三年十一月,因為藐視皇威,牽連眾多,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

這九十二條罪狀樁樁致命,不過念及昔日君臣情分,雍正最終賜他獄中自盡,一代權臣最終一死結局。

話說回來,年羹堯為何死都不願低頭,很顯然,他執著的就是昔日的情分,雍正的捧殺,使年羹堯儼然成了一個被慣壞的小姑娘。

也是他太傻,竟將皇帝的情分當了真,雍正是個連殺自己手足都不眨眼的狠人,他卻自恃功高,肆意放肆,落到網裡還不自知。
如果他收斂一些,也不至於死的這麼早,或者可以免於一死。最後不肯屈服,想必心裡還在想,“你怎麼如此恩將仇報待我!”


史之策


在歷史上,年羹堯不但向雍正低頭認錯了,而且為了求生,簡直把自己貶低得非常卑微。

年羹堯這個人,由於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戲說和改編,似乎在他飛揚跋扈的背後,還有一種寧折不彎的氣質,實際上,年羹堯居功自傲,飛揚跋扈是有的,寧折不彎,跟雍正剛到底是沒有的。

年羹堯是一個文官出身,入過翰林院,後來外放地方官,直到做到川陝總督這種封疆大吏,其支持者都是康熙帝,可以說,年羹堯在康熙朝的升官發財,主要源於康熙帝對他的賞識,而不是他跟雍正的關係。

雍正在康熙朝末期開始籌劃奪嫡,此時年羹堯才深度地參與了進來,一來是年羹堯跟雍正關係匪淺,年羹堯是漢軍旗人,而雍正據說是該旗的旗主,這才有了年羹堯是雍正潛邸舊人的說法,二來是年羹堯此時已經是封疆大吏,掌握西北用兵的糧草轉運等權力,雍正為了鉗制奪嫡的對手,在西北帶兵打仗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必須要拉攏並控制住年羹堯,以為其所用。

因此,二人的關係進一步加深。無論雍正是不是康熙帝最後選定的繼承人,反正雍正帝順利繼位了,這不得不說有年羹堯的一份大功。

雍正繼位以後,面對內憂外患。內是八爺黨,外是青海的叛亂。他的皇位並不穩固。所以,雍正又使用年羹堯去青海平叛。

從雍正元年到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叛成功,這段時間,雍正跟年羹堯的關係非常之密切,甚至於超乎普通君臣的界限,超出主子門人的界限。因為雍正明白,搞不好青海問題,他在朝廷裡就不穩固,八爺黨就會興風作浪。

年羹堯平定了西北的叛亂,給了雍正新朝極大的幫助,讓雍正的聲譽和威望也達到了新高,年羹堯又是大功一件,甚至,雍正還稱年羹堯是他的恩人。

年羹堯立下這件大功,使他自以為功高蓋主,忘乎所以,開始飛揚跋扈起來了。

他在回京覲見的時候,不斷寫摺子參人,指揮雍正帝撤掉西北的封疆大吏,換成自己的人,甚至於演變成了有名的“年選”。

他凱旋歸京以後,又趾高氣昂,不把滿朝文武放在眼裡。他對雍正倚重的另一個奪嫡功臣隆科多也頗有微詞,搞不好關係。

所以,即便雍正帝給了他無數榮耀,他也沒有在朝廷站穩根基。

飛揚跋扈也就罷了,他甚至跟八爺黨裡的九阿哥有理不清的關係,這也成了後來他的罪狀之一。

由於他的個人性格問題,以及“年選”的問題,他得罪了很多朝廷大臣。很多人不斷地參他,比如西北被他參過的官員,以及封疆大吏田文鏡和李袚。

雍正帝也有卸磨殺驢的意思。

他剛打了勝仗沒多久,雍正就找藉口撤了他的總督之職,改派到杭州任杭州將軍。接著杭州將軍也撤了,以各種罪名押解到北京,交給議政王大臣議罪。

在這個過程中,年羹堯並非跟雍正死扛,因為他根本剛不過啊。

甚至在囚牢裡,他還寫了乞罪的摺子,說自己知道錯了,自己要改,自己還正當壯年,還能給雍正效犬馬之勞,求雍正念在主子奴才一場的份上,饒了自己一命。

年羹堯是進士出身,做過翰林,雖然他被目為雍正潛邸的舊人,可是說他是雍正的奴才,卻算不上。而年羹堯為了活命,自稱奴才,已經把自己的尊嚴貶低了。在清朝前期,非滿人的大臣裡,一般武將才自稱奴才。

然而,雍正還是把他殺了。

至於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把年羹堯塑造成死不認錯,跟雍正剛到底的形象,則是為了電視劇裡的戲劇衝突而已吧。


西堤君


年羹堯並非寧死都不願認錯,而是雍正沒有給他認錯的機會。或者說他根本就不知道錯在哪兒無從認起。當雍正要殺他時,他想認錯也來不及了。


年羹堯節制撫遠大將軍胤禵,避免他造反,緊接著平定羅卜藏丹津再次立功,這對雍正坐穩皇位可謂功勞不小。雍正對年羹堯也不薄,獎勵一加再加,不光加官進爵獎勵錢財,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和年羹堯的感情也拉得很近,說出了很是肉麻的話,原話是這麼說的,“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用現代白話說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我決不負年羹堯,要是負了就斷子絕孫;第二層意思是要和年羹堯做古往今來君臣關係的楷模。



皇帝是個特殊職業,歷來都是孤家寡人一個,所以才稱孤道寡。雍正要拉年羹堯作伴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年羹堯沒有意識到,竟然接受了,於是君臣之間應有的距離被打破,從此年羹堯的災難也就來了。

年羹堯第二進京面見雍正好不威風,王公以下官員都出城跪迎,王公大臣下馬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於是京城便有傳言,雍正事事都聽年羹堯的,成了年羹堯的傀儡,這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雖然年羹堯還是以前的年羹堯,但雍正的感覺變了,他開始找年羹堯的茬,年羹堯從此再也沒有好日子過。

年羹堯不知進退,受到雍正寵信做些過格的事是少不了的,雍正要找他的毛病很容易。



雍正先是下點毛毛雨,年羹堯離開北京到西北任上,很快接到了雍正的來信,信中對年羹堯表示了不滿,“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接著有意找茬,雍正三年三月,出現了五星連珠的祥瑞,眾大臣都上表祝賀,年羹堯也上了表,其中用了“朝乾夕惕”一詞,年羹堯把它寫成了“夕惕朝乾”,本來也沒啥,雍正吹毛求疵,說年羹堯是要他思過改過。

年羹堯對雍正態度的突然改變不知所以然,原來對自己那麼好,現在變了,改變得毫無徵兆,年羹堯不知道錯在哪兒,認錯不知從何說起。況且,年羹堯對雍正那麼大功勞,雍正說了永遠不負年羹堯,說的話還熱乎著呢,就翻臉了,翻臉比翻書還快,這是那個重感情講義氣的雍正嗎?年羹堯不相信這就是原來的雍正,更不相信雍正會要他的命。



當雍正拿出九十二款罪行,其中有三十款當立斬時,年羹堯懵了,痛哭流涕向雍正認錯,希望雍正饒他不死。雍正賜年羹堯自盡算是格外開恩了。估計這時年羹堯腸子都悔青了,他不該相信雍正永不負他的話。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我是豫有得,歡迎加關注討論!


豫有得


人一但驕傲就有點看不清自己,一但自負總是會過高的估計自己。遇見一個五歲的小朋友,特別聰明,交給他搭積木,很快就能學會,還能自己思考出很多東西。但是幾次的表揚以後,他就有點沾沾自喜,老師一說,他就拿到積木看著其他小朋友有點小得意的笑,結果笑完一個也沒有搭好,才長了教訓,五歲的小孩天真純良尚且如此,一帆風順沒跌過跟頭的年羹堯自然沒有了清醒的意識。雍正皇帝也把他捧得太高,說什麼要做千古君臣的典範,每次給年羹堯奏摺的批語甚至像極了“愛情”。比如“你好麼,要好生愛惜著” ,“朕亦實實想卿”,“令天下後世傾慕流涎”,“你之真情朕實鑑之”。


這幾句話像不像熱戀的男孩女孩 ,“你最近好嗎,我好想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呀”。“我和你的關係要別人羨慕到流口水”。“你的情誼,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在不好意思,打擾了,這哪裡是君臣關係,一不小心差一點想歪了。所以年羹堯不想和雍正低頭就是在這段君臣關係中,雍正雖然說想做千古君臣的典範,但是“君君,臣臣 父父 子子”還是要遵循的,所有關係的前提是君臣。但是年羹堯顯然想多了,他的行為幾乎拋開了君臣,想要做平等相處的朋友,你有天下那我們共享,所以年羹堯在西北囂張跋扈,在朝廷建立自己的勢力,回京還要百官跪迎。對於刻薄的雍正來說,這一點是他最不能忍的。


年羹堯也顯然被自己的成就衝昏了頭腦,年紀輕輕進士得中,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多次升遷,康熙老爺子多次聖旨中表揚他的忠正,辦事能力高。他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就完成了別人一輩子的成就,爬上來四川總督,朝廷封疆大吏一品大員的位置,接著馬上就升任到川陝總督。因為和雍正皇帝交好,在雍正登基中制衡撫遠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和隆科多一起並稱雍正皇帝左膀右臂。所以擔任總督不久的年羹堯,不到三年時間在雍正剛剛登基就接替十四阿哥掌管西北大軍成為新的西北大將軍王,更是多次平叛立功,得到雍正的讚賞。


年羹堯除了一帆風順的仕途還有雍正的喜愛,身邊還有一個千古第一年吹汪景祺,他在文章中誇讚年羹堯是宇宙第一大將軍。他甚至說雍正皇帝的書法不過爾爾,卻對年羹堯追捧至極,所以說下屬有如此言論,很大程度上還不是當主子的慣著,所謂“狗仗人勢”。汪景祺最後也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論被處死,據說腦袋在菜市口掛了12年,全族都被流放。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引的朝野天怒人怨卻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年羹堯跋扈終於惹怒了雍正,藉著他將朝乾夕惕寫成夕惕朝乾,將他貶官。


年羹堯一貶官釋放了一個他在雍正前失寵的信號,所以百官群起而攻之,最後雍正列了年羹堯九十二條罪證,其實夠年羹堯處死的就有二十六條,或許顧及當初的情誼,年羹堯被賜自盡。


紅雨說歷史


年羹堯(1679年一1726年),字亮工,漢族,安徽懷遠縣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深受雍正皇帝的器重,與隆克多、田文鏡、李衛一道成為雍正所倚重的近臣,並屢次平定西部叛亂,穩定邊疆局勢,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作出重要貢獻。

年羹堯持寵而嬌,擁兵自重,從不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接理說這些缺點出現在行武出身的武官身上還不奇怪,可年羹堯是進士出身,自幼讀書,才識兼備,他應該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正是由於自己的狂妄自大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在平定西南後也就失去了對皇帝的作用,古語常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封建社會君臣之間鐵的定律。


其實,從雍正登其後重用年羹堯開始,雍正雖然表面上對其恩寵備至,暗地裡卻早已開始佈局防範他。對對其妹年世蘭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年世蘭在雍正還未登基前就已嫁入王府成為雍正的側福晉,起初因美貌出眾而深受雍正喜愛專寵。雍正登基後,隨著年羹堯權勢熏天,年世蘭的地位也在變化,先是華妃後又封為華貴妃,並享有協助皇后管理六宮之權。同她的哥哥一樣,隨著地位的升遷也變的飛揚跋扈,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要說宮中其她嬪妃,就連皇后也不放在眼裡,這就是作死的料。他們兄妹倆一個前前方擁兵自重,一個在後宮興風作浪,怎麼會不引起雍正的猜忌和警惕呢。在王府生下皇子福惠後,就在無生育,是不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雍正賜與的香料而導致不孕我們不得而知,人都有兩面性,更何況溥情寡義的帝王家。

導致年羹堯被殺因該有以下幾點:一是專橫跋扈。由於年羹堯同隆科多一樣對雍真有擁立之功,在雍正登基一事上都出過不少力,也同樣掌握核心機密,是雍正既要拉攏又要防備的主要對象,同另外一個重臣李衛的待遇完全不同,李衛白紙一張,完全忠心於雍正。年羹堯在西北平叛時,當蒙古王公和貴族來見他時必須行跪拜之禮,路過地方時各地行政大員也必須跪拜迎送,無論是何等級。這就是犯上之舉。甚至於後來見到雍正也有失臣子之禮,併到處散播雍正整治八王黨的舉措是聽從了他的建議,使雍正大為腦火。在西北治軍任上隨意干涉地方政務,對雍正派去的地方大員任意貶斥,並且在不通報雍正的情況下擅殺陝西總督。

二是結黨營利。年羹堯雖在西北治軍,但朝堂之上的一舉一動他都曉得,在各級官員的選任上,只要他看中並保舉之人,吏部必須優先錄用,在朝堂上逐漸形成年黨。比如他看直隸巡撫趙之垣不順眼,打算以自己的親信李維鈞替換,就彈劾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其為巡撫。結果導致趙之垣因此而丟官。對於自已的親信他不遺餘力的提拔,如上疏雍正舉薦陝西布政使胡期恆可大用,雍正隨即將他升為甘肅巡撫,也成為年氏一黨。



三是貪贓枉法。年羹堯在官員任用上不是量才而用,而是量財而用。比如上面說的那個趙之垣,丟官後立即轉身投靠年羹堯門下,送給他價值20多萬兩的財寶,年羹堯大喜,進京後就四處活動,擔保其可用。並私自將自己的家奴桑成鼎座上直隸布政使的位置,這是四品大員呀,寸功未立。另一個家奴魏之耀當上副將之職,可見其膽大妄為。並且地方官經常舉報年羹堯冒領軍餉,侵蝕錢糧的行為,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其最重要的也是最讓雍正擔心的還是其手中的兵權,年羹堯常年在西北平叛,軍隊及地方廣織黨羽,並對大將軍一職早已不滿,他渴望的是西北王這個稱號,如任其發展將勢必成為康熙之初的藩鎮之亂的局面,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


喬江寶


人性中的君臣關係,從來如此:臣為君建功,君可能為臣立業立名,但也可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臣之命運決定權永遠在君之手中。而若臣自恃功高,壞君名,脅君業,臣必自取滅亡,除非臣之實力,能與君相抗衡。雍正與年羹堯的君臣關係,亦然。

年羹堯的平步青雲之路。

年羹堯,安徽懷遠人,其父親遐齡官拜湖廣巡撫,作為漢人,在滿清的統治下,也算是卓有成就。

家境殷實情況下,加以年羹堯自性聰慧,21歲便中進士。至29歲,得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官至封疆大吏四川巡撫。年羹堯受此皇恩,為表忠誠,上奏“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當竭力圖報”。

年羹堯確確實實非常才華橫溢,上任之後,屢次建功。在康熙年間,他擊敗準噶爾部首領阿拉布坦,為滿清統一西藏建立功勳。接而一路秋風掃落葉,四川、青海、雲南、貴州等地的叛亂,年羹堯一一參與剿滅,而且聲名鵲起。

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更受重用,他也充分發揮軍事才華,輝煌戰績數不勝數,很快他與科隆多成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是極為看重年羹堯的,年羹堯也就擁有了許多特權:

①但凡涉及滿清西部的一切問題,他大權獨攬,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作為漢人,這種待遇與權力,這在滿清統治中,前所未有。

②年羹堯若進京,就能與總理事務大臣隆科多一同處理軍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無形中,年羹堯成了總理事務大臣之一。

年羹堯的忠心與才華,讓他與雍正的私交也非常好,得到一些特殊的寵幸。雍正對年羹堯的物質上的賞賜不在話下,對年羹堯的全家大大小小又是封官加爵又是噓寒問暖。作為一名漢官,年羹堯可謂已是最高境界。

年羹堯的恃功自傲,自我膨脹,名利場中迷失方向,不懂臣永遠是臣,君永遠是君,走向不歸路。

年羹堯忘了自己是漢臣,在邊疆察之時,竟敢命令蒙古王公對年羹堯下跪,讓蒙古王公誤以為是雍正的旨意,是來羞辱他們的,從而對雍正心生不滿。

年羹堯但凡上京,路上與之官職相等的官員迎之,他自恃與雍正之私交甚好,亦命之下跪。

在京城,王公大臣見到年羹堯,下馬問禮。年羹堯馬都不下,也不直視,亦不言語,飛揚跋扈。甚至,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

因此,雍正自身的權威受到挑戰,加上滿清的王公貴族對年羹堯的種種不滿上諫,雍正對年羹堯寫了諭旨勸導: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自此,年羹堯失去了雍正的寵幸,走上身敗名裂之路,最重要的是年羹堯在位列高職之時,做了太多亂朝紀之事。

一、擅自作威作福,無有禮節。這些上面已敘述。

二、結黨營私。年羹堯任人不唯賢,任人唯親,組織了一股屬於自己親黨的勢力集團,威脅到滿清統治。

三、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年羹堯的最終身敗名裂,命喪黃泉。

一次,星象上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群臣皆表示是瑞象,皆有稱賀。年羹堯亦有上字稱賀,可是字跡潦草,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朝乾夕惕”出自《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雍正便借題發揮,給年羹堯加以恃功自傲,顯露不敬之罪名,革其功名,群臣亦趁此上表年羹堯種種罪狀。

最終年羹堯被賜牢中自裁,而其家屬“年遐齡及年羹堯兄年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年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

年羹堯至死不肯對向雍正認錯之說,其實原因如何,皆是次要,不外乎功高,不外乎自恃才華蓋世,便以為所向披靡,迷失於自我的世界裡,心念已走火入魔地以為功名之大勝於一切,須不知伴君如伴虎,除非你年羹堯是九五之尊,何況,九五之尊都可能有錯。


我就是竹韻


年羹堯的官場變遷體現了康熙與雍正兩位帝王用人藝術的高下水平,和父子二人的思想境界!

在眾多的影視劇與歷史文學中,雍正都被塑造為一個城府極深、工於心計、韜光養晦的暗中窺探神器的冷毒王子形象,而他自己卻不遺餘力地要將自己包裝成一個佛系青年。人們很奇怪的是,這麼一位才幹能力都在眾王子之上,而且人品也不賴的難得之主,康熙為什麼就是不願將大位傳給他,以致引起眾子奪嫡的皇家大忌。道理很簡單,康熙早就看穿了他的心肝脾肺腎,閱人無數的康熙,早就讀到了他這個兒子的潛臺詞。他非常討厭這種心口不一而又極力偽裝的嘴臉,雖然他確實也很有才幹,但不免有點陰狠了一些,而他對事情的處理水平與理解層次讓康熙也不是太滿意,最主要的,他本質的陰冷性阻擋了他一切上升的通道與可能性,所以康熙下決心對他棄而不用!

康熙是千古一君,這實在不是蓋的,就算是一個普通人,我相信以他的資質和勤奮,也會成為人中龍鳳。康熙帝最讓我佩服的是,擁有絕對的權力與財富過燈紅酒綠、趾高氣揚的生活,但他卻嚴於律己,為自己的帝國和臣民辛勤工作了六十一年,一生都是如此,這實在是考驗人慾望與意志的一件事情!康熙的品格中突出一個“仁”字。

應當說,年羹堯是康熙著力提拔與栽培的青年才俊。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羹堯進士及弟,當時他只有二十一歲。在各地輾轉任職,僅僅九年後,康熙四十八年,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羹堯就被康熙任命為四川巡撫,成為一方大員,這件事情驚動了滿朝文武。年羹堯更是感激涕零,表示要“清心淡泊,以絕徇庇” ,康熙勉勵他要“始終固守,做一好官”。以後年羹堯每被委任要職或者立有大功,康熙總是褒獎之餘不忘砥礪他的品行,而且康熙對年的任用提拔總是循章依據而行,從來不喜怒無常,感情用事。康熙是用帝國的事業來感召他,激勵他,希望他能有所作為留名青史。

當然啦,雍正能在一眾阿哥中,在激烈的角逐中奪嫡勝出,那也絕不是泛泛之輩,不管他用的是陰招還是陽招。作為一個慣在背地裡搞鬼的超一流陰謀家,而且還不動聲色,雍正非常善用人性來調動勝利的天秤來向自己傾斜。情感,財富,權力都是他要充分利用的籌碼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他經常越過制度憑著自己好惡來賞罰大臣,而且和重臣稱兄道弟,幫派味十足。

年羹堯到了雍正朝,那個一片仁心,對年羹堯耳提面命的聖君終於走了。而新來的皇帝面對他的才能與取得的功績,沒有底限地賞賜給他權力與榮譽,並且不斷用感情來籠絡他。一時間,官員的任命,朝中的大小事情,雍正帝總要詢問一下年羹堯,一個川陝總督有和他商量的必要嗎?雍正帝這時的智商和情商都實在是太low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這是一個君主該給臣下說的話嗎?簡直近乎諂媚,這是為君者的大忌,也把咱老年坑苦了!所以年羹堯的私心開始急劇膨脹起來,不過腦子地擺勢,結果深深地傷了雍正的自尊心與他不容侵犯的皇權,雍正開始緊急剎車,先除掉年的黨羽,然後降級外調,年羹堯就這樣玩完了。

不過年羹堯也算是一個漢子,人倒勢不倒,就算心裡後悔但嘴上絕對死不承認,這種個性我喜歡!





彩虹的星星


每個男人都熱愛權力。而權力是無窮無盡的,追求的人永遠得不到滿足,哪怕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後你還是要把那個人拉下來自己當老大,再最後,你開始與天鬥!權力是世界上最毒最上癮的藥!所以,要學會節制!



年羹堯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羹堯出生,他的父年官至湖廣巡撫。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開始他的“政治生涯”!年羹堯是那個年代的傳奇,官場之上可謂平步青雲,之所以這樣,除了他的個人才華,當然少不了他生命中的貴人,這個貴人是所有為官之人羨慕不已,那就是康熙大帝。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御賜弓矢,並升為川陝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到了雍正繼位,年羹堯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 平定青海戰事的成功,雍正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威鎮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所謂物極必反,年羹堯的權力在此時達到了頂峰,受到的寵愛也達到了頂峰,再往上,愛新覺羅家不會再給他更多,起碼江山和皇位必須得到穩固,可年羹堯不懂,他現在已經極度膨脹,加上手裡的兵權,那可是大國重器,他對皇帝的態度和手裡的權力讓皇帝感到了威脅和不滿,甚至忌恨!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接著雍正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 最後,雍正念及過往,賜其獄中自裁。




你說年羹堯在執著什麼?讓我想起了《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這個執意改變命運,勝天半子的男人,最後輸給了誰?祁同偉最後認為自己是輸給了命運,他覺得他輸的不是侯亮平,不是沙瑞金,是老天。想讓我祁同偉衝你們這些人低頭認罪,做夢!祁同偉拋棄了道德,尊嚴甚至一切,可最後還是無法改變命運,他最後靠著“自殺”與老天做了最後一場鬥爭。雍正最初非常器重年羹堯,可以說年羹堯的一切都是他父子兩代人給的,殺心不會起於一念之間,而是由來已久。年羹堯的所做所為讓皇帝忌憚,所以殺他也是必然,但用他的才華也必然。可以看出雍正對年羹堯是非常瞭解的,最後讓年羹堯自殺,是給足了面子,也體現著皇帝心中對他的愛惜,但年羹堯已不再滿足現在的地位,所以他必須死。



年羹堯在執著什麼?執著的是他無法改變的命運,無法戰勝的天,無法衝破的愛新覺羅家族幾百年經營的牢籠,可他又是如此得不服!年羹堯為什麼不認錯,因為他沒有錯,要錯,也錯在他的羽翼還不足夠豐滿。


鑑史搏今


寧死不屈,這是年羹堯嗎?絕對不是,我們看看年羹堯的諸多罪狀就一目瞭然了。

“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僣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專擅之罪六,忌刻之罪六,殘忍之罪四,貪黷之罪十八,侵蝕之罪十五,凡九十二款”。——《清史稿•年羹堯傳》

由此可見,年羹堯不僅作威作福,結黨營私,而且貪汙受賄。說白了,年羹堯簡直就是慾壑難填之人。大凡貪婪的人,都會極度愛惜自己的性命,年羹堯也不例外。年羹堯最後身陷囹圄,肯定是向雍正皇帝認罪服軟了的,不然他的下場就不是“獄中自裁”那麼輕鬆了。


《雍正王朝》裡,李衛的一句話說的更直白:換了其他人,十條命都沒了。”年羹堯所犯過錯遠遠大過了他平定西北之功,年羹堯也就難逃一死了,這是年羹堯咎由自取的結果,也是雍正過分寵溺造成的。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高處不勝寒,站的越高,摔得也就越重了。”


史料記載,早在順治年間,年羹堯祖上就隨清軍入關,定居北京了。年家原本隸屬於漢軍鑲白旗,自年羹堯父親年遐齡開始,年氏一門逐漸興盛起來。年遐齡為官謹慎,官聲頗佳,因而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與重用,康熙年間,年遐齡官至湖廣巡撫,位列封疆。不僅如此,年家與皇家又攀上了親,成為了皇親國戚。

經康熙下旨賜婚,年羹堯的妹妹年氏嫁入雍王府,成為了胤禛的側福晉,年家因而愈發興隆。

而年羹堯,自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及第後,因其才能卓著,又是皇親國戚,年羹堯這才節節高升。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因協助大將軍王胤禵,平定西北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有功,由四川巡撫晉升為了川陝總督。

至雍正繼位後,年氏一門到達鼎盛。年羹堯之妹年氏成為了貴妃,年家也從鑲白旗抬入了上三旗之一的鑲黃旗。此時,年羹堯也是備受雍正倚重。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又是康熙留給雍正的輔弼良將,雍正豈能不重用他呢。

雍正元年,朝中形勢錯綜複雜,黨派林立,八爺黨還在虎視眈眈,西北卻爆發了羅卜藏丹津叛亂。此時,雍正只能寄希望年羹堯了,因為只有殺伐果決的年羹堯最適合撫遠大將軍了。

年羹堯受命成為撫遠大將軍,節制青,雲,貴,川,陝五省軍事。只有平定叛亂,才能騰出手來整治河山,推行新政。這時候的雍正,也只能將年羹堯寵上天去。年羹堯要啥朕就給啥,千依百順。而且雍正還學唐玄宗,用“加急快遞”為自己的大舅子年羹堯送上鮮美可口的荔枝。物極必反,皇帝太寵愛,年大將軍也就不把自己當外人了。對待其他督撫,年羹堯毫不客氣,行文直書姓名,而且年羹堯任用私人,奢侈腐敗,儼然成了一位西北王。雍正二年,年羹堯終於平定了西北叛亂,雍正將其比作恩人,詔年羹堯入京受封。年羹堯進京了,面對百官跪迎,他傲然倨坐於馬上,年羹堯的驕橫跋扈,為百官所惡,這也為他的下場埋下了伏筆。



平定西北,年羮堯位極人臣,成為了人人羨慕的一等公。華服蟒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年羹堯到達了頂峰,也即將衰落。

伴隨年羹堯的離京,對年羹堯的批判更是不絕於耳。雍正也漸漸對年羹堯開始產生厭惡之感。這種厭惡,逐漸蔓延到人盡皆知,年羹堯的末日也就到了。

此後,年羹堯竟在上書皇帝的賀表中將“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這被雍正視為大不敬,雍正曾提醒年羹堯要他謹慎持重,“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但年羹堯好像並無改變,依舊執著的我行我素。年羹堯被雍正解除一切職務,調任杭州將軍。




冬來萬物蕭,年羹堯的冬天來了。牆倒眾人推,無數份彈劾奏疏飛向雍正。群臣激憤,民意沸騰,雍正皇帝再也不能姑息了。年羹堯被鎖拿進京問罪,他該低頭了。九十二款大罪,這就是三法司會審的結果,年羹堯認罪了,因為他就是一個貪婪的人。惡魔吞噬了他的心志,貪婪毀了他的一切。他執著的以為,他是雍正皇帝的恩人,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皇帝根本不需要恩人,也不需要兄弟,皇帝要的永遠只是江山永固,基業長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