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道工程裡的“90後”: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

央視網消息: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也是五四運動100週年的紀念日。接下來,我們認識一群工作在特殊崗位上的年輕人。武漢大東湖核心區汙水傳輸系統工程是全國首條深層汙水傳輸隧道項目,建成後每天將能傳輸處理150萬噸的城市汙水,服務數百萬人。為了保護長江和城市湖泊,工程要在地下30到50米深的區間內盾構隧道,工程人員要每天連續12個小時蜷縮在地下工作,他們平均年齡27歲,大多是90後,和一般年輕人不同的是,他們的青春以不尋常的堅守,默默綻放。

地下隧道工程里的“90后”: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

在武漢市的中心城區附近,距離東湖700米外,有一個大約7800平米的建築工地。這就是正在建設中的全國第一條深層汙水傳輸隧道,直徑三米,全長17.5公里的東湖深隧,將要穿越武漢的眾多湖泊和最繁華的市區。就在這個巨大的深坑底下,就是隧道施工工地。建設者們需要乘坐電梯,向地下深處行進,直到距離地面34.9米的黑暗深處。

這是一群90後的年輕人,承擔著整個工程裡最重要的任務。分別從事盾構司機、測量員、維保工程師和盾構值班工程師的工作。

走樓梯,坐電梯,年輕人就這樣從城市中心來到了地下深處。

在這裡,盾構機掘進到哪,小夥子們就工作在哪。每天12個小時待在隧道里,忍耐並適應環境成了最基本的技能。

地下隧道工程里的“90后”: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

大東湖深隧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周旭說,我們把它總結為,高溫度、高溼度、高噪音三高,確實小夥子們非常不容易,8到20米主要是用於我們的一個城市地下空間的預留出來,我們30米到50米這個深隧,以後和城市發展來說就不會有衝突/然後防止那個水滲透出去,這樣的話對我們地下水以及我們土壤不會造成影響

這條狹窄的便道是到達盾構機位置的唯一路途,隨著工程推進,每天他們要在這條路上徒步前行,短則幾百米,長的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

地下隧道工程里的“90后”: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

今天(5月4日),最先和夥伴們分開的,是25歲的測量員楊霖,他的工作與其他人略有不同,需要在整個隧道里邊走邊測,用這些工具為盾構機丈量方向。

測量員楊霖說,盾構機的前面全是土層看不見,什麼都看不見,我們就相當於指揮著盾構機,在看不見的地方按照設計的線路就是前進,我們就相當於起一個眼睛的作用。

地下30多米,沒有手機信號,沒有人可以說說話,有的只是對講機裡偶爾傳來的呼喚聲,因為工程進行中必須時時監控座標數據,所以楊霖每天的12小時,就是不停地走,不停地量。

測量員楊霖說,每天頻繁的話是兩萬到三萬步,我有個同事,他的鞋,我們這是特意發的那種鞋,但是他穿上鞋的時候比較磨腳他不穿,他只有穿自己的鞋,然後穿自己鞋走的時候,他說他反正一兩個月就要穿破一雙鞋。

盾構司機張福強馬上就要30歲了,是這個班組裡年齡最大的,這個不足1平米的房間就是他的駕駛室,因為狹窄到轉身都略顯困難,所以他的12小時常常是這樣枯坐的背影。

地下隧道工程里的“90后”: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

盾構司機張福強說,我們是有一個循環一個循環的,一個循環完了可能直起來站一下。

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或是晚上7點到早上7點,每半個月倒一次班,時間對我們而言,意味著陽光和月色,對他們卻只是白班和夜班的區別。

快滿27歲的維保工程師林飛和25歲的搭檔李林汶要蜷縮著鑽進這種直徑一米左右的洞裡檢修,這些洞,就是他們工作空間的一部分。而這一切只為了保證盾構機能24小時不停運轉。

地下隧道工程里的“90后”: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地下隧道工程里的“90后”:地下50米 我的青春“隧月”

25歲的盾構值班工程師李子碩,在我們採訪的幾個小時裡,他幾乎一直這樣低頭彎腰,蹲著指導工人拼裝管片。

在大東湖深隧項目151人的團隊裡,像這樣的年輕人佔了一半以上,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他們,成為了這條隧道里最年輕的建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