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这个“五一”小长假

一个中国女性火了

她叫颜宁

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00名美国本土科学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学家入选。在这25人名单中,中国女科学家颜宁榜上有名。

说起颜宁

今年刚满42岁

30岁当上清华大学博导

36岁获得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资助

4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在世人眼里

颜宁的人生仿佛开了挂

她的成长历程究竟是怎样的?

01不考第一就不是学霸

努力做到最好,让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颜宁

1977年,颜宁出生于山东莱芜。根据家谱记载,她是孔子弟子颜回的第七十七代子孙。

都说淘丫头聪明,颜宁便是一个例证。6岁以前,她在乡下生活,整日在乡野间疯跑,像个男孩子一样,上山、爬树,下河、捉鱼。

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品格和品质,都不是由我们的力量形成的,而仅仅是儿童自己在3岁至6岁间所进行的一系列长期而缓慢的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儿童的品格在6岁之前就已雕刻成型。

对于颜宁来说,6岁前的生活自由奔放,打开了她的想像力空间。

6岁那年,颜宁随父母来到北京生活。上小学的时候,她依旧很贪玩,作业写得飞快,在学校就会做完。回到家后,父母担心对她视力不好,不让她看电视,也不让她多看书。于是,她只能听广播,听完广播便在躺在床上仰望外面的星空。

那时,她一直想知道,宇宙是无穷的,但到底有没有边际?如果有,宇宙外面又是什么样子?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后来,上了初中,看过《西游记》之后,颜宁就想:既然孙悟空可以无限变小,那么当他进入人的细胞之后,又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呢?

颜宁从来没有想过,未来有一天,自己会像孙悟空一样,“钻”到细胞的内部去看“世界”,会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上高中时,颜宁更喜欢文科,文理分班时便选了文科。但她的班主任认为,成绩全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就把她拉回到理科。

她的父母本来希望她学医。但是她毕竟是女孩子,心软,害怕解剖小动物。于是她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清华校园,她过得忙碌而充实:担任学生会主席,组织课外活动,学国标舞、打乒乓球、学游泳……这期间,一次考试时,她的微积分成绩只得了67分,导致她从第一名下滑到第四名。这让她十分恼火,因为在她眼里,只要不是第一名,就谈不上学霸。

在颜宁的眼里,自由是最宝贵的,而获得自由的途径便是让自己足够优秀。所以她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因为那样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02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用你的初心去探索你的人生意义,努力认识你自己,做你自己,坚守内心的选择,坚定地为实现你的人生意义而勇敢、专注地行动。——颜宁

2000年8月起,颜宁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

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美丽的校园让她深深沉醉其中,她常常看得热泪盈眶。

在这里,她深深领略到了科学之美。上课的老师多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们能把每个科学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在这里的7年,让她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2007年10月,受清华大学医学院创办者赵南明教授之邀,颜宁回到母校,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带领几名本科生和低年级博士生,向膜蛋白领域进发。

实验室建立之初,可谓白手起家。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颜宁一直焦虑之中度过。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期,颜宁的人生仿佛开了挂:

——在《自然》《科学》《细胞》等三大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解析了5个新型的膜蛋白结构,初步揭示了它们的功能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2011年8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2年12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5年2月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表彰其在跨膜物质运输的结构生物学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杰出工作;

——2015年10月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表彰其对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内的关键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面对别人眼里的枯燥数据和冰冷的试验室,她却乐此不疲。

她说,研究得越多,对于生命就好奇,越试图去理解生命。而整个研究的过程对她来说也是很享受其中的。03赚得多不一定就幸福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几十年到百多年的尺度,你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想过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颜宁

颜宁和我们印象里的科学家并不一样,思维十分活跃的她,不仅在科研世界里如同开了挂,在生活中一样过得活色生香。即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她依然有时间看剧、发微博,和好朋友一起游山玩水。

她还曾追过一部剧:《欢乐颂》。一次,她的一个学生问她:“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安迪的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工作强度大。可是你看她赚多少钱呀。你每天那么辛苦,你工资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难道心里不会不平衡吗?”

她当然知道安迪就是欢乐颂中的主角之一。听到学生的问题,她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那你觉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吗?难道金钱就变成了衡量自的幸福感的一个标准了吗?”

在她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一个人的标签不重要,一个人赚钱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别人老问我苦不苦,其实只要是你着迷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颜宁说,“所谓苦,就是不得已做你不想做的事呗。别人可能会觉得做实验、写论文很枯燥,但我自己乐在其中。就像有些人打游戏上瘾似的,着迷嘛。”

正因为如此,她才把赚钱当成身外之事,丝毫不会计较自己赚得多与少。

“当你把细胞里那些只有几个到几十纳米大小的蛋白质分子解析出其原子分辨率的结构、在电脑上放大几亿倍之后,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美丽的构造如何行使复杂的功能,你总忍不住要感叹大自然的聪明!很多时候,她的精妙设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这些大自然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04请别称呼我“女科学家”

我希望每个女孩子要勇敢,要遵从你的内心,认真去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么。——颜宁

颜宁不是女权主义者,却很反感别人称呼她“女科学家”。她认为,这个称呼有性别差异带来的隐性歧视。为了纠正人们的这个认知观念,曾经一度很宅的她,开始越来越多地走上社会,为争取女性的平等鼓与呼。

她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次,她和同事在学院面试博士生时,一名男同事问一名应试的女生:“你现在到了一定年龄,将来怎样平衡家庭和科研?”听到这里,颜宁马上对女生说:“你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你们为何从来不问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为什么女性科学家那么少?颜宁认为,不是因为女孩子不够优秀,而是她们所面对的干扰太多。

她曾经有一个女学生,一次突然跟她提出不读书了,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她要去找工作。在颜宁的劝说下,女生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然而接下来这个女生又反复了三四次。最后一次,颜宁终于松口:“好吧,没问题,我支持你的任何选择。”但是在第四次之后,这个女学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已经发表,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博士业了。

颜宁分析,在青葱岁月求学,男生女生没有区别,但是读了博,也就是说在立业的时候也恰好是成家之间,而女性要面临怀孕、生子。这个过程对女孩子们事业的扰动是非常大的。很多女性便是在这个时候放弃了事业,选择了家庭。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30岁,清华大学博导;42岁,入选美国外籍院士!谁家美女这么霸气?

她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对台下的学生说:

人生在世,只要给你钱,消费的能力谁都有;那么作为一个动物或者说生物,只要给你食物,消化的能力也基本上谁都有。可是区别每个个体的是什么?是你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你创造的能力大不同。

我是希望你们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要你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你选择去做全职妈妈,还是选择去做文职人员都没有问题。

有人说,

颜宁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她却偏偏选择了科研;

也有人说,

颜宁明明可以轻松嫁人,

她却偏偏选择了单身。

对于科学界而言,

颜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而对于我们女性来说,

她也是独立、自信、自强的女性代表,

她用自己的努力告诉我们:

只要足够优秀,

就可以在男人拥有更多话语权的世界上

生活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愿我们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

遇见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