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願你我,終能與自己和解

有的電影一看片名就覺得是部好片,《綠皮書》就是其一。故事主線很簡單,一位優雅紳士的黑人音樂家唐·雪利,一個吊兒郎當的白人司機託尼,因為一紙僱傭合同結伴同行,前往充滿種族歧視的美國南方巡迴演出,開啟一段“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友誼之旅。

(此文包含部分劇透,介意者謹慎閱讀)

《綠皮書》全稱《黑人司機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第一本出版於1936年,之後幾經修改,是種族矛盾時期黑人出行的必備指南,上面列著各個地方願意接待黑人的飯店餐廳和旅館,因為很多商家店鋪僅限白人消費。

意大利人託尼做著小混混,混跡在意大利黑幫和酒館間,強勢也溫柔,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和自省,卻拋不掉對黑人的鄙夷和不屑,在拒絕意大利幫派工作之後得到昔日酒館老闆推薦面試一份司機的工作,當他看到那個如同國王般出現的黑人雪利博士時,第一次種族印記帶來身份地位的反轉便成為影片的主題,兩個人,自此在一段相伴的旅程中彼此相識,用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作為依託,一個高貴矜持遵守文明標準準則,一個自由強悍視規則無無物,挑逗著在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種族觀念。

隨著你與影片慢慢前行,你會發現兩位主人公身上的矛盾正在慢慢轉化,變得和諧。本身對黑人有偏見的男主人公託尼通過鋼琴家唐對職業的高素質和本人的高品質,開始發現膚色不應該作為“人”的優劣定義;而唐也因託尼看似拙劣的外表,卻擁有一顆時刻掛念家庭的善心,而變的不那麼高冷。

而雪利也漸漸在託尼的感染下獲得友情的溫暖,笨拙地在車上吃著炸雞,聽著託尼介紹的歌曲,兩個完全顛倒世界中的兩個人,如同互換的人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導演並未刻意渲染,只是靜靜地讓這一幕上演。

人類內心最真實的鄙夷和自我優越造就這世間諸多的不公平,今年奧斯卡得獎影片中不乏探討這樣主題的影片,只是這樣的不公平中難言公平的基準,如同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般迷離多變,人性的光輝總也會變得暗淡了。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不公?

1

要明白沒有絕對的不公平

我們應該明白生活中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有時可能是運氣不好,有時可能是時機不對,一些心裡的小憤怒也是可以容忍一下的。上帝創造我們的時候沒有給我們一樣的臉一樣的身體,先天性的不公平是存在的,你要相信努力是彌補公平最好的方法。

2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

當發生對自己不公平的事情後,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的反思自己。好好想想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會對自己不公平,究竟是自己在哪方面沒有別人做的好。反思好自己後,加以改正。

3

用真正的實力來解釋公平

從前我們就知道這樣這樣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若很多不公平是因為自己的實力不足造成的,那不公平對於自己來說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自己沒有實力,那公平就註定和你無緣,所以要好好努力才行。

4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公平

面對不公平待遇時,不妨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為什麼他可以獲得公平的待遇,是自己真的不如他,還是他努力的超過了自己。生活中有些事情也可以通過比較來看清更多的東西。

5

默默的承受和實現公平

我們要有一顆平淡的心態,雖然心裡可能會有一些不甘心,但要在心裡立下志氣,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公平。

周國平曾說,“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

兩人一段人生的旅程,在接近尾聲的那刻,雪利要邁出這段旅程真正勇敢的一步,在被演出場地餐廳拒絕用餐那刻他告訴託尼:“如果你讓我演出我就演出”時,故事已然結束,那本標註各個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地方並不包括每個人的人心。在黑人酒館的演奏,一個從未被白人認可可以演奏古典樂的黑人,卻在黑人中獲得了共鳴.

孤獨是發現走了很久卻還是孑然一身,是想要求得一個人的理解而不得,是臺上的小丑、臺下的無名,是想要去證明什麼,到頭來卻發現無人在意。若有那麼一處,能讓你回到屬於懂你的孤獨,便是珍貴。

只是恰逢孤獨。

旅程的結束,兩個人的理解,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一個人出現都帶著美意,不是可期,而是可待,誰也不知道,那背後的美意是不是如同美酒般醇美,只有你遇上,才會知道。


“What makes people lonely is the fear of making the first move.”世界上每一個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

平安夜唐拿著香檳站在託尼的門前,他在託尼第一次邀請時習慣性地迴避拒絕了,但終究他邁出了他的第一步,且萬幸被這個仍舊熱情的意大利家庭接歡迎。

也願你我,終能與自己和解,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都被回應且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