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愿你我,终能与自己和解

有的电影一看片名就觉得是部好片,《绿皮书》就是其一。故事主线很简单,一位优雅绅士的黑人音乐家唐·雪利,一个吊儿郎当的白人司机托尼,因为一纸雇佣合同结伴同行,前往充满种族歧视的美国南方巡回演出,开启一段“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友谊之旅。

(此文包含部分剧透,介意者谨慎阅读)

《绿皮书》全称《黑人司机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第一本出版于1936年,之后几经修改,是种族矛盾时期黑人出行的必备指南,上面列着各个地方愿意接待黑人的饭店餐厅和旅馆,因为很多商家店铺仅限白人消费。

意大利人托尼做着小混混,混迹在意大利黑帮和酒馆间,强势也温柔,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和自省,却抛不掉对黑人的鄙夷和不屑,在拒绝意大利帮派工作之后得到昔日酒馆老板推荐面试一份司机的工作,当他看到那个如同国王般出现的黑人雪利博士时,第一次种族印记带来身份地位的反转便成为影片的主题,两个人,自此在一段相伴的旅程中彼此相识,用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作为依托,一个高贵矜持遵守文明标准准则,一个自由强悍视规则无无物,挑逗着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种族观念。

随着你与影片慢慢前行,你会发现两位主人公身上的矛盾正在慢慢转化,变得和谐。本身对黑人有偏见的男主人公托尼通过钢琴家唐对职业的高素质和本人的高品质,开始发现肤色不应该作为“人”的优劣定义;而唐也因托尼看似拙劣的外表,却拥有一颗时刻挂念家庭的善心,而变的不那么高冷。

而雪利也渐渐在托尼的感染下获得友情的温暖,笨拙地在车上吃着炸鸡,听着托尼介绍的歌曲,两个完全颠倒世界中的两个人,如同互换的人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导演并未刻意渲染,只是静静地让这一幕上演。

人类内心最真实的鄙夷和自我优越造就这世间诸多的不公平,今年奥斯卡得奖影片中不乏探讨这样主题的影片,只是这样的不公平中难言公平的基准,如同芥川龙之介《罗生门》般迷离多变,人性的光辉总也会变得暗淡了。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不公?

1

要明白没有绝对的不公平

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中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有时可能是运气不好,有时可能是时机不对,一些心里的小愤怒也是可以容忍一下的。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没有给我们一样的脸一样的身体,先天性的不公平是存在的,你要相信努力是弥补公平最好的方法。

2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

当发生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后,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自己。好好想想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会对自己不公平,究竟是自己在哪方面没有别人做的好。反思好自己后,加以改正。

3

用真正的实力来解释公平

从前我们就知道这样这样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若很多不公平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足造成的,那不公平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自己没有实力,那公平就注定和你无缘,所以要好好努力才行。

4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公平

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不妨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他可以获得公平的待遇,是自己真的不如他,还是他努力的超过了自己。生活中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比较来看清更多的东西。

5

默默的承受和实现公平

我们要有一颗平淡的心态,虽然心里可能会有一些不甘心,但要在心里立下志气,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公平。

周国平曾说,“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

两人一段人生的旅程,在接近尾声的那刻,雪利要迈出这段旅程真正勇敢的一步,在被演出场地餐厅拒绝用餐那刻他告诉托尼:“如果你让我演出我就演出”时,故事已然结束,那本标注各个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地方并不包括每个人的人心。在黑人酒馆的演奏,一个从未被白人认可可以演奏古典乐的黑人,却在黑人中获得了共鸣.

孤独是发现走了很久却还是孑然一身,是想要求得一个人的理解而不得,是台上的小丑、台下的无名,是想要去证明什么,到头来却发现无人在意。若有那么一处,能让你回到属于懂你的孤独,便是珍贵。

只是恰逢孤独。

旅程的结束,两个人的理解,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一个人出现都带着美意,不是可期,而是可待,谁也不知道,那背后的美意是不是如同美酒般醇美,只有你遇上,才会知道。


“What makes people lonely is the fear of making the first move.”世界上每一个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平安夜唐拿着香槟站在托尼的门前,他在托尼第一次邀请时习惯性地回避拒绝了,但终究他迈出了他的第一步,且万幸被这个仍旧热情的意大利家庭接欢迎。

也愿你我,终能与自己和解,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被回应且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