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國和日本靠什麼迅速崛起?

跟我去抬槓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

外因兩國經濟恢復發展的共通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國推行了“非工業化”政策,而隨著世界格局兩級對峙的發展變化,同盟國為了對抗蘇聯(共產主義)扶植這兩國。二戰後美國全面佔領日本,為了遏止前蘇聯和中國的發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經濟發展,其後越南戰爭的爆發促進日本經濟進一步的發展,美國需要日本成為其戰爭資源後方根據地;美英法共同佔領西德,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


同盟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其次,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為兩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尤其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大量戰爭物品訂單飛向兩國促進了其經濟發展。


具體內因分析:

日本:政府在歷史各個時間段制定了符合當時正確經濟發展策略,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了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的推動;教育的積極影響,開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輸的態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進技術的思想。


德國: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削弱軍事力量上,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的演講代表了同盟國對西德的扶持援助政策態度:“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1948年西德參加歐洲重建計劃。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儘快的回覆歐洲的經濟。因此130多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設備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



其次,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持,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再者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掌握知識和技術的廉價勞動力。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以及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也就是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政府接著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持下實行了幣制改革,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緊緊抓住了朝鮮戰爭這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挽救了西德經濟

關注“阿輝說戰爭”專注二戰戰爭歷史,現代戰爭,伊拉克,阿富汗,以色列。

阿輝說戰爭


二戰後,歐洲不在有戰爭,而處於一個和平時期,德國認識到了自己發動的戰爭給人類造成了災難,所以改過自新發展經濟,德國有老底子在那裡,所以經濟發展的很順利,日本則是一個偶然,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了運輸工具,啟用了日本為美國製造一次性運輸工具…汽車,同時放鬆了對日本的本土監控,為美國戰略利益所用,所以日本抓住了這個機會發展了經濟,為美國製造汽車,也就開動和恢復了所有工廠的生產能力,汽車工業是基礎工業,也是綜合性工業,技術含量也很高,無形中幫助了日本開始了工業化,學到了美國的很多工業製造流程奠定了基礎。


戰神震懾邪惡勢力


第一靠制度。迅速穩定社會,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反思罪行和錯誤,檢討國家失誤,匡正國家方向,讓全民對未來的發展作出正確的選擇;第二靠勞動。兩國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與其它帝國主義爭奪殖民地,企圖以剝削和壓迫其它國家與民族達到不勞而獲,戰敗後經過後思,兩國都老老實實地踏下心來認真勞動,醫治戰爭創傷,先解決生活生存問題,再解決國家發展和富強問題,加上兩國本身就有工業基礎和技術人才,經過努力,較快較好地恢復了生產,並逐步地走出了戰敗泥淖,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第三靠支援。日本是美國支援振興起來的,德國是靠歐洲支援振興起來的,它倆後邊都站著強大的國家或國家集團;第四靠環境。二戰後,美蘇對立,美國成了歐洲和日本的保護傘,在美國的庇護下,德日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建設而心無旁騖,經濟想不發展都不行。


塵垚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