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下在現有技術下,不計成本能建造一座橫跨太平洋的橋嗎?

翡翠林揚


很多之前我們無法實現的交通建設規劃,目前我們都逐步實現了,比如“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千米。此外,2018年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城通車,橋隧全長55千米。我們來看看人類能否建造一座橫跨太平洋的橋樑,之前介紹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港珠澳大橋”都是在大陸架海區建設的橋樑,水深較淺,而太平洋平均水深3957米,這種水深來建設橋樑,如何建設橋墩應該是一個障礙,目前估計還難以克服。

不過,如果真要橫跨太平洋連接亞洲和北美洲,那麼這座橋樑應該建設在白令海峽,白令海峽寬度僅為85千米,最窄處僅約為37千米,深度在30米至50米之前,以目前人類的技術,在白令海峽上建設一座橋樑應該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如果這也算橫跨太平洋的話。但是,交通運輸的本質是利用交通工具實現人或者貨物的空間轉移,交通建設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的需求,白令海峽緯度太高,兩側區域人口稀少,與東亞地區和美國距離遙遠,建設大橋目前顯然是一筆不划算的生意。


地理沙龍


有可能嗎?

需要客服哪些困難?

隨便在百度地圖上翻了翻,上海-700km-琉球島鏈-2300km-無名島-6000km-夏威夷

-4000km-美國西海岸

1、設計。橋樑設計需要地形和地質勘察,深海地質勘察困難極大。

2、施工。深海橋墩技術咱不說,就當可以用費效比極差技術或者浮島技術解決,但是施工條件惡劣,施工補給距離超過3000公里,想象一下你在哈爾濱施工,駐地在昆明的酸爽。

3、養護。橋樑結構和墩柱需要定期檢查養護,12000km的橋樑都做100米超大跨徑,也有12萬跨,12萬個深海墩柱一個月檢查一次,半年養護一次,這酸爽。

4、運營。高速公路要求60km左右一處服務區,咱放大到100km一處,需要1200處服務區,服務區需要配置停車場,加油站,商店,住宿,修車等生活服務措施,需要員工24小時服務。這人力成本,酸爽。

建成後的收益?

先估算造價:

橋樑主體結構:雙向4車道加連續停車帶高速公路,單幅橋寬0.75+3.75*4+3=18.75m。雙向橋樑面積18.75*2*12000000=4.5億平米。普通橋樑單價6000元每平米,我不是橋樑結構和造價專業,這種深海高墩大跨徑我就捏著鼻子估個10萬一平米吧。橋樑總造價45萬億,牛逼。

服務區,養護工區,員工住宿區100km一處,單體面積20000平米,每個方向各1200處,合計1200處*2個方向*20000平米每處*10萬每平米=4.8萬億。

其他的附屬設置暫估建安費10%。合計建安費成本約55萬億。

項目其他費用暫估建安費12%。6.6萬億

建設總投資約62萬億。、

再算養護:

日常維護、保養、大中修按照每年總造價2%計算,這養護條件很省了吧,100年運營期200%,144萬億。

最後運營:

2400處服務區24小時運營人員+養護人員按照一處50人算。12萬人,按照人均20萬稅前年薪算,公司單人成本約人均30萬每年,12萬*30萬*100年=3.6萬億。一般人力成本約佔公司成本的40-60%,合計百年運營成本總計10萬億左右

合計約216萬億。

這些可是不考慮什麼通貨膨脹、政治事件突發事件,不考慮汙染處理,不考慮運營事故,不考慮不可抗力,一百年啥事沒有舒舒服服過完。

再說收益:

考慮天氣,大中修及其他特殊情況高速封閉,一年按350天通行估算

車輛通行費:8車道高速公路日均6-10萬輛,因為收費機制不同,簡單中和一下,不管車型,每公里收費1元,單趟收費12000元。我也不知道為啥我腦子壞了不坐半天飛機,非要花12000跑10天高速。

百年運營車輛收費合計約10萬輛*350天*100年*12000元=42萬億

人員消費:按照每輛車坐5個人,單程跑10天,住宿加吃喝加娛樂消費(如果有的話)就算人均5000元。一輛車跑一趟花費2.5萬元

百年人員消費10萬輛*350天*100年*25000元=87.5萬億

合計收益129.5萬億元。

百年運營虧損86.5萬億元

能否抵消建造以及維護的成本?

上面算過了。不能

不說為啥會有人腦子壞了跑這條高速,就算是車流量飽滿,都跑全程,各種條件都做到最佳,算算也是虧了小90萬億。什麼概念呢?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74.41萬億元,蘋果公司市值不到一萬億美元。

我也是腦子壞了,浪費1個小時寫這個。


熱心i市民老王


我只知道太平洋平均4000米深,不說更深處,就按一個橋敦4000米的高度算,呵呵……目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造4000米的高樓,更何況海底高水壓橋敦施工難度比平地造樓難千百倍不止!

我可以不付責任的說,現在還沒哪個國家能有能力搞出一個4000米高的海底橋敦

更何況太平洋1萬多公里得多少個橋敦?

所以按樓所說在太平洋上建一座橋連接中國和美國只能在相像中有,現實就算舉全球之力也是不可能的




糕級顧問


有架橋的這個技術,沒有架橋的這個實力。建跨太平洋大橋,是天方夜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即使橫跨太平洋用萬噸巨輪搭一座浮橋至少要200年以後才能建完成。況且,還堵住水上航線

港珠澳大橋,全長50公里,建了10年,就按照這個速度,太平洋1.2萬公里,需2400年。

建橋需要萬噸巨輪,全世界一年家生產按300艘,一艘200米寬,一年6萬米,太平洋1.2萬公里,有橋墩的公路橋,即使不計成本,絕對不可能建成,現在地球上還沒有建橋墩需要的材料。技術也達不到。建成了也沒有人走,成本太高。

現在的公路橋,大多數是建在地面上的,不管多高的多米,水下最深的橋,港澳珠海大橋,水下40多米。太平洋最深的海溝一萬米以上,如果材料用水泥,混凝土按北比重按2.5算,減去海水浮力,水泥在海水中比重1.5.一萬米海底. ,一平方釐米壓力一噸半,一平方釐米水泥只能承受0.3噸壓力水泥會被壓碎。用鋼鐵做橋墎,鐵比重7.8,減去海水浮力,一萬米深海底壓力6.8噸,圓鋼一平方釐米只能承受4噸壓力。橋墩會壓扁。

在海底部,有海洋暗流,即海底的水是緩慢流動的,但衝擊力驚人,會衝得橋墩移動。

因此,浮橋可以建成,建不了跨太平洋公路大橋。


南極冰火


如果不考慮成本問題,那確實從理論角度上說,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其實還是非常不現實。


首先,現代人類建立的跨海大橋,普遍也就是幾十公里,既然能建立幾十公里的跨海大橋,那麼從技術角度上說,只要不在乎成本就可以建立更大的跨海大橋,畢竟無論海底有多深,跨度有多大,那都是工程造價的問題。


但實際上只要有足夠的預算就能早出跨越太平洋的大橋嗎?在現實中,要考慮的問題非常多,比如在廣袤的海域中,海底岩層的穩定性,是否有沉降,是否能夠經受住巨大的衝擊。同時,海上的潮汐風暴可能捲起巨大的海浪衝擊橋樑,先不說如果有車輛行駛在橋上如何避險,單單橋樑長久如何化解衝擊就是很大的問題。


其實,在建造這座大橋的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能克服,但那都是在風平浪靜的理想環境下,真正的使用場景下,很多問題還無法克服。


未泯雙瞳


其實,現在就有這樣一座橫跨太平洋的“橋樑”。這座“橋樑”的通過率還非常好,非常安全有效!

這座橫跨太平洋的“空中橋樑”,你大概聽出來了,那就是空中航空線。每天,世界上的一百多個國家的,近千架航班在這座“橋樑”上通過,完全可以滿足現在的實際需要。空中航線是越洋船舶的有效補充。

在太平洋上要建一座真正的橋樑是絕不可能的。不但在技術上不可能;在經濟上,政治上也不可能。以人類的能力,是無法突破的。這也象是一個戰場,正面攻不上去,就不要強攻了。要採取迂迴的方法去解決。無非是要過去,無非是要運力大嗎?運力,發展航運可以解決。速度,發展航空可以解決。我們為什麼非要難為自己,去架一座橋呢?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但遺憾的是,最先進的都要使用在軍事上。因為,人類還有生存的爭奪,還存在戰爭的風險。各國家,都在搞軍備。如果把這些最先進的技術和經濟能力都用在和平發展上,那世界的面貌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核動力航母,核潛艇技術,高性能的當代戰機,如果用來民用,那太平洋不也就是一個杭州西子湖嗎!


所以,太平洋架橋不是問題。人們不感到太平洋是一個障礙。真正的障礙是人們自己製造的。比如,由於國家的劃分,由於政治觀點的不同,你就是近在咫尺,不是也難以通行嗎?

這些例子大家都知道,我就不便一一例舉了,敬請諒解!

港珠澳跨海大橋,不就是在港澳順利迴歸後,才得以興建成功的嗎?


盛廣學雜家雜論


不計成本的話,直接抽乾太平洋的海水,然後走路過去啦😊


羅威914573298


絕對可以,最近我接了幾個大工程,給太平洋建橋,給珠穆朗瑪峰裝電梯,給太陽裝空調,


kvien權_


現有技術應該不行吧,無論是水泥墩基礎還是浮橋,都扛不住大風大浪。不考慮成本的話,也有很多技術問題解決不了。比如說在中間施工的時候,鋼筋水泥咋運過去?幾千米的水泥墩,以目前最先進的技術也做不到吧?就算是能做到,到達海底以後,基礎也控制不住。如果是浮橋,哪能扛得住大風大浪?


王五哥這個名字有重複


從中國橫垮太平洋造一座大橋,直通美國,閱兵隊伍雄糾糾去解放美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