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之人,为何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呢?

红枫似血


说卫青“宽厚豁达”很恰当,霍去病跟“宽厚”十万八千里,跟“豁达”完全不沾边。李广因为卫青临时改变行动路线,导致行军失期,在办案人员讯问下,悲愤自杀。李敢认为,父亲的遭遇,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打伤了卫青。霍去病得知李敢打伤舅舅,趁陪同汉武帝围猎之机,射杀李敢。这就是所谓,卫青霍去病甥舅俩,害死李广李敢父子的事。

其实,李广之死与李敢之死,性质完全不同,卫青和霍去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完全不同。

李广之死

这件事发生在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战,是汉匈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战前,李广找到汉武帝,要求以前将军身份随军出征。

李广的请求不难理解,老将军征战一辈子,眼看年近七旬,再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而他这一辈子,就缺一个封侯的功绩,为他的一生画个圆满的句号。

汉武帝本来是不同意李广出征的,一是李广年岁太大了,不适合再出征;二是汉武帝一致认为,李广此人“数奇”,命不好,由他参加的事准没好结果。但禁不住李广的苦苦哀求,汉武帝松口同意了。过后,汉武帝又后悔了,就让人给卫青去了一封密函,让卫青心里要有数,不能让李广充当前将军。

队伍在行军过程中,探知到匈奴单于的所在地后,卫青按汉武帝的意思,将李广调到东路,做迂回包抄的策应部队,而改任公孙敖为前将军,跟随他由中路,直击匈奴单于所在地。

李广对卫青的这个安排非常愤怒,在争执无果的情况下,他没有与卫青告别,就率军出发了。结果,李广真的不幸被汉武帝言中,他非常倒霉地碰上了大风沙,迷了路,没有按期达到目的地。李广失期的结果,导致合围匈奴时,不能形成包围圈,单于逃脱了。

卫青需要给汉武帝写战报,就让人去找李广询问失期的具体情况,李广一言不发。卫青就让长史传唤李广的幕府人员,对质受审。

李广不让幕府人员出面,说,这事跟他们无关,要审就审我,并说了如下一段话:“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言罢拔刀自刎而死!

李敢之死

李敢当时也参加了漠北大战,只不过他是随霍去病出代郡。这一战,他们一直打到狼居胥山,歼敌七万多人,从此漠北无王庭。李敢此战夺了匈奴左贤王的旗鼓,因此受封关内侯。

漠北大战,李敢封侯,父亲却因为失期自杀,而原因就是卫青,临时改变军事部署造成,所以李敢觉得,父亲的死,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此,李敢竟然跑到大将军府,找卫青寻仇,出手打伤了卫青!不过,卫青并没有因此报复李敢,将这件事压了下了,但还是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很生气,你一个小小的校尉,竟然打伤大司马大将军,作为外甥,霍去病决定为舅舅报仇。

恰逢霍去病陪同汉武帝围猎,李敢也在其中,围猎过程中,霍去病竟然一箭射死了李敢!霍去病的行为,让汉武帝非常怒火,在痛责霍去病的同时,汉武帝不得已,对外公开说,李敢是被鹿角顶死的。

卫青对李广之死的责任

客观地说,卫青在李广之死这件事上,责任很轻,甚至说无责任。本来对李广的军事部署,卫青是奉诏行事,调换李广不是他的责任。即便没有汉武帝的命令,卫青作为最高统帅,需要部下调整部署,也是无可厚非。

李广失期,有意外成分,卫青传讯,只是履行正常的手续,并没有加害李广的意思。当李广拒绝后,卫青没有难为他,让人找他的幕府审讯,已经很给李广面子了。但显然李广自己心中不平,以死抗争,这恐怕也不是卫青所能料到。

史书说,卫青让公孙敖为前将军,出于自私。也许吧,但这没什么可以指责,皇帝不让用李广,况且很可能卫青也觉得李广不可用,作为统帅,用谁,那是他的权利,他对结果负责,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所以,将李广之死的责任,推到卫青头上,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这个说法,源自于司马迁的观点,司马迁与李家关系好,很推崇李广,所以不惜贬抑卫青,这是有色眼镜作祟!

霍去病对李敢之死的责任

相对于李广之死,李敢真真切切死于霍去病的箭下,毫无疑问,霍去病要承担责任。霍去病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有三个。

一是李敢的行为太出格,激怒了霍去病。即便卫青对李广的死有责任,李敢都不应以寻私仇的方式,打伤卫青。况且他打伤的是当朝第一人,大司马大将军,自己的顶头上司。

二是霍去病骄横惯了,从来没把李敢这样的人放在眼里,包括性命。李敢的行为,无疑羞辱了卫青,做外甥的霍去病当然不能接受,况且霍去病能今天成就,跟卫青的指点和赏识息息相关。

霍去病此人性格张扬,他在军中非常跋扈,从来不把军士的性命放在眼里,对人从来只看军令,与战友们只有上下级关系,没有亲情。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为人,在皇帝的宠信下,做出射杀李敢没什么奇怪的。

三是霍去病与卫青的微妙关系。自打霍去病名声鹊起,汉武帝刻意压制卫青,让卫青受了不少委屈。这件事霍去病心知肚明,他不能改变汉武帝与卫青的关系,因而对自己的舅舅,多少有那么点歉意。

当李敢打伤舅舅后,霍去病以极端的方式,射杀李敢,我个人感觉,霍去病有以此向舅舅表明心迹的成分。

将门与豪门的恩怨

李家和卫家,代表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李广一门祖孙三代,为大汉奉献了一辈子,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得到封候拜将的机会。卫氏一门,因为皇后卫子夫,从一个奴隶之家,迅速飞黄腾达,成为帝国最荣耀的门庭。

虽然李家得不到封侯,自身的原因很大,卫家能光耀门庭,跟卫青霍去病自身的能力息息相关,但在司马迁眼中,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那种靠裙带关系发达的人。所以,司马迁不遗余力地褒扬李广的忠烈,又不时地对卫青投之以鄙视的眼神。

假如去掉有色眼镜,再读这段历史,恐怕人们的结论会发生巨大变化。不过,历史本来就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的结果。司马公以他的视角,留下了皇皇巨著《史记》,这笔精神财富,永不可磨灭!


寻根拜祖


首先,卫青的确宽容豁达,但是霍去病则是天之骄子,年少气盛,他为卫青复仇射杀李敢是很符合他性格的事。

说到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西汉其实还残留着母系社会的特征,尽管已经是父系为主了,但是还是有强大的母系社会遗风残留,其中在卫氏这个家族体现的尤为明显,母系社会就是一个家族以共同的母亲为纽带,有别的家族的男子小丁来与这个母亲春风一度,生下的有男有女,生下的女孩继续延续母亲的老路,剩下的的男孩小小丁会去别的母系家族与这个家族的母亲发生关系,就像他的父亲小丁一样,但是无论是小丁还是小小丁他们都还是属于自己母亲所在的家族,他们的孩子不会和他们在一起,也是跟着自己的母亲,而他们的姐妹们和其他的小丁生的孩子则由舅舅小丁和亲生母亲抚养长大。

卫氏家族的母亲是卫媪,卫媪自己不姓卫,只是因为嫁给了姓卫的人,才被称为卫媪,意思就是卫家大婶,卫家三女和长兄卫长君的父亲可能都是卫姓男子也可能是别的男子,这个史记上没有明确说,但是明确记载的是卫青的爸爸姓郑,卫青冒姓卫,他的两个弟弟卫步卫广也是卫媪和另一个或另两个男子所生,和他一样冒姓卫,从这里来看,卫氏家族以卫媪为纽带的母系社会家族特征非常明显,以现在的观念去看这一家会觉得乱,但在当时这是社会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芈八子的弟弟叫魏冉和她也不是一个父亲,汉武帝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他很坦然地把她认了回来,还封了县君,大家接受的也很自然而然。

说句题外话,其实卫妈妈本来想让卫青回归他的父亲的家庭,遵循父系社会的规矩去生活,有个好的出身,结果卫青在他父亲被虐待活不下去又跑回来了。

卫青和他的兄弟们是卫媪和别家来的小丁们生的小小丁们,霍去病就是这个家族中的第二代女性和他爹小丁春风一度生的第三代小小丁,在卫氏这个家族中,卫媪年老以后,当家的就是最有出息的卫青和卫子夫,卫青对于第三代小小丁们充当的是父亲的角色,他和霍去病的关系就是亲如父子。

李广因为迷路耽误战机,在卫青传他去问话时自杀了,死前他觉得是因为卫青不让他当前锋才会迷路,所以怨恨卫青,李敢也觉得是卫青害死了他爹,所以去卫青家里打伤了卫青,霍去病知道后很愤怒,于是射杀了李敢为卫青复仇,在西汉那个社会,游侠之风盛行,血亲复仇是被社会主流所赞同的行为,时人盛行哪怕你伤害我父母一根毫毛,我去把你杀了也能被赞一声好汉的价值观,霍去病为自己成长中的父亲角色卫青复仇的做法法理上有过错,情理上无可厚非。


小姐姐读历史


宽厚豁达可不是嘴巴说说,得看实际行动。如此宽厚的卫青,两次败仗损失士马三十万,分别用苏建,李广作替罪羊,诬陷逼死李广,挑唆霍去病暗杀李敢,涉嫌害死李蔡,种种情况来看,这只是个满嘴仁义的伪君子。

卫青在出定襄之战失利,损失士马十几万后(见汉书食货志),卫青重金讨好武帝宠妃王夫人的至亲,随后武帝不再追究卫青。(见史记卫传)

但是,随后武帝不用卫青,改用霍去病进攻河西,李广牵制匈奴精锐主力。

而漠北之战,重新启用卫青,显得相当突兀,不合常理,按照之前的配置,明显应该是霍去病和李广搭档,各领一路部队才对。卫青长期闲置,也没有好的表现,没道理突然又用卫青。霍去病不用一员将军,能征惯战的将军都给卫青,重用李敢,显然是和卫青较劲。

西汉最年轻的少年英雄,是李广和李蔡,都是15-6岁,一战成名。李广是陇西军的精神领袖,李蔡排名第二,虽然司马迁说李蔡是中人之姿,但是李蔡文武兼备,奇袭右贤王一战,就是李蔡这一路打的,尽管卫青一路没有赶上,武帝还是把功劳都算在卫青头上。不过武帝也没有亏待李蔡,让他做到丞相,李蔡的低调让他有机会立大功,把功劳拱手相送,给武帝留下大度的好印象,仕途一帆风顺。然而情商如此高的李蔡,也逃脱不了,李广被逼死后,同年身为丞相的李蔡,居然因为贪图一块皇家用地而死,随后武帝红人,陇西军的新领袖李敢又被暗杀,这三连杀背后散发出浓浓的权力阴谋陷害的味道。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宽容豁达放在卫青身上合适,放在霍去病身上不大符合实际。常说李广难封缘数奇,其实也有它的根源在内,他的死更多是自身和时代的原因引起,缘于形势变化新老交替出现的问题。前119年武帝寄予厚望的漠北之战,出现了几个变故,首先老将李广坚决请缨出征,其二,情报有误让霍去病对上单于主力决战的打算落空,其三,卫青把李广临时调离前锋换公孙敖为前军,虽不能肯定是李广迷路的原因,但应该间接加重他自杀的心意。


李广的不幸是时代造成,与个人性格也密不可分,他原是陇西人,自小习骑射,在汉朝中这种人很少见,大多骑兵骑将是中途练成,李广的自小熟习,养成了他作战一个特点,就是过于逞个人武勇而少有统帅思维,又因汉初对匈奴的国策是防守为主,和亲羁绊配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长期守城思维,一旦野战短处就露了出来。李广最后一战,竟因迷路无功,让人大跌眼镜,终因不堪问讯而自杀。


而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府骑奴出身,又是私生子,养成一种沉毅低调的性格,机缘巧合进入武帝内廷,经过系列的训练,在马邑之谋失败后逐渐走上前台,成为对匈作战的主要统帅,他运用的战略战术与李广大不相同,如以骑兵对骑兵,以骑兵冲击撼动匈奴的骑射,用步兵阻遏骑兵攻势等作战方式,都是武帝与他的幸小在上林苑等处探索出来的。对于李广之死,卫青应该有内疚,所以面对李敢的当面质询不辩一词,被李敢当场殴打也不张扬。(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大将军在大庭广众下被人殴打,卫青不说出去也没有用,会有其他目击者,作为对匈反击战隐隐然第二代统帅的霍去病,不久就知道舅父被自己手下李敢殴打的事,霍去病并不是宽容豁达之人,他在作战中强调结果,不恤士卒,宁可将武帝赐给的吃不完的美肉好粮抛弃,都不愿意拿出来给饥肠辘辘的士卒,他的军队完全是适者生存的狼性状态,长途作战穿插奔袭在他手下得到艺术性的展现。这样一个杰出而又自负的人,当然不会容忍有人这样侮辱他敬爱的舅父,在武帝的一次狩猎大会上,霍去病公报私仇,施暗箭把李敢射死了。


南方鹏


卫青、霍去病、李广和李敢父子俩,四个人之中,只有卫青可以称得上是宽容豁达之人,可偏偏就那么巧,李广父子的身死恰恰是因为卫青的命令而引发的。

1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领兵五万出击大漠、远征匈奴。时年六十余岁的飞将军李广也极力申请一同出战,汉武帝以其年老为由屡次拒绝,无奈老将军杀敌心切,只好同意由李广出任前将军,随同卫青一同出兵。

汉军踏入到匈奴地界不久,便捉到了一个匈奴兵,在严刑拷打之下,供出了匈奴单于的驻地。卫将军大喜,忙令公孙敖随同自己带精兵直线追击匈奴单于,而令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走右路,迂回包抄。

2

不料飞将军不愿受命,称:“吾乃前将军是也,应该打前战,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发,何况我跟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了,难得有一次跟匈奴正面对阵的机会,还望大将军命我做前锋,先与那单于大战三百合。”结果卫青坚决不同意,并一张文书发到飞将军军中,命其“速按文书所言,到右将军部队中报到。”

卫青不同意主要有两个原因:

(1)汉武帝曾私下里告诉过了卫青,李广年纪也大了,运气一直不太好,还是不要让他直接面对单于,容易让单于给跑了。

(2)当时卫青的好基友公孙敖刚刚把侯爵给丢了,在军中任中将军之职,卫青也有意让公孙敖立个大功,把侯爵再拿回来。

3

就这么着,李广很不情愿地跟右将军赵食其上路了,可军队里连个向导也没有,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一来二去,就远远落后于卫青了。结果卫青跟单于干了一架,虽然打赢了,不过却让单于给跑了。等卫青都打完仗回来了,才碰到李广和赵食其的队伍。

不过卫青倒也没直接怪罪李广和赵食其,相反还派人送去了干粮和酒去安慰一下,顺便打听一下路上的情况,以便向老板汉武帝汇报。本来无可厚非,可李广却觉得很没面子,也不回答,后来卫青又派人请李广的手下前去问话,李广却说:“我这些手都没罪,都是我的错,才迷路的,我自己去大将军营中受审。”

等到了卫青的营中,李广却对自己的手下讲:“从小到大,我跟匈奴都干了七十多场仗了,好不容易有这么一回,能跟匈奴单于好好干一场,大将军还派我绕远,结果还迷路了,这不就是天意么?如今我都六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能再忍受必笔小吏污辱。”说完,拔刀自刎。

4

李广的死,跟卫青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主要问题还在于他自己。卫青派他去右路,并不完全是他个人的意思,还有汉武帝的命令,而他意欲不听从命令在前,迷路殆误战机在后,卫青都没有当众指责,只是派人了解情况,却让其不堪受辱,当众自刎。六十余岁的飞将军,脾气依然很大。

当年霸陵卫因酒醉阻止他在田间饮酒,便使飞将军怀恨在心,后任右北平太守之时,便请求霸陵卫同赴任,不曾想,霸陵卫刚到,便被李广给宰了。大概将心比心,他也认为卫青会报复他抗罪之行吧。

5

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跟他爹一个脾气,认为卫青故意让他爹绕远路,而导致最近身死的命运,因此一怒之下,打伤了卫青。卫青倒是对李广的死怀有内疚之心,并没有上报李敢打伤他的事。可卫大将军还有一个脾气大的外甥霍去病,还是李敢的顶头上司,听说舅舅挨了自己下属的打,那还得了,直接利用在甘泉宫狩猎的时机,射杀了李敢。

就这样,李氏父子一个直接、一个间接死在了霍去病和卫青的手里,是卫青不够大度豁达么?不是。是卫青害死的么?不是。只有李敢能说是被霍去病打死的,所以说,题主这个问题还是有欠考究的。


水一白


如果说卫青是宽容豁达之人,我并没有什么异议,但说霍去病是宽容豁达之人,我就没有办法认同了。至于李广父子之死,李广由于迷路延误战机又不愿意受刀笔小吏的责难而自杀,李敢则因为殴打大将军卫青,被挟怨报复霍去病所射杀。



卫青为人谦逊,知道李广是老将,因此尽管李广迷失了道路当误了大军会师之期,但还是让人先去召李广说明情况,希望尽量减轻李广的罪责。但是李广却认为卫青在为难自己,不甘心受到刀笔小吏的侮辱,因此选择了自杀。

对于李广之死,卫青确实没有什么责任,但是卫青做为三军统帅,还是为大汉失去了一位能征惯战的将领而感到惋惜。但李广之子李敢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就是大将军卫青故意刁难父亲,才导致父亲蒙冤而死的。

李敢于是打伤了卫青,但卫青念在李家满门忠烈,且李敢经历了丧父之痛的份上,并没有声张此事。但是好事之人,却把这件事告诉了卫青的外甥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和卫青相比,年轻气盛、锋芒毕露,他要为舅舅出一口恶气,于是在甘泉宫狩猎时,用暗箭射杀了李敢。

对于这件事,汉武帝和卫青都是知情的,但是汉武帝、卫青权衡利弊后选择了袒护霍去病,因此说霍去病宽容豁达并不合适,霍去病可是个嫉恶如仇、睚眦必报的狠角色。

参考史料《史记》,欢迎点评、讨论、关注!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卫青,霍去病和李家父子四人的关系反应中国人事的复杂性。卫,霍二人因为有大靠山所以做什么都有道理,李广父子做什么都理亏


用户流星花园


霍去病死后,手下没一人难过,你就知道他的管理才能了,带着皇帝光环的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