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安徽金寨:“三原色”調出老區新變好光景

開欄語

耕耘成就夢想,奮鬥收穫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說:“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充分展示共和國70年來的偉大曆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著重彰顯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突飛猛進,即日起本報推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專欄,派出記者進行一線蹲點採訪,並配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特稿,有針對性地挖掘報道新時代各地區推進食品工業發展的措施成效和經驗做法,營造共慶新中國七十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

新華社記者陳諾

春天的大別山,猶如調色盤,百花盛開,五彩斑斕,深處大別山腹地的革命老區——安徽金寨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老區人知道,紅綠藍是這絢麗春光的“三原色”。這裡曾走出59位開國將軍,有著“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美譽。與此同時,亦有著超過40年的貧困史。如今,這裡紅色傳承、綠色振興,改革“藍圖”一繪到底。

70年底色不改,代代傳承映山紅

此時此刻,金寨漫山遍野映山紅,這是老區的“底色”。在革命戰爭年代,不足23萬人的金寨縣先後有10萬人參軍參戰,絕大多數為國捐軀。新中國成立後,為根治淮河流域水患,金寨先後修建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淹沒10萬畝良田、14萬畝經濟林和三大經濟重鎮,10萬人搬離家園,移居深山。

“奉獻生命、奉獻家園,也因此奉獻了改革發展的紅利。”金寨縣黨史縣誌檔案局局長鬍遵遠告訴記者,1978年,金寨縣貧困人口54萬,佔比99%,198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貧困縣之一。

好在紅色基因一路傳承,無數幹部群眾像映山紅一樣在山間紮了根,向貧困宣戰。斑竹園鎮誕生過金寨乃至安徽第一支紅軍隊伍,這讓49歲的鎮黨委書記張貽勝頗為驕傲,13年前他從縣委組織部下派到基層,先後履職金寨東南西北四個鄉鎮,常年在田間地頭讓他的皮膚黝黑異於常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黑皮書記”,“皮膚雖黑,心是紅的,在金寨,我們以紅為傲”。

2017年開始,金寨實施脫貧攻堅“聯幫工程”,組織農村有幫帶能力的黨員戶、入黨積極分子和能人大戶與貧困戶結對開展幫扶。在長嶺關村,51歲的黨員羅先平是個遠近聞名的“紅三代”——爺爺那一輩兄弟六人參加革命,只有一人受傷歸來。如今已是中藥材經營大戶的他主動幫扶起村裡21戶貧困戶種元胡,戶均增收超過7000元。

漁民變茶農,綠色振興讓窮山生金

身處張衝鄉流波村的茶山,周遭滿目翠綠,遠眺山下,響洪甸水庫碧波盪漾。

作為全縣11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網箱養魚曾是這裡脫貧致富的“利器”。2016年開始,為進一步保護水庫生態,當地庫區開始大規模拆除網箱。張衝鄉黨委副書記高大連告訴記者,響洪甸水庫76%的網箱在張衝鄉,這其中一大半在流波村。

向山上去,重振茶園成為這裡綠色減貧的新方式。已是中午12點,54歲的郭明枝依舊蹲在茶樹下,她要儘快把今天的鮮葉摘下送到茶廠,“傍晚還有炒茶課,可不能錯過”。郭明枝家的生計來源曾經是20多個養魚網箱,如今是眼前的6畝茶園。

2017年金寨縣依託當地茶葉聯合體,在縣內多個鄉鎮村莊設立六安瓜片炒制中心,開展六安瓜片製作技術師帶徒實訓,提升茶產業附加值。郭明枝所說的炒茶課便設在流波村雙同生態農場,這一期吸引了近20位村民參與。農場老闆姚遠龍告訴記者,老百姓的茶葉品牌概念越來越強,棵棵茶樹上豎起“黃闆闆”,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越綠色,越多金”。

近年來,綠色振興在金寨處處開花:持續推進綠色工業、農業和旅遊產業發展,先後建成光伏、風電、生物質發電等總裝機159.39萬千瓦,光伏裝備製造產業年產值達50億元;發展中藥材、油茶、茶葉、獼猴桃等特色產業基地58萬畝。好山好水自然引來八方遊客,2018年,金寨縣共接待遊客突破千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40億元,全縣一大批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通過綠色旅遊實現脫貧。

告別“窮窩”,老區繪就改革“藍圖”

“大女兒當年上學早上5點起床,小女兒如今7點起床。”說起變化,油坊店鄉面衝村居民陳傳芳不由得提到這兩個小時的差距。曾經,他們一家四口住在三面環水的山中,孩子們上學要坐船加上翻山越嶺走上兩三個小時。2016年9月,他們搬進了94平方米的新家,學校就在家門口,“搬新家不僅沒花一分錢,還小賺了一筆”。

這得益於金寨的改革“創造”。2015年,當地將宅基地改革與易地扶貧搬遷、水庫移民解困、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疊加,引導“貧困戶、移民戶”和居住在“土坯房、磚瓦房、磚木房”的農戶自願搬遷,通過綜合運用獎補措施,合理配置政策資源,把“一片肉”變成了“一盤肉”,全縣共有4萬多農戶享受到改革紅利,2.4萬戶農戶實現“挪窮窩、不負債”。

金寨縣委副書記王思春告訴記者,改革已是老區的“高頻詞”。如今當地被列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等22項國家改革試點縣,還主動推動縣級大部制、農村金融、人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自選動作”。

持續的改革帶來可喜的變化。數據顯示,金寨縣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17.48萬人減至2018年底的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30.03%下降至2018年底的2.73%。

策劃:李濤 編輯:郭敏 張元欣 設計:王廷芳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安徽金寨:“三原色”调出老区新变好光景

往期精彩回顧: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看晴隆三寶鄉“出山”奔脫貧 述村民致富點亮鄉村振興——來自貴州黔西南晴隆縣三寶鄉的調研報告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蒸菜產業成瀏陽第二張名片——湖南省瀏陽市蹲點採訪紀實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好茶知時節 出山乃快捷——安徽黃山茶葉行業快遞解決方案蹲點探尋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天賦河套彩繪草原水城 ——內蒙古巴彥淖爾高質量發展農牧業推進鄉村振興蹲點報告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安徽金寨:“三原色”调出老区新变好光景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www.cfsn.cn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010-68232904

廣告熱線:010-63703066-80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