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今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照例会有很多人,以无比敬仰,难以言述的怀念心情,谈起蔡元培吧。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

的确,即便只是作为那起运动的“靠山”,蔡元培在如今,也还是有着十分光辉的形象,素为世人所敬重的。只是,细究起来,真实历史中的他,如大多数近代史漩涡中的名人一样,还是有着比较复杂的面目的。

后世给予蔡先生的“人设”,是革命者,是教育家,是北大灵魂,是现代学术的守护神,这些高定位大体都是共识。可我以为,有问题的是,蔡元培绝不仅仅只有这些面相。还有些不大为人知的另一面里头,充满了歧义和偶然,也不乏一些黑料。特意提及这点,毫无要否定他的用意,而是意在提示说,历史、社会与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很复杂。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19,五四运动

不仅仅是蔡元培,假设我们推重一个人,只一味地吹捧,恨不能将人类的所有优点都加诸其上,多少也是显得有点不对头的。


从履迹看,蔡元培会走上读书之途、革命之路,乃至成为北大校长等等,都有很多偶然因素。可以说,他本色是一介读书人,是时代的洪流催击着他一步步前行,一次次“转型”。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蔡元培绍兴故居

他生在绍兴,与周作人、秋瑾等同乡世代文宦家庭出身不同的是,他来自较为卑微的商人之家。他的祖父是当铺经理,其父只是钱庄老板。起初,家境尚且,只是在旧时代,作贾行商乃是贱业,兄弟三人就数他自幼最聪慧好学,其父始有意栽培他走读书人之路,改换门庭。

他以此,5岁入私塾,12岁习八股。可惜父亲早逝,家道败落,一下子生活跌入困境。他依然坚定不移初志,17岁中秀才,边给有钱人家作陪读“勤工俭学”的同时,奋力攻读,终于在21岁中举,25岁中进士,并迅速被提点为翰林,光耀其宗。他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还是很顺遂顺的,也一度是绍兴乡人口耳中的“励志哥”——从《知堂回想录》中,我们得知,小他17岁的周作人,和他兄长鲁迅,自少就对他大名如雷贯耳。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03,脱下长衫,剪掉辫子后的蔡元培(左二)与次子及友人合影

在清王朝,他是俗称的体制内中人,也在那个体制最大的受益者之列。如果不是国事的激变,他也断然不会走上反政府的“自送死地之途”。1895年,他尚沉浸在翰林院钻研古诗词,窗外传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他慨然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奇耻大辱,“虽韩、魏于秦,宋于金,不如是之甚也”。他极度失望,也当有绝望的情绪,立即以请假回乡为由,开始秘密联络同志,逐渐走上推翻满清的志业。

虽然,直至民国政府成立前夕,他其实还挂着清政府的一些职衔,领着他们发的工资。他实是满清政府内部的“带路党”。


而后,因了革命党内部的纷争,他一度很感厌倦,“带薪留职”跑到德、法诸国留学,是想安心回到读书人本位,作好一名学者的。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08年,留德时期的蔡元培

所以在民元前后,他身份很驳杂。既以革命家称誉,也以大学者闻名,写出了国内首部伦理学史,开始了最早的《红楼梦》研究,是“红学”开拓者等等。后来,北洋政府邀请他出任北大校长之职,他私心并非很愿意,可是他说,出于与对手争人才的考量,他得义不容辞上任。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北洋政府颁发的校长委任状

所以,蔡元培的一生,是主动进取型,勤奋而精进,可在很多重大人生关卡的选择上,又可看出基本都是被时代浊浪催逼而成。从《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一书,不难揣摩他的本心,是想真诚而安静地,作一名书斋内读书人了此一生的。的确,就他个人现实处境而言,也完全有条件就此安享富贵。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12年3月,中华民国首届内阁成立,成员合影,右一总理唐绍仪,左一教育总长蔡元培

他后开走入刀光血影的乱局,实是出自不得已,出自内心的不安,出自良知的驱使,出自救国大义的感召。这委实也是彼时大多数革命党人共有的心路历程。他们这些人,蔡元培也好,徐锡麟也好,秋瑾也好,章太炎也好,鲁迅也好,和太平天国那帮人为了不饿死而揭竿起义不同,出身都算好,多“高学历”,多有较优渥的社会地位,完全可以自管门前雪,安稳做大老爷,但为了家国民生,就此毅然走上了亡命生涯。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大概也因此之故,辛亥革命党人,至少在民国建立以前,大家一起推动革命的心态是比较单纯的,也敢死敢斗,可歌可泣,虽也纷争不断,但多是理念之争,少有权力之斗。


历史上的蔡元培,留给我们的印象,总多是一副忠厚长者、温文学者的形象,其实这多少还有点误读,或者至少是片面的。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民国时的北京大学

在晚清的革命党人之中,蔡元培实际是素以果敢、好斗著称的。邹鲁写同盟会史时,直接说他“心狠手辣”。严格说来,蔡元培在出任北大校长之前,他的主职使命,其实是国民党早期的特务头子,“黑社会”暗杀团体领袖,杀伐果决,刀口舔血,根本不止是温吞儒雅的读书人那么简单——他此种形象的反差,总让我想起后来的伍先生。

佛经讲,至仁者能救人也能杀人。起初,他并非没有考虑过走改良之道,可自从1903年6月的《苏报》发生以后,他对于时之满清政府,是彻底绝望了的,明确此路不通。自此,他走向了比多数革命党人还要坚决的武力与暗杀之途。他亲力亲为,组建以江浙人尤其是绍兴人为主力的著名暗杀组织“光复会”,并亲身参与暗杀与暴动活动。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18年12月20日,在北大,送别将往留学的讲师李石曾

他一直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只有两种道路可行,一是暴动,一是暗杀。有此宗旨,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同盟会内部,他作为浙派首领,其声望与力量,其实是可以与以孙中山为马首是瞻的粤系分庭抗礼的,只是他并无权力欲,是以往往可以坦然地功成身退,居身幕后。

尽管如此,1925年,孙文北上病逝之后,在国民党内,他作为元老的幕后影响力,还只是寥寥少数几个人可比的。 我们知道,后来蒋中正的上台,要赢取党人的认同,要与胡汉民、廖仲恺等粤系争权,特别是要争取江浙群体的首肯,就离不开蔡的肯定与扶持。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24年9月,北大国学门教授们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胡适还很青涩

以至于在民国期间,社会上一直流传一个说法,说汪氏民国政府的国父是孙中山,而氏民国政府的国父实质是蔡元培。呵呵。


蔡元培一生,并非没有污点。他此生最受人诟病的之处,当在于所谓清党,手上沾满了无辜的鲜血。这是他偶也有狰狞残酷的另一个面目。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1927,血腥在筹划之中

他是史上412清党大杀的主要策划和发起人,相当于该行动的领导小组组长。他与彼时的著名文人吴稚晖一起,以国民党元老身份,起草了清党决议,发出了清党通电,并亲身主持江浙区的清党工作。史称将该处的基层人员、国民党中的我党、及其国民党左派,一扫而空,杀得人头滚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口号,他疑似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在这起滥杀之中,无数无辜的、相关的两党精英死于非命。例如,他老友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就是在这次行动中被用尽酷刑,接着被乱刀残忍地砍死的。在最激烈最狂热的时候,蔡元培甚至将自己得意门生兼同僚的柳亚子,也列入了清理的名单。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合作破裂,兄弟阋墙

这场杀人行动,在当时此后,都是备受谴责的。他的同乡、同僚周作人,是很温和之人,向来都很尊敬他,也在1927年4月12日前后,接连发文,声色厉俱抨击“清党”的残暴行径,直白痛斥说“南方之事全败于清党”,而蔡元培首当其冲,最难却其责。

所以,从这些个行动来看,蔡元培真是一团矛盾吧。他在历史上,以舍身护卫学生著称,但是与此同时,正如后来他自己也悲叹的,曾经的这份清党令,几乎杀光了他所有的好学生。


1940年春,矢志抗日、决不妥协的蔡元培,在避居的香港,带着仓皇凄凉的心情,中道病故。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他病逝时,烽火连天,抗战方酣,国共的分歧也此起彼伏,但双方都对蔡的去世,极其惋惜,一致给予最高的评价,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些评价,再高,对他实际也无意义了——他在晚年,再度亲见祖国分崩离弃,异族入侵,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悲伤。

那时,兵荒马乱,他是灵柩无法回大陆安葬,只好就地暂且安息,下葬在香港岛西南角山坡的“华人永远坟场”。他在此处的坟墓,我前些年,曾专程前往凭吊。傍晚,僻处高坡上,站在千陇万畸的乱坟堆中,内心之复杂,难以言喻。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蔡元培孙女蔡磊砢女士,现北大讲师。社会呼吁蔡归骨北大,但蔡女士出面,认为蔡墓应继续留港

自1980年代以后,社会各界一直呼吁让蔡先生归骨北大,甚至都计划好了,如所需经费出现困难,有很多校友愿意无偿捐献以助成美事。但北大校方,以燕园范围为文物之由,有倡则拒,是以蔡元培尸骨至今还寂寞孑遗在香港乱坟岗之上。

由此,我也常想,蔡元培是否归骨北大,定然无损于蔡先生令名一丝一毫,倒是愈见今日北大精神之褊狭:一个连蔡氏骸骨都容不下的北大,还是一个由蔡先生开创出来的的兼容并包的北大吗?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香港华人永久坟场,蔡元培墓也在其中

不过,再想想,古人有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之语,他到底葬身何处,也许真的不是特别重要吧。不管他的尸骨落在哪里,中国人都知道有个蔡元培,无日或忘。他安身在天涯海角之地,可他的坟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从无一天断过鲜花。

五四纪念日,聊聊一个真实的蔡元培,他的伟大、污点,及困惑?

蔡元培的精神遗产,连同五四一起,必是无尽之灯,足以代代相续,增益一切善法因缘的。惟有这样的中国,也才让人期望。

午前,几句闲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