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推薦:孩子0-3歲,教養的培育最重要的4件事

懷孕前,很迷茫:作為一個準媽媽,我到底該做什麼?

以前,養孩子似乎很容易,只要管好寶寶的吃喝拉撒就行。而現在,除了基本的健康飲食,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

如今,女兒一歲,正是玩鬧的年紀,我卻擔心寶寶輸在起跑線上。

今天早教。明天發展體能訓練。後天又想帶她旅遊。

我嘗試了個遍,就連上個廁所,都在刷育兒文章,一刻都不安生,一位母親的焦慮,大家都懂的。

美國心理學家推薦:孩子0-3歲,教養的培育最重要的4件事

鞭策自己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總以為孩子之間的差距,除了性格天生因素,還有貧富差距。

有錢人追求的教育方式,是我努力的方向,直到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有關幼兒心理學的書籍,才發現教養孩子跟錢無關,這幾點最重要。

一、 0-3歲發展技能並不是最重要的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一再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孩子有自己的路走,但仍然制止不了我本能的慾望。

早在滾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制定了每個月寶寶一日三餐,生活作息的規律表。兩個月前,她學會爬,恰好我看了一篇文章,說小寶寶多爬行,將來協調性,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我魔怔了,只要她精神好,就爬起來。哪怕滾寶一歲了,走的慾望很強烈了,我依舊盡最大能力引導她爬行。

不作就不會死,每個家長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慾望和目的中,還搭上了孩子的未來,反觀那些無所謂的家長,他們卻能抓住育兒的本質。

美國心理學家推薦:孩子0-3歲,教養的培育最重要的4件事

我閨蜜的孩子,比我家的大一歲,她從不勉強兒子做違背自身意願的事情。她最常掛在嘴邊的是:順其自然。

寶寶沒長牙,她就不喂顆粒性輔食。寶寶不會爬,她就不強行引導。寶寶不會站,她就不會扶著兒子走。

順其自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做任何事情都符合孩子身心的發育,簡單粗暴的拔苗助長只會破壞孩子的大腦潛能。

尤其當孩子的身心,還沒做好準備接受新東西,例如,數字,字母,各種顏色的卡片訓練時,超強的學習壓力,會讓孩子身心俱疲。

一個有條理,刺激豐富的物質環境以及父母的鼓勵,參與和情感投入,是幼兒健康發育的關鍵。

二、語言的刺激直接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看過一本書,提到“3000萬詞彙鴻溝”。

美國心理學家推薦:孩子0-3歲,教養的培育最重要的4件事

語言的薰陶直接導致孩子長大之後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上的差距,這種差距是後天努力很難彌補的。

所以,你們之間最直觀的差距就是:三歲前語言的刺激程度。

你能做的是共情關注。

瞭解寶寶喜歡什麼,與孩子創建共同語言。充分交流:描繪事物越具體越好,顏色,形狀,用途......輪流交談:不同的人交談的內容不一樣,有效刺激寶寶大腦皮層。

《育兒百科》,給寶寶餵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不說話,像完成任務一樣,期望寶寶儘快吃完;另一種,一邊餵飯,一邊引導寶寶,說:啊,張口吃飯飯啦......

周圍環境越沉默越不利於寶寶的語言發育,而語言刺激越多,寶寶開口越早,激發寶寶的語言天賦,大腦快速發育。

對於比較悶的家長來說,一定要主動和寶寶溝通,做遊戲。

三、安全感,決定了孩子的世界觀

根據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0-1歲孩子最基本的心理衝突是基本信任 VS 不信任。而孩子內心的愛和安全感來自於健康的依戀關係。

弗洛伊德也指出,嬰兒和母親的情感聯結是以後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

寶媽可以留意下,家庭穩定,夫妻恩愛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情商都很高,他們說話總是不緊不慢,有效聆聽,平易近人,得益於長期良好的家庭環境。

相反,充滿家庭暴力,父母一言不合就吵架砸鍋的家庭,孩子也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

知乎上,網友說,爸媽在一起幾十年了,一直吵吵鬧鬧,有時候會砸傢俱,小時候很怕,真的怕爸爸打媽媽。

現在的她,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直到四十歲了,見到父親依然躲在角落不敢出來。

孩子越小,越容易受不穩定家庭因素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健康穩定的成長環境,勢在必行。

美國心理學家推薦:孩子0-3歲,教養的培育最重要的4件事

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夠迅速建立安全基礎,他們會去相信,世界的美好與令人心安的人際關係

,這是孩子自信的萌芽。

處在分離焦慮的小寶寶,尤其需要寶媽的“好言相勸”:每個寶寶都要上幼兒園,晚上媽媽就回來了,週末也在家裡,不管爸爸媽媽去哪裡,都會和寶寶在一起的......

類似這樣的話,請不要吝嗇,含蓄的愛寶寶很難明白。愛寶寶,就應該,

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為孩子提供安全,可靠的家庭環境經常親撫寶寶,對寶寶微笑

四、大腦發育需要日常豐富的刺激

科學依據:受到周圍環境刺激的神經元會形成更多的突觸,建立起更精細複雜的交流系統。而很少受到刺激的神經元將會喪失突觸。

也就是,如果你不懂怎麼教育孩子,就放孩子迴歸自然,花開花落,草長鶯飛,和風細雨等等,這些都能刺激寶寶大腦,引發思考。

美國心理學家推薦:孩子0-3歲,教養的培育最重要的4件事

作為父母,不需要特別可以的引導,只要陪孩子盡情享受大自然就好,參與到孩子喜歡的遊戲和玩具中來。

伯克援引了一些研究:過度的早期學習同樣會傷害大腦,損害神經迴路,減弱大腦對日常經驗的敏感性。

學前的孩子讀了多少書,學到多少技能,受了多少教育這不是最重要的,寶媽完全沒必要陷入技能培養的焦慮中。

對幼兒來說,陪伴,愛呵,交流才是重中之重。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