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是成都人,但為什麼成了僅次於諸葛亮的成都第二人物名片?

凌波貓步


成都之前,詩史!

成都之後,詩聖!

成都,是杜甫的分水嶺!

一間草堂,終於讓流離顛沛的杜公安定了下來。從此,杜甫進入了創作的高峰期,並且開始在詩歌領域裡進行各種不同程度和角度的嘗試。無論是絕句還是律詩,甚至是排律,杜甫都做了變化萬端的試驗,比如七言《絕句》兩兩對仗,甚至五絕也是如此,就連律詩中的語法變幻也被杜公用來進行加工(秋興其八)。

如果說成都之前,杜公的愛國是眼中的淚,那麼成都之後卻是心中的血。昇華的家國情懷都被杜甫賦入了草堂期間的詩裡。《茅屋為秋風所破》,《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還有《登高》、《蜀相》都是登峰造極之作。

由於暫時的安寧,讓杜甫終於有時間可以進行詩歌創作的總結和探索,也就是在草堂裡,杜甫開始了真正的“轉宜多師是吾師”,也逐漸步入到“晚來漸於聲律細”,最後終於達到了“老去詩篇渾漫與”的終極境界。

而杜甫的情懷,也在草堂歲月中得到了昇華和沉澱。家國,人事,際遇,杜詩的情感由稜角分明變得內斂無垢,從有恨到無悔,從多愁到遠望,從南圖到北望,只要偶露鋒芒,便會讓人心疼。

而這一切都是在成都完成的!

杜甫草堂,詩家聖地!更是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的紀念之一。

小可當年有四大願望,一是去韓城跪太史公墓,二是去濟南拜李清照紀念館,三就是到成都浣花溪叩杜甫草堂。

唐詩之巔,只在草堂!


亦有所思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河南鞏縣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一生共創作有約1500首詩歌,大多集於《杜工部集》。其中《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

那麼杜甫又是如何與成都聯繫在一起的呢?公元759年47歲的杜甫因躲避戰亂,入川暫住成都,也算最早的蓉漂了吧。雖然身處生活舒適安逸的天府之國,但是他卻仍然關心著國家,同情底層人民的疾苦。

在成都期間,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屋,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杜甫在成都期間,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比如: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又比如: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特別是杜甫在茅屋中面對秋風吹開屋頂時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喊出了天下寒士的心聲,可惜時至今日,也仍然無法實現。

因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中創作了如此多深得人心的詩歌,所以後世也稱其為杜少陵、杜草堂。所以杜甫堪當成都的第二人物名片。以上那些詩歌我都記不得詩歌的名字,只是還能記得兒時背誦的朗朗入口的內容,不知諸位讀者知道這幾首詩詞的題目嗎?歡迎下方留言說出詩詞題目,還有更多描述成都的詩歌你能說出來嗎?


文哥愛生活號


為什麼杜甫成為成都第二張名片,理由很簡單,且來看看詩聖最經典的一首詩,關心天下蒼生,也是千古佳作,選入課本

一間茅屋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裡,反映出國家的風雨飄零。詩人把抑鬱頓挫的情感寄託在這首詩裡,傳達出人生的哲理感。

杜甫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歷史航行的軌跡是不可逆的,他眼中的唐朝在歷經著苦難與滄桑,他近距離地感受自己生活的時代,把自己的深情傾注在這首詩裡,傳達出他所向往的世界,所期盼的盛世安康。

讓我們走進杜甫,從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感受那個時代的生活。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從一間茅屋和茅屋附近的環境寫起,彷彿這間茅屋被歲月給予了滄桑,成為那個時代現實生活的一種寫照。杜甫仿若和這間茅屋相依為命,仿若是他精神上的一個寄託,所以當杜甫以自己的精神狀態和人生態度去生活時,他能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苦難。如同詩中所說,八月風怒號,實際上八月的風是涼爽的,但杜甫看到了這個時期國家和人民遭受的坎坷,所以他眼中的秋季更加的蕭條和淒涼。


詩中作者所描寫的生活,讓人感到心酸,詩人杜甫用自己的處境反映出貧苦的有志者,反映出這一個群體的生活。像"布衾""屋漏",這些具象的客觀事物,它們在詩歌的整體氛圍的影響下,觸動人們的內心。杜甫的這種經歷,在他的人生中是刻骨銘心的,所以這首詩裡的情感才更加的真摯和深沉。

這首詩中還包含著詩人的情懷,他知道很多人壯志難酬,他更明白年輕的人最能把自己的鮮血和熱情奉獻給國家。就像詩中所說的"千萬間",這些屋子它們可以讓有志向的人們不再遭受寒冷的侵襲,少受一些生活的困苦。

風雨滄桑多百態

杜甫眼中的生活有多少是和我們一樣的呢?在那個時代,和杜甫一樣飽受飢寒交迫的人很多,可是,有多少人像杜甫一樣,自己在受苦受累的同時,還願意堅持心中所愛,堅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不被世俗影響,做最本真的自己呢?

我們在新的時代裡幸福地生活著,過去的苦難離我們很遠,甚至我們很難有更好地體會。但是這些並不影響我們去了解這首詩,充沛的情感是能夠給人們震撼的,我想正因為這種感情色彩,杜甫人民的關心,博愛、同情勞苦大眾,而這首詩寫於杜甫成都的草堂,也是成都文化的一部分,曾打動無數人,怎麼能不是名片呢?


每天讀宋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03eb000112a982524b97\

四方國學


因為他在成都呆了很多年。杜甫早年投靠在成都當官兒的嚴武,嚴武比較欣賞他,對他很好,一直養著他。後來嚴武死了,杜甫就坐船去投靠他舅舅,但是河漲水了,他被困在船裡好幾天,當地的官給他送來了牛肉,杜甫一下吃了太多,撐死了。與嚴武之死只差了五年。


半畝仙客


劉備也不是成都人 成都人被劉備佔領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