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泰山东岳庙(岱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是东岳泰山神的家,为泰山信仰的祖庭。岱庙天贶殿是真宗封禅泰山所建,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初具今天的规模。随着其崇拜的不断扩大,信众开始仿效帝王“行在”制度,在各地为泰山神建立行宫或行祠,特别是唐玄宗封禅告成后,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对各处东岳庙的兴建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作为东岳神府,岱庙里除主神东岳大帝,还有他的家人。

主人: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

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

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 " 天齐王 ",宋代晋为 " 仁圣天齐王 "、" 天齐仁圣帝 ",元代加封为 " 天齐大生仁圣帝 ",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岱庙,是泰山神的庙,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它是封建社会中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现岱庙天贶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之神。

妻子:东岳淑明后


东岳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东岳淑明后,东岳大帝的后妃。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先加封五岳帝号,接着加封五岳后号:东曰淑明后。其德甚贤,有宝诰曰:" 乾元配位,坤德合形。淑气明明,婉春融于三界;德兹育育,澄秋月于万方。与圣同明,普天共仰。大慈大惠,大淑大明,东岳正宫,淑明坤德皇后。"

现中寝宫为泰山神妃 " 淑明后 " 的后宫,《泰山道里记》云:" 后为寝宫,宫五间,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册封东岳淑明后。" 南宋洪迈《夷坚志》甲卷第一《淑明殿马》云:" 颜亮正隆中,泰安守不室里始到郡,款谒东岳庙,遍礼群祠,至淑明殿寝,…… 见后塑像。" 据此可知金代淑明殿宇及像设之制。沙畹《泰山:中国人的信仰》记清末宫制云:" 自峻极殿后门出后,通过植有李树的庭院,就后了后寝宫。此殿奉祀东岳大帝的夫人,有大帝及夫人的神像,墙壁上有描绘后宫妇女生活的画面。…… 寝宫东西各有一殿,都供奉着东岳夫人的神像,面容涂金,各有侍女二人相随。" 柳方梧《昔日逛岱庙》描述民国初殿内情景," 内祀宋大中祥符五年封东岳淑明后,坐像高约 2.5 米,头戴凤冠绣袍、霞帔。后有两宫女执日月扇,前有两童女,一人手捧镜,一人手捧巾。"

儿子:炳灵王


东岳大帝泰山神的家和家人


炳灵公即泰山三郎,据《古今图书集成 · 神异典》卷二二引《玉堂闹话》称:炳灵公为东岳大帝的三儿子,唐以前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泰山神有子,始见于《魏书》。后渐有五子、七子之说,诸子中以三郎最著名,其夫人为永泰公主。《旧五代史 · 唐书 · 明宗纪》载:后唐长兴 ( 930-934 年 ) 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僧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事物纪原》卷七则称宋大中祥符七年 ( 1014 年 ) 十月十五诏封为炳灵公。宋代炳灵公信仰极盛,宋笔记《括异志》(卷十《李敏》条)、话本《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都写到其神异传说。

旧时泰山下有炳灵公庙 ( 今汉柏院内 ) 。《泰山志》载:"(汉柏)院北部原有炳灵殿,内祀泰山三郎炳灵王。" 殿毁于民国年间。道书以农历五月十二为炳灵公 " 诞辰 "。有宝诰曰:" 灵分三炁,质托九阳,木火相生,乃化成于本始。乾坤配位,育秀气于灵根,体性炎炎,降福降吉降福祉,正心耿耿,广文广武广仁慈,遵父威权,体天行道,大悲大愿,大孝大仁,东岳上殿太子至圣炳灵仁惠王尊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