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省會獨大發展模式不適合江蘇,你怎麼看?

沙漏遺愛


準確地講,群狼經濟肯定更加有優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在世界所有國家中,經濟排名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不是特別均衡,尤其是東西部的差距特別明顯。我們再縮小單位來看,當前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省份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幾個省份都沒有省會一家獨大的局面。

廣東省的經濟當前排在我國所有省份中的第一位,廣東的珠三角發展最好,其他粵東、粵西、粵北的經濟發展一般,但是珠三角因為包含有我國四座一線城市中的兩座,所以經濟引領上更加具有優勢。山東的經濟發展則顯得相對均衡,除了青島以外,其他城市的經濟總量程七六五四三二逐步排列,沒有斷崖式的經濟偏差。

反觀中部幾個省份的經濟模式,更多是省會獨大,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皆是如此,或許省會城市發展比較好,但是其他普通地級市更多是外出務工,且城市沒有支柱性產業,這使得城市的發展與兄弟城市形不成協作模式。即便省內想要優化產業模式,也會因為相互的競爭而無法實現。

江蘇當前是群狼模式的發展,雖然在前些年經濟發展多少有些野蠻式增長的情況在內,但是當產業模式趨於平穩以後,未來各個城市形成優勢產業,完全可以協同式發展。那樣所產生的效益肯定大於一個城市單打獨鬥。舉個外省例子,當前山東省的沿海港口就在進行整合計劃,目的就是優化港口屬性,減少沒有必要的競爭,使得港口經濟更加強盛。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為什麼說省會獨大發展模式不適合江蘇?省會獨大發展模式,就是它省的良藥江蘇的毒劑!江蘇省的省情與浙江省完全不同,如果照搬浙江模式,江蘇就是東施效顰自卸臂膀!浙江省內除了杭州,其它城市,尤其是寧波、金華、溫州都在衰敗,這些城市與杭州的實力懸殊越來越大之後,杭州才可能變成現在的“一城獨大”格局。

而江蘇除了老牌貴族城市南京,更有蘇州這樣的經濟巨無霸,蘇州今天和上海的關係已非人們想象中“後花園”那麼簡單,蘇州產業規模龐大,更重要的是產業與上海不是垂直分工,而是水平分工,這說明無奈產業規模還是質量,蘇州和上海的實力差距並不是特別的大,上海完全不能一口吞下蘇州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同理,南京也無法一下子把蘇州比下去,所以,江蘇若是發展成“省會獨大”至少這些年肯定是辦不到的。

當然,江蘇沒那麼傻,有這麼好的條件,怎麼會去搞“一城獨大”的速成大法呢?從去年出臺的揚子江城市群規劃就可看出,無論對南京也好,還是蘇州也罷,都是給予非常大,或者說是唯獨兩個待遇最好的城市。

南京:加大南京核心,那是肯定的。畢竟是省會,如果南京作為老大哥發展不好,那怎能服眾?而且南京在最近幾年的發展是非常大的,這是我們都不能否認的。

蘇州:省內經濟第一大城市,如果把江蘇省類比成中國,南京好比北京——政治、文化中心,而蘇州好比上海——經濟中心。而且江蘇先後提出“2030年建設南京、蘇州兩個省內的特大城市”,“構建南京-揚州-鎮江城市圈;常州-無錫-泰州城市圈;上海-蘇州-南通城市圈”,以及現在揚子江城市群的“與上海全面對接,並與上海形成“香港-深圳”的雙子星城市格局”,說明江蘇對於蘇州的定位也是越來越高。

蘇州要通過自身的發展,與南京打好配合,這樣才能真正為江蘇省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只要南京+蘇州,大家一起發展好,形成南京蘇州雙核組合,江蘇趕超由廣州+深圳領銜的廣東省才有可能。

南京蘇州雙子星、揚子江經濟高地,這也呼應江蘇一直均衡發展的願景,揚子江城市群本身的目標就是把這個經濟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經濟發達板塊,並沒有強調非要把誰搞得比其它城市都強一大截,江蘇搞這個城市群應該有粵港澳的胸懷,江蘇的現狀搞兩個核心城市更有實際價值。

為什麼說省會獨大發展模式不適合江蘇?我的觀點,省會獨大發展模式,就是它省的良藥江蘇的毒劑!必須看到,它省的一城獨大某種程度也是無奈之舉,江蘇有這麼好的條件,如若盲目跟從無異於自卸臂膀了!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南京在解放前是民國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還是在上海,而解放後,政治中心到了北京,經濟中心還是上海,南京的地理位置是靠近安徽省的,他要想加強省會城市的首位席,是要把全省的優惠政策向南京傾斜,這樣是抽血養南京,其他市經濟將會萎縮,南京的希望是向東南發展,而不是向北,過江通道(江蘇省)有一半在南京,江北發展的怎麼樣了?南京市政府應該肚子裡明白,蘇州為什麼發展的好?因為緊靠上海,崑山為什麼發展的好?原因是就在上海邊上,並且有鐵路經過,上海經濟外溢就到了崑山,南京向東南發展也可以享受上海經濟外溢的好處,而向北過江發展是方向性的錯誤,現在南京市這屆政府也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了。


木木


簡單回答,

三流省份一城獨大,二流省份兩城爭霸,一流省份遍地開花。

中西部省份綜合競爭力遠遜於沿海省份,對人口吸引力,人才吸引能力,資源吸引能力遠遜於沿海省份,省份綜合實力不強,如果不走一城獨大模式,將被沿海地區遠遠甩開,典例:武漢、成都、西安、合肥等。這可以使這些中西部落後省份快速崛起,發展。

但一城獨大模式有他極大的蔽端,造成除中心城市外其他所有城市的發展困難,以及發展後勁不足,試想,一個省份除一兩個明星城市之外其他城市極體衰落,只有一個或兩個經濟發動機,經濟會有大發展嗎?

而江蘇作為經濟強省,經濟第二大省,人均GDP第一大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大省,教育第一大省,歷史文化大省,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一大省,綜合實力第一大省,完全有能力也有基礎有必要搞遍地開花,遍地富裕,開中國各省份發展模式之先河。

我蘇省可以適當提高南京的首位度,打造有如廣深的南京、蘇州雙子星,支持蘇錫常一體化發展,支持蘇南領先,帶動蘇中蘇北發展,大力支持蘇中揚泰通崛起,鼓勵蘇北大發展,加強交通建設,打造揚子江城市群,大力建設南通+連雲港雙港口,打造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圈,加強高端製造業發展,打造全國高端製造業高地,大力發展服務業,互聯網金融業,提高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找準江蘇在長三角中的地位,積極融入長三角。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積極引進優秀人才,拓寬發展思路,加強科技創新。

最後祝願江蘇發展越來越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填磚加瓦,盡最大全力貢獻屬於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潮過廣陵半江愁


江蘇省GDP總量多年排名全國第二,與排名第一、排名第三第四的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等經濟大省相比,省內各市發展均衡度最好。正因此,省會獨大發展模式不適合江蘇。

省會獨大模式有其適合當地實際的獨有發展邏輯


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靠前、佔全省GDP比重超過25%的省會城市,無一不是省內其它城市發展緩慢,經濟實力弱小,再加上所在省傾盡全力扶持省會城市發展,省會城市與其它城市差距越來越大,省會城市的磁吸響應也越來越強。

經濟發達省份,省會城市首位度降低是一個規律

而廣東、浙江、山東等省會城市首位度很低的省份,均為經濟發達大省。有一個或幾個城市經濟高度發達或比較發達,形成兩極或一超多強的發展格局,省會城市首位度提升空間不大。

江蘇省各地經濟發展較均衡,省會城市虹吸效應減弱

江蘇南京,省會城市首位度較低,經濟總量低於蘇州、無錫,這未必是南京發展的不快不好, GDP超萬億,也不能說不強,實在是蘇州、無錫發展太快太好的緣故。而蘇南、蘇中、蘇北其它城市,基本都是全國GDP排名前60強城市,各自有著自身磁力吸引範圍。在此情況下,各種資源,不一定就流向南京這個省會城市,而是流向最合適的城市。因此,江蘇形成多強競起、群雄爭霸的獨特發展模式,沒有省會城市一家獨大的發展機會、必要和可能。


太陽昇Sun


省會獨大是中西部地區沒有辦法的辦法,既然全省短時間共同發展困難重重,只能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這樣省會是高速發展了,可全省的人力資源,資金是有限的,必然導致其它地方被抽血,更加貧困。

毫不客氣的講,這種發展是極端不公平的,一個省是全省人民的省,不是省會城市人的省。省會如果憑藉自己的力量去發展,當然好,但現實如果沒有省裡的全力支持,幾乎不可能。

現在有一種論調,用省會發展來帶動全省,這只是一種夢想,幾乎不可能,別說帶動全省,就是周邊,都帶動不了,縱觀歷史和現實,沒有任何一個大城市能用自己的力量帶動周邊的,蘇南是上海帶動嗎?根本就不是,蘇南的發展歷史比上海早的多,你帶動了蘇錫常,為何帶動不了更近的嘉興?北京周邊哪個河北城市被北京帶起來的?廣州周邊是哪個城市被廣州帶動的?東莞,佛山,中山,都是歷史上就很發達的城市。

南京是一座重要城市,南京需要發展,也必須發展,但應當在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尋找差距,挖掘潛力,開拓進取,用自己的力量發展。蘇南財政轉移資金是用來給蘇北雪中送炭的,不能用來給南京錦上添花,發展要讓全省人民服氣,而不是讓全省人民的怨氣。


淮洪夕照


不是一城獨大的問題,省會代表了省份之間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江蘇的蘇州再牛,請問國家中心城市會考慮一個地級市嗎?從綜合實力來說,江蘇就該大力扶持和發展南京,南京的強大才能真正體現江蘇的強大,這是不容爭論的事實,人家武漢西安成都鄭州等省會城市只跟南京比,根本不會和蘇州比,因為無論是政治,文化和國家管理位置 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江蘇扶持蘇州,只不過是以全省之力配合上海當好中國老大,江蘇省的發展還是要靠省會城市帶動。浙江大力發展杭州,江蘇大力發展南京,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靠鄉鎮企業和給外資和上海打工而發家的蘇州,是歷史階段的選擇,而千年的歷史證明,南京才是恆久的老大,不僅是江蘇,還會是安徽和江西的老大。


凡客匆匆過


江蘇,浙江百姓富2000年了,那是祖國的好地方。廣東珠三角富的冒油,但粵東北就很不好了。湖北武漢幾百年了都是好位置,好像其它地方的發展跟武漢脫節了。四川成都幾千年了都是那個盆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它地方怎麼都與成都不能比。像重慶,主城區挺好,100公里開外的山區窮啊。河南發展我認為還是相均衡,因為鄭州市轄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和登封市歷史上都是中原地區富縣,原本屬於過洛陽和開封地區。我的意思鄭州GDP高像蘇州一樣,下面的縣市本身富。河南2018年有13個市GDP達到2000億。鄭州變化快是真的,因為河南原來太窮了。


鄭州航海路一家人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省份之間的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適合省會獨大的發展模式,尤其是東部沿海省份,它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走的更像是“多中心”的發展模式,比如廣東有廣州、深圳;福建有福州、泉州;浙江有杭州、寧波;山東有青島、濟南、煙臺等省內中心城市。而且有的省會在省內也不是GDP最高的城市,廣州GDP就比深圳低、福州比泉州低、南京比蘇州低、濟南比青島低……



省會獨大的發展模式普遍存在於中西部的一些省份,比如成都、武漢、長沙、西安、鄭州等中西部省份的省會,它們在省內基本上是“一城獨大”。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中西部省份的發展水平遠遜於沿海省份,它們對人口、人才、資源吸引能力是不如沿海省份的,如果不走省會獨大的發展模式,那麼它就更難留住本省的人才、資源等,想趕上沿海省份就更無望了。省會發展起來了,可以帶動省內其它地市的發展,當然也有它的弊端,造成省內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等。

江蘇走的是“多中心”的發展模式,準確的說,更像是群狼經濟發展模式,除了蘇州、南京和無錫外,其它城市的經濟總量呈現八七六五四三二逐步排列。這種發展模式其實很好,雖然蘇州經濟很強,但即使是最末的宿遷,也是百強城市。江蘇是我國的經濟大省,GDP常年位居全國第二,試想江蘇如果像中西部省份那樣走省會獨大的發展模式,省會GDP佔全省比重的百分之三四十,那麼南京豈不是能夠媲美上海?雖然省會更強了,但勢必也會吸血其它城市,造成省內經濟發展更加不均,這對全省經濟發展未必有好處。當然了,目前江蘇的省會首位度相對全國其它省份還是偏低的,適當的提高省會首位度也無不可。


錦繡中源


長三角的定義,南京,合肥,杭州,同為特大城市,也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蘇錫常搬起小板凳,看三個巨人華山論劍!南京首度我支持,雖然吃裡爬外的,也算是我大江蘇的面子!小市民關係不大吧!南京贏了全江蘇都光彩!😄就是有點擔心,徽京成了“歐陽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