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初創公司通過ICO籌集的資金僅為1.18億美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還高達69億美元。

瘋狂湧入的資金顯然無法與這個尚處於萌芽期的技術相匹配,進而直接導致了區塊鏈項目的反噬。

TokenData追蹤了2017年以來2500個ICO項目,其中成功融資的項目不足5成。

成功發行的ICO中,僅有15%的項目代幣交易價格高於發行價。

這就意味著,超過8成的項目均已破發,這其中也包括號稱全球第一個支持數字貨幣的博彩遊戲平臺英雄鏈。

英雄鏈在去年1月上線後即破發,直接從發行價0.6元跌至0.05元,隨後在3月被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立案調查。

在今年的4月22日,衡陽市公安局珠暉分局在其官方公眾號發佈了名為《珠暉警方破獲一起特大網絡詐騙案》的文章。

文章透露在去年12月下旬,多名受害人前往珠暉分局報案稱被區塊鏈虛擬數字貨幣項目英雄鏈(HEC)詐騙,被詐騙金額從數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

經過警方的調查發現,此次涉案金額高達3億元人民幣,涉案人員多達21人。

至此,這起區塊鏈項目的詐騙案件算是告一個段落。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1

據英雄鏈項目白皮書顯示,該項目聲稱是“柬埔寨2018年首個國家級項目”,致力於打造全球首個支持數字加密貨幣的博彩遊戲平臺,能夠有效地重構博彩預測。

儘管英雄鏈聲稱是在公鏈上發佈的,但其公鏈代碼卻始終沒有公佈。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的團隊介紹中,整個團隊只有兩個人:作為研發總監的James Yu和系統架構師Jack Xu,他們皆是以英文名+中文姓(拼音)的方式公開,且沒有一張照片。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此外,公司官網中還有一位名為IKe Pai的控制人和首席執行官Joe Ko。

其中IKe Pai主要負責柬埔寨國際數字經濟區的建立,同時也是柬埔寨的首席顧問,Joe Ko則是泛娛鏈的合夥人高準。

事實上,柬埔寨國際數字經濟區只是柬埔寨共發集團在“金銀灣”項目所貼的一個標籤,而所謂的首席顧問也只是該數字經濟區的顧問。

如此看來,該項目從一開始便不想暴露太多的個人信息,防止在跑路時被警方追查。

除了項目團隊外,英雄鏈在宣傳初期還聲稱AChain、果仁寶創始人崔萌,HAC中國頂級跑車俱樂部創始人兼主席付嵩洋以及AG亞遊集團澳門董事周天元等人將參與投資。

更誇張的是,有消息聲稱投資者能夠用HEC代幣直接購買超跑科尼塞克。

然而,這一系列所謂的投資人均發聲否認了參與投資一事。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2

除了前期的造勢外,英雄鏈在媒體方面也頗費了一番功夫。

在英雄鏈尚未正式發行前,幣圈王大炮便在其公眾號“大炮評級”中發表了對英雄鏈項目方的專訪的文章,極力鼓吹英雄鏈的應用及未來前景。

作為擁有話語權的幣圈大咖,如此直白地推薦項目必然會讓一部分投資者直接上鉤。

此外,區塊鏈自媒體比特吳也參與了該項目的代投,代投扮演的是項目方與投資者中間人的角色。

代投往往能夠獲得項目方融資40%的抽成。

據知情人士透露,比特吳曾在自己的社群中多次推薦英雄鏈,不僅大肆吹噓英雄鏈,甚至還聲稱其將上線火幣、OK、幣安等重量級加密貨幣交易所。

事實上,HEC僅上線了一家名為Coinegg的小交易所。

目前,比特吳也已經被珠暉警方逮捕。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由於項目方前期的虛假宣傳,加之HEC代幣上線即破發,投資者已經對這個項目完全失去信心,要求項目方退幣以挽回損失。

然而項目方並不接受投資者退幣的解決方案。

隨後,英雄鏈項目方提出向投資者按照1:1的比例贈送英雄鏈糖果的補償方案,並承諾將在10月系統正式上線後幣價上漲百倍。

這一方案顯然並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HEC糖果直接湧入市場,也導致了幣價進一步下跌。

項目方的態度也令慘遭損失的投資者寒心,雙方矛盾已然無法調和。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3

除了英雄鏈外,一家名為Sum Token的所謂智能搬磚錢包上個月因中國區兩名負責人被抓,項目被迫停止運營。

但事實上,這只是莊家操盤的又一手段。

有投資者稱,在公告發布前,SumToken錢包已經出現頁面丟失、軟件無法打開等問題,但項目方卻表示這只是正常的維護。

暗地裡,項目方團隊卻直接將用戶持有的幣種轉入自己的錢包地址中。

據不完全統計,Sum Token所轉移的金額至少在4億人民幣以上。

此外,還包括影視鏈、太空鏈、藝術鏈等一系列項目都在圈了一波錢後成功跑路。

其中部分維權者成功立案,然而剩餘的投資者卻是維權無門。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對於遭遇數字貨幣詐騙的投資者來說,維權之路可謂十分艱難。

由於加密貨幣依然處於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對於加密貨幣的界定也十分模糊。

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在2013年發佈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雖然肯定了比特幣的商品屬性,但是具體的判斷還是由當地法院來裁定。

大部分法院都會將比特幣定義為財產進行案件受理,但也會出現因比特幣不受法律保護而拒絕審理的情況。

此外,一些項目團隊設立在海外,在跑路後投資者將面臨難以收集證據、偵查難度大的困境,警方也難以進一步推進案件的審理。

3億人民幣的教訓:看破項目方的套路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高額的利潤誘惑之下,項目方的情況如何他們已經沒有興趣去了解。

但是,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