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選手退出賽場,快遞行業“打怪模式”升級

互聯網行業的寒風似乎正在刮向“最後一公里”。

從京東快遞給“兄弟們”降薪開始,外界開始注意到快遞小哥們的日子似乎不好過了,直到近日如風達關門大吉、國通快遞面臨停運危機,這批成全了電商經濟的快遞企業正在走向另一個階段。

但更多的不幸似乎發生在二、三線的快遞企業中,順豐與“三通一達”等頭部企業依然在如火如荼的深耕細造,“馬太效應”下,如風達的離開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如風達們”舉步維艱

4月9日,北京寒雨慼慼,位於亦莊的如風達快遞總部門口,仍有幾名如風達的員工和債主在悽風苦雨中守著。

一個月前,這些債主曾組了數百人的討債隊伍擠在這裡等著如風達的負責人支付工資和回款。但等來的卻是新老股東的隔空撕逼。新股東深圳通用物流撕毀了收購協議,而原股東中信產業投資基金方面也不願負責。

“二線”選手退出賽場,快遞行業“打怪模式”升級

如風達快遞成立於2008年,前身為凡客誠品自建物流部門,隨著凡客誠品的倒塌,如風達也成了“棄嬰”。幾經轉手,如今只能關門大吉。

不只如風達,對於其他小快遞企業們來說,黎明似乎還未來。

被蘇寧收購了兩年的天天快遞,目前仍處於虧損中。電商在線記者觀察發現,發跡於杭州的天天快遞,網點佈局卻並不密集,業務量也一直下滑。“今年只能說比去年還是好了點。”負責城西區域的某位天天快遞小哥對電商在線說。

所幸的是,蘇寧方面始終將天天快遞視為戰略發展的一部分,還沒有放棄對天天快遞的扶持。

如果說天天快遞還有繼續翻身的希望,其他的更多“兄弟”只能說已經走上了窮途末路。

更早一點,3月26日,國通快遞的“停工放假通知”流出。國通快遞自稱2018年下半年以來經營困難,嚴重虧損,目前已經處於停工狀態,預計未來依然長期處於停工狀態。

同樣也是在2019年3月,媒體曝光原安能快遞部分加盟商開始維權討要加盟費及損失。此前安能物流稱,為聚焦快運主業,決定將安能快遞轉型升級為安銳速運。

全峰快遞2017年被青旅物流兼併,第二年就遭到了法院的查封,還被列入失信企業名單。

而另一家中小快遞公司,快捷快遞與申通合作後沒多久,也陷入停業的局面,儘管快捷快遞想要儘早恢復運營,可是1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

二線快遞們正在迎來至暗時刻。

快遞圈的馬太效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個行業卻在蒸蒸日上。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累計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行業繁榮的背後,“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一邊是巨頭的擴張,一邊是二三線快遞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1.3,這就代表著行業中形成了極高的寡頭效應。這也就意味著,在市場份額不斷集中的過程中,註定會有一批快遞企業被淘汰出局。

市場份額低還導致了品牌知名度不夠高。在一篇關於國通快遞的報道下,一位讀者留言吐槽其服務糟糕,其實是誤將國通認成了圓通快遞。更有許多自媒體在撰文例舉宅急送發展局面時,將其與肯德基宅急送混為一談。

“二線”選手退出賽場,快遞行業“打怪模式”升級

“快遞行業的特點是,規模越大,規模效應就越能顯現出來,物流企業無論大小,成本都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小快遞企業的網絡規模越小,成本越是沒有優勢。”中國快遞業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鍾林在接受電商在線採訪時說。

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快遞行業就出現了分水嶺。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順豐控股和中通快遞5家快遞公司都是在這一年登上A股,也拉開了快遞業的新格局。

頭部快遞公司已先後完成上市,資本風口轉移,二線快遞公司與一線快遞公司之間的資本差距已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一方面,二線快遞公司的發展不被資本看好,融資越來越難,反過來制約其發展;另一方面,頭部快遞企業不僅可以利用自身上市公司的渠道募資,還往往能獲得更多資本的認可,例如近兩年阿里巴巴先後巨資入股中通、申通。

“未來快遞業將是幾家上市企業之間的競爭。”邵忠林坦言。

更精細化的競爭

剛說完要給“兄弟們”降薪,京東快遞就開始了個人業務的佈局。

京東快遞近日宣佈,個人寄件業務已經擴展到50個城市,這次新增加的有杭州、寧波、中山、煙臺、烏魯木齊等,囊括了大量省會和二三線城市。

對此,邵鍾林認為,在進軍個人快遞方面,京東的主要優勢在於多年以來累計的品牌優勢和龐大的配送員群體,這讓它在開展業務時有很多便利條件。但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客戶和順豐等快遞品牌已經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京東想要搶佔,還需要一點時間。

不得不說,京東正試圖進一步瓜分快遞業的蛋糕。

完成了對中腰部企業的合併,幾家頭部快遞公司的競爭也進入了新篇章。

“二線”選手退出賽場,快遞行業“打怪模式”升級

順豐一直謀求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業務範圍包括物流、金融商業。除了傳統的快遞業務,還在積極拓展新業務,包括重貨業務、冷運業務、同城配以及國際業務。

很顯然,為了這些新業務,順豐花費了很大的力氣,由於對於新業務的成本投入不斷加大,去年順豐的淨利潤已有了下滑的趨勢。

近期,順豐又開始了一項對標“三通一達”的新業務——智能迷你倉,目前還在測試和準備階段。

隨著2018年,阿里入股申通,“三通”已經全部納入阿里麾下。更重要的是,加入到阿里體系中的“三通”,能夠充分利用阿里在大數據、“大腦”方面的優勢,加快向智能物流的轉型。

“現在已有的一些快遞企業的拓展業務和服務形式只是一小部分,例如快遞智能櫃等,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業態繼續展開。”邵鍾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