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2018-11-28 10:32:14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试言“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什么是国学?在举国国学热的同时,这个问题时不时会被人提及。想起我小时候问老师:“什么是逻辑?”老师比划着说:“这么厚一本书。”这个回答让我记忆到如今。今天面临“什么是国学”这个问题,发现不少老师的回答和我小时候的那位老师的回答是同样的“经典”,只不过把“这么厚一本书”细分成好几个部分:书、术、理、艺,等等。书,如四书五经;术,如医术、武术、堪舆术;理,如儒释道;艺,如六艺等。这就面对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国学,要学国学,就必须把有关国学的所有都看一遍读一遍。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或许我们的学习方法正是如此,学国学从娃娃抓起,从三字经到易经,从孔孟到程朱都诵读、背诵。几岁孩子背诵三字经、道德经、易经的典范经常被示之于众。于是,中华民族就国学了。果然如此,就不会有人再问“什么是国学”了吗?不得不断喝一声的是:一些讲授国学的人把路引偏了。对待任何学问,追求的都是学问的主张、思想及其作用于实践的意义、效果。我们的一些国学老师们强调的只是国学知识的学习,忽略的是国学的“教义”。正如“还珠买椟”也者。甚者还存在着对“国学”认识方面的差异,而有人对国学以部分或全盘否定,就更无论“什么是国学”了。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本人悿为四川省国学文化促进会的副秘书长和四川省社科院中华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盛名之下其实难附,但若对“什么是国学”三缄其口,就令人齿冷了。本人绝不是因为精通国学而在此妄议“什么是国学”,只是从“结构”方面试着谈谈自己的浅见,抛砖引玉吧。

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形式是构架、载体,内容是实质。借国学概念而言,“一阴一阳为之道”。有形无实,谓之“空”,有实无形谓之“散”。在形和实都具备的前提下,方能“一阴一阳”载其道。“道”即“义”。所谓对“国学”的阐释,也必追寻道义。国学的构成或许暂且归纳为前所言:书、术、理、艺等类,可谓之“形”。读了书,懂了理,习了术,学了艺,可谓之有了实。而求实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求“道”得“义” 。而国学之道不能全靠学生自己去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惑必须传道,惑不解,业难立。可见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在于“传道”。道虽然在国学中,唯师传之也。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不管国学是什么,作为讲国学的人,不能只传其形不传其神。而不明国学之道,何以传神,不传其神,何以解惑,何以授业?尝闻常见有的国学机构或国学老师,藉国学之名,行经营之道。把国学当成产业,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办书画班、武术班、搞康养赚钱等等。虽然在国家没有给你办国学经费的前提下,此举无可非议,甚至不失为维持国学推广良方,却委实与国学精义相去甚远。因为即便身体好了,会写字画画了,依然不能“文化强国”。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传播国学,怎样告诉学国学的人如何学国学呢?当然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先要明白什么是国学。

试着谈谈什么是国学。广义上说:有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典籍叫做国学。而我们当下所说的“国学”是特指中国的国学。

那么中国的国学首先是:“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典籍”。

稍微完整一点的说法是:

描述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记录国民素质的养成和国家强盛的统治之术,能以推动文明进步的典籍”。

例如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接下来才说:国学的构成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再接下来可以说,国学的典籍包括:四书五经、儒释道等等。还可以说国学的代表人物有:老庄孔孟李杜元白苏辛程朱王等等。

什么是国学最后归纳为:

“描述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记录国民素质的养成和国家强盛的统治之术包含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构成并通过一大批历史代表人物得以体现,推动过并能继续推进国家、社会、民众文明进步的典籍”。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当然,我的表述不是唯一的。观测的角度和理念不同,表述也就不同。比如中国国学研究院编著的《中国国学通用教材》中关于国学的定义是这样的:“国学就是一国之学问,中国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学问的总称。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创造的文化,中国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增加文化素养的学问。”或可以此为准。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于成都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丛守武 四川 成都 大众诗人、作家

接受CCTV_IP频道《中国影响力人物》、香港卫视、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专访诗人、学者;

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研究会副会长;

四川省国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四川省社科院中华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四川省成都市首届文联委员;

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获得者;

中国城市文化优秀诗人;

四川省委“立德树人工程”志愿者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诗词散见于国内报刊、新华网、今日头条、世界汉语诗歌、中国诗歌在线、国内各大诗词网站、加拿大社区报专栏、加拿大《天下华人》网、新西兰《先驱报》等;

赋在四川、海南有刻录;

有多首歌词公开出版发行,并有央视得奖歌手演唱。以其独自原创的《妈妈的美丽倾国倾城》为封面,徐沛东监制、胡松华为艺术指导的歌碟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于2013年公开出版发行。

独立策划过成都市政府首届蓝剑啤酒节;雪花啤酒兼并蓝剑啤酒系列策划、实施;策划促成影视巨星刘德华拜四川变脸大师彭登怀为师活动;

成功策划三国文化韩国展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